中国粮食“价格链条”一线调查

2004-04-29 21:21
经济 2004年4期
关键词:粮食市场种地涨价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粮食价格一路上行,引起全国甚至全球的广泛关注。然而,除了一堆堆统计数据和专家们头头是道的分析以外,我们不知道粮食市场的真实场景,我们不清楚,这个市场的各个环节是如何连接成一个完整链条的?价格是如何传导的?涨价的收益在各个环节主体之间是如何分配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轮粮食价格波动是在去年开始的中国第三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背景上演绎的,粮价在一个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的市场机制中运行,会呈现哪些独有的问题?

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到第一线,置身于市场之中,如此方能了解到真实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经济》杂志在全国选择了北京、杭州、上海、重庆、安徽五个具有不同方面代表性的地点,尝试还原粮食价格机制运行的真实过程。从销售环节回溯至生产环节,又从粮食生产区到粮食销售区,我们的记者作了大量的实地调查。

通过这些来自一线的调查,我们发现了许多并未被大多数人了解的东西,这些东西与人们通常的想像有很大的距离。

——在北京,“北大荒”北京最大的粮食经销商戚兴祝夫妇见证粮食价格变化的真实节奏。

——杭州粮食市场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杭州粮食市场价格曾出现过半天一变、甚至两三小时一变。在粮食市场交易中,三五个大商家对价格往往具有排他的话语权,他们的操作手法隐蔽精巧。

——一次非理性的储备陈粮的拍卖,导致重庆掀起了一浪“稻谷狂潮”,结果在三天之内,大批囤积稻谷的加工户和粮商一下子被“套牢”,苦不堪言。

——粮食涨价了,种地是不是开始“划得来”了?安徽肥西县南分路乡汤祠行政村新庄组的农民算账的结果是:2003年汤祠村每户种地的赤字为100多元。

本组调查没有给出结论,本刊希望读者在对这一组调查文本的阅读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猜你喜欢
粮食市场种地涨价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清代的省级粮食市场网络与市场中心——基于粮价和商路视角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共享单车涨价只能是权宜之计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工作的通知
唉,又涨价了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