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民
新闻的标题除了具备一般文体标题的提示功能外,还具备其他文体所不具备的信息概括功能,即提取新闻的主要信息构成标题,从而有利于受众接受,掌握新闻的信息主题。同时为了表达传播者对新闻内容的价值评判、提示新闻的重要程度,新闻工作者在拟制标题的时候,常常美化调剂版面,使标题的形式丰富多彩,增强视觉效果。并且在语言的选用上,根据新闻内容的不同,拟出个味十足、让人品尝不尽、形色各异的标题来。
立足敏感性拟出鲜味
敏感性是所有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把握受众的敏感趋向,及时准确地反映受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却是新闻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新闻报道的标题中,如能既透出受众关心的焦点,又能显示其在同类新闻中的个性,成为一个亮点,就显得难能可贵。
每年的春节晚会已成为我国人民过年时的一道精神大餐,融入到我国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之中,并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她的独特魅力。随之,名人的出场费也成为人们探求的焦点所在,《楚天都市报》在报道这一消息时以“春节晚会出场费多乎哉不多也大腕小腕一律1000元”为题,作者套用鲁迅先生的名作《孔乙己》中的词语,既告知了人们关心的问题,又使题目透出活泼、幽默的意味,给人新鲜之感。
2003年的春天,非典肆虐中华大地。为此我国政府和国际体育组织停办或改址举办了在我国的一些大型活动,高层领导人的互访也减少许多。就在这时,罗马尼亚总理亚得里安·那斯塔斯造访中国,《中国日报》(英文版)在对此事的报道中,没有使用诸如“某某领导人会见某国客人”、“某国领导人访华”等常见的标题,而是制作了:
罗马尼亚总理用访问挑战非典(主)
两国领导人决心加强所有领域合作(副)
这个标题除了提供给受众应有的罗马尼亚总理来访的信息外,又突出了在我国抗击非典的严峻时刻,罗马尼亚总理的来访对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极大支持。此时此事用此题,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总之,这些标题无论用文言句式,还是以文言和流行语的结合,还是用修辞方式,结合社会大背景拟出了超凡脱俗之气,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新鲜味。
立足思想性拟出辣味
行使舆论监督权,既是新闻的义务,也是它的职能。如何使那些妨碍社会前进的害虫看到新闻标题的同时就感到无地自容,就需要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依据新闻内容下猛药,使他们既辣嘴也辣心。
作为国家执法部门的江西某地区检察院反贪局在办理一桩涉及8000元的案子时,竟然不顾党纪国法,伸手向当事人单位索要20万元的“办案费”,《焦点访谈》报道组以“其身不正何以正人”为题,给予严厉指责。
《焦点访谈》义愤填膺对待丑恶的还有,针对武汉某开发区为了搞房地产开发,竟然填湖300亩的胡作非为,严斥他们“填湖胡填”。一声断喝,在给予利欲熏心者猛击一掌的同时,也让听者、观者痛快淋漓!
类似的标题,举不胜举。它们都揭示了事件本质,态度旗帜鲜明。有的在针砭时弊的同时彰扬了正义;有的显示了事件的反常,揭露出当事者行为的荒谬;还有的巧妙选择词语,在看似平庸的背后,透出投枪、匕首的威力。
立足艺术性拟出美味
新闻的标题如人的眼睛,如何使眼睛明亮、有魅力、光彩照人,不少新闻工作者在突出新闻关键内容的同时,在标题的艺术性上苦心孤诣,创造出各种美的境界,让人流连忘返。
光泽县对干部进行年终考核评选(引)
勇于开拓者——升
平庸无能者——降
以权谋私者——撤(主)
这是1985年1月12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新闻标题,它让人在钦佩光泽县委改革举措的同时,主标题响亮的音节、语音的起伏变化、三个破折号及破折号后醒目的三个动词都令人回味无穷,还有那整齐的形式,不由得使人想起闻一多先生倡导的诗歌“建筑美”来。
绿衣使者披红(主)
全国十佳百优乡邮员在京受表彰(副)
(1994.5.4《中国青年报》)
在题目中,作者采用色彩对比的方法,把文章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用亮丽的色彩表现出来,一“绿”一“红”相互映衬,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官,使之产生丰富的美感联想。
示现,是一种修辞格,就是把不在眼前的事物进行细致的描述,说得如在眼前一样,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而标题,特别是新闻标题,因为要突出文章主题,再现生活情景就更加困难,但1994年6月9日的《中国青年报》在报道波黑战争时,制出了这样一条标题,“塞族说:‘别打了穆克说:‘没门儿”,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外交事件,用日常生活中对话的形式示现出来,不仅突出了事件的本质,而且寓严肃于诙谐之中,情趣盎然,使人遐想和回味。
另外,“OK眼镜不OK”、“‘形象工程别败坏形象”、“大雪无痕亦有痕”、“联通能‘通,移动难‘移”、“职务之便有多‘便”等利用词语或语言的重复出现,造成语音和谐、视觉强化、增强信息量的同时,使标题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意义上也别有洞天。
还有如“农民‘网上捕‘大鱼”、“为手机换上中国‘芯”、“法律岂容打‘白条”的双关借代手法给人的印象深刻,且能引发联想。
“遇歹徒,该出手时敢出手”、“斯人已乘黄鹤去,留下光明在人间”中的仿词手法,利用人们熟知的概念,把新闻中的重要内容融入其中,既增强了标题的情趣,又给人似曾相识而不识之感,值得把玩。
“当心,减肥会‘减掉你的聪明”、“因特网在中国‘网住多少用户”、“崂山制刷厂‘刷出大世界”,拈连格的使用显得标题新颖活泼、简洁鲜明,增添了新的魅力,惹人喜爱。
此外,比喻、对比、对偶等手法更是常常在标题中出现,丰富了新闻的标题世界,使其似琼浆、如醴酪,味美无限。
立足共振性拟出人情味
清代诗人袁枚在《读诗品》中写道:作者情生文,读者文生情。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不仅是散文类文体的主要功能,也是新闻类作品不可忽略的特征,新闻工作者的脉搏只有和受众的脉搏跳速相同才能写出耐人寻味的精品,才能拟出拨动读者心弦的标题。
正愁朔风拦不住,忽闻窗外叫卖声(主)
“新上海”职工下里弄装潢门窗玻璃(副)
(1984.11.12《文汇报》)
寒冬朔风,听到了装玻璃的叫卖声,真是雪中送炭!作者从顾客的角度写出了商店工作作风的转变。而媒体把“新上海”商店的职工到下里弄装玻璃这样的小事登载出来,无疑给部分家庭带来了心理上的慰藉,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立足新奇性拟出趣味
主管过《纽约太阳报》的达纳曾给新闻下了一个经典性的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也就是说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才是新闻。作为新闻的标题更应注意这个问题。随着媒体的增多,一条新闻的标题如不能在平中寻奇,或让人感到趣味有加,那就很难在新闻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集体婚礼的报道有人独出心裁。《今日早报》曾配图报道一个集体婚礼的场面,图上是20对新婚夫妇在拥吻,作者制定的标题是站在婚礼主持人的角度,模仿体育比赛中发令员的口气,高喊“各就各位——预备——吻”,轻松幽默之至、情趣横生,再现了热闹喜庆的场面,增加了欢乐祥和的气氛,让人忍俊不禁。
“给股评‘黑嘴上‘笼头”(《楚天都市报》)表达的意义显而易见,但作者没有用“不许乱说”、“免开尊口”等词语,使用了方言中的“黑嘴”和管束牲口嘴巴的工具——“笼头”,把本属于平常的新闻主题表现得生动形象、趣味有加。
这些标题的制作者大都在一般的新闻主题中捕捉住了受众最感兴趣的那一“点”,有的选择妙趣横生的词语,有的再现令人开心的情景,还有的则用一些修辞手法等,使标题新颖、别致、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