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新闻情结等6则

2004-04-29 00:44:03李方方等
新闻爱好者 2004年5期
关键词:爸爸文章

李方方等

我爸爸李金铭1947年参加革命,在1949年渡江作战中光荣入党,他当过战斗员、工作员和宣传员。战争年代舍生忘死。和平时期忘我劳动。酷爱写作,心系报道。爸爸干啥写啥,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写报道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在部队服役时,写战斗、生产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等,文章多在军、地报刊和新华社播发,曾受解放军报社和地方报社的表扬鼓励。

爸爸于1978年由军队转业,在平顶山市矿务局从事教育工作,他到了新岗位后,边学习、边工作,工作之余,写身边的好人好事,写热爱教育、勤奋教书、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写好学、上进,成绩、品德双优的祖国花朵,并介绍推广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热情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职工素质 ,服务教书育人,是当时平顶山市《矿工报》见报稿件较高的骨干通讯员之一。

1989年,爸爸离休。但他离而不休,仍在教委机关当通讯员,后到教委、局关工委任委员,把关工委当作发挥余热的阵地。爸爸克服年老多病腰疾疼痛的困难,战胜严冬酷暑的侵袭,精心写稿、报道先进人物的事迹。离休十多年来,仅在全国报刊、电台上刊发的文章就有300多篇。先后受到平煤公司、市老干部局、报社的表彰。并被省《关心下一代报》,聘为特约记者,多次荣获优秀通讯员、先进宣传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爸爸于2002年立下捐献遗体、供科学研究的遗愿,并经公证。宣传爸爸身后捐献遗体的文章在市报发表后,广受社会好评,读者誉他为“可敬老人”。爸爸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健康、轻松愉快。他深情地说:做人要活着干、死后献,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做个为党奉献最快乐的人。

我爸爸写了一篇题为:《为党奉献最快乐,甘当宣传新闻兵》的文章,后由平顶山《矿工报》记者赵顺章专访,写了《为党奉献最快乐》一文,先后在《中华新华报》记者专栏和《平顶山矿工报》上刊发。爸爸阅报后,像中了状元一样,兴奋喜悦,并赋诗自勉自慰:

五十七年耕耘苦,翰墨挥毫写文章。

弘扬党风扬正气,圆梦荣入记者家。

近日,爸爸着手搜集见报文章,准备汇集成册,作为精神财富,留给儿女效学享用。爸爸在《笔耕掠影》开篇概述中写道:荣辱不计奉献党,心底无私天地宽。生死回归心无愧,留下精神在人间。

细读爸爸自勉自慰诗,感悟爸爸奉献人生的精神,既可爱又可敬,作为他的儿女,我们要将老爸的奉献精神发扬光大。

言论写作应讲一点儿“逆向思维”

怎样写好“小言论”,方法是很多的,但有一条至关重要的是,在“立论”的时候,应讲一点儿“逆向思维”的技巧,这样议论的事,才有独到之处,从而给人留下一种“新颖”之感。为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言论写作的一点儿经验,并举一些发表在报刊上的作品为例,谈谈个人浅见:

一是做到“标新立异”。所谓“标新立异”,就是讲写文章和别人不一样。众所周知,一篇言论是否吸引读者,主要是看其论点是否“新颖”,如果都是众口一词,就显得“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个性,只有做到“陈言务去,意必己出”,才能产生出标新立异的效果。如前一段时间,在舆论对“市长办公电话”热线开通后的一片赞誉声中,笔者却不以为然,故而写了一篇题为《愿“市长办公电话”不再响》的小言论,发表在《贵州都市报》头版设置的“都市话题”栏目上。文章是这样议论的:“市长办公电话”解决的问题越多,越说明我们的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不够主动,倘若“市长办公电话”有一天不响了,那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正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职能部门都发挥各自的作用,再也不用劳烦“市长”亲自过问督促了。从问题的另一面去议论此事,既切中时弊,又发人深思。显然,这比赞美“市长办公电话”热线开通后,如何如何的好,为百姓解决了多少问题等恭维话更吸引读者,因为“公仆”为民办实事,理所应当,用不着去过多地渲染。

为“乐”而写

我喜欢读书看报,又酷爱写作,虽工作繁忙、家务繁多,但爬格子这门差事仍“壮心不已”。闲暇之时,我便手握笔杆,在方格田里耕耘,一杯清茶,其乐融融。自我感觉好的,便投寄各报刊,往往还真能变成“豆腐块”。

当然,写稿有乐也有苦。为了深入采访,我不惜冒着严寒酷暑四处“奔跑”。一旦获得好的新闻线索,便不顾一切而求之。我也养成了勤写、勤走、勤问、勤记的习惯。有人说我是写稿迷,确实如此,一天不写则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我在写稿中坚持“三不写”、“三结合”。即:事情不真实不写,情况不弄清楚不写,没有宣传价值的不写;做到学习与写稿相结合,写稿与工作相结合,深入采访与伏案写作相结合。

如今,我虽已为人妻、为人母,但我会把写稿当作我生活的一部分,做到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把镜头促进精神空间

摄影作品,极讲究第一印象,讲究视觉冲击力。国有企业改革,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事。人们承受能力如何?改革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竞争,是一种什么心态?这就是人们不常看到的、相对陌生的精神空间。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竞争上岗,师徒也不相让》这幅照片,就很好地展现了这个“陌生化”的精神空间,富含新意。同时,由于典型瞬间的神、情、形、意的完美结合,使图片的新闻“含金量”和形象价值都大大增加。神:不知明天能否上岗的师傅神态沮丧、万般无奈。情:竞争的无情,师徒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心理复杂的徒弟很内疚地凝视着师傅。形:人物瞬间形象生动自然,视觉冲击力强。主体人物从内心深处流露出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心。激烈的竞争,在无声无息中从一个新角度表现出来。意:立意深刻,内容丰富。反映了改革的无情和有情,揭示了竞争时代“师徒也不敢相让”的社会背景,真正发挥出新闻图片“一图胜千言”的功能。

新闻,以新求胜。新闻摄影作品,也必须坚持新闻的这一共性。《竞争上岗,师徒也不相让》这幅作品的拍摄说明,以新求变化不一定非要在人们不熟悉的空间进行,熟悉的空间一样能出精品。生活是流动的瞬间,每一个瞬间都是不同的,有些瞬间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企业新闻摄影者除了要把镜头对准人们熟悉的生产生活空间外,还应努力把镜头伸进“陌生化”的精神空间,努力捕捉社会变化带给人们的新的情感和心理感受,并用带有时代特征的典型瞬间形象将其展现出来,有了这样一种思维习惯,那种“没啥可拍”的感叹或许就会少一些,也许还能拍摄到一幅让自己没事偷着乐的好作品。

写作父子兵

我们一家是一个充满温馨、和睦、上进的家庭,除工作岗位不同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和志趣,就是喜爱新闻写作,忙于新闻写作。每当相聚在一起,不是谈论生活趣事,就是谈论新闻写作。一家人兴致盎然,友爱相处,其乐融融。

作为父亲和一家之长的我,自幼钟情写作。几十年来,默默无闻,勤奋笔耕,不断有文章见诸报端,可谓是一个专业的“业余作家”(见2003年11月15日《大河报·茶坊》)。平时,只要稍有空闲,不是流连于温馨的书房读书看报,就是云游在字里行间,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

在我的长期影响下,儿女们耳濡目染,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新闻写作知识,一个个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身为某晚报应聘记者和编辑的大女儿回到家里,不是征询版面如何策划,就是打听有何新闻报料,或是伏案写作,挑灯夜战。一篇篇充满情感的新闻作品跃然纸上。而在一家运输集团公司政治部从事思想宣传工作的大儿子也是新闻敏感忒强。每遇公司里的重大新闻事件和感人事例,总是抓住不放,积极报道,使本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活龙活现、生机勃勃。小女儿回到家里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并不断有文章见诸报端。妻子也不时插话,提供新闻素材,并跟着打趣地说:“您爷儿几个聚在一起除了写作没有二事,干脆把报社搬回咱家算啦!”

现在,我们一家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和着时代的节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党的新闻事业各自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大女儿被报社评为2003年度先进工作者,我也被商丘市睢阳区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荣获新闻写作特等奖。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约定: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共同谱写新的乐章。

分享快乐

上中学时老师曾说:一个人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我们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一个人拥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便拥有了丰富的思想。那时候我并不十分理解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只是朦胧觉得与人分享是很重要的。于是把自己的小人书拿出来与同学们换着看,最后我读到了三十多本小人书。

记得初学新闻报道时,总认为自我奋斗才是最重要的,整天就埋头写啊写,不顾白天黑夜,虽然偶有收获,但大多数稿件如泥牛入海,没有音讯。后来,在一位热心大哥的指导下,逐渐与几个写稿的文友熟悉起来,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分享文章发表后获得的经验和喜悦,我的视野开阔多了,文章也慢慢走上了国家、省级报纸。

分享可以增进友谊,拉近彼此的距离,给平凡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分享看似付出,实际上也是获得。当我们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与人分享时,我们的胸怀因而变得更加宽广,我们的生活因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猜你喜欢
爸爸文章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学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46
文章导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我和爸爸
中华家教(2017年2期)2017-03-01 16:29:25
爸爸
琴童(2016年12期)2017-01-16 11:15:38
爸爸冷不冷
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 18:58:11
我爸爸
儿童绘本(2015年11期)2015-08-14 17:47:03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