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卫华
生活水平提高后,很多人家的正餐往往是有荤有素,有菜有汤。于是,就有个进食的顺序问题。科学的吃饭程序是:先喝汤,再吃饭菜。至于何种食物宜先吃,何种食物宜后吃,也颇有讲究。
有的人喜欢饭后喝汤,被称之为“灌缝”;有的人形成了饭前喝汤的习惯,称之为“垫底”。从保健角度考虑,何前何后却大有讲究。
这“灌缝”和“垫底”的保健作用大不相同。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消化道加点“润滑剂”,可滋润口腔食道,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饭前喝点清淡稀薄的汤,刺激胃液分泌,便于肠胃的吸收,饭量也相应地减少,从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既减轻了胃肠的负担,也达到了不用吃药就能减肥的目的。西餐第一道菜就是汤;我国也有“吃饭先喝汤,不用医生开药方”,“饭前喝汤,苗条健康”的说法。
如果先吃饭菜再喝汤,本来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再用汤一“灌缝”,会把胃撑胀,加重了胃的负担。若饭前不喝汤,吃饭时也不进汤水,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这时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所以,汤“灌缝”不如汤“垫底”。有营养学家认为,养成饭前和吃饭时进点汤水的习惯,还可以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的发生。
研究发现,各种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不同。果蔬类食物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短;而米饭、面食等需要在胃中停留2~3小时。显然,理论上的最佳吃法是:先吃消化快的食物,后吃消化慢的食物,以免消化慢的食物影响消化快的食物进入肠道。但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于边吃饭边吃菜。这样才能充分享受美食的滋味,唤起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同时,荤素饭菜混在一起吃,还可避免餐后血糖迅速升高,成为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饮食模式。
饭后不宜多吃水果。因为刚进食的饭菜尚未在胃中消化,水果被堵在胃中;而水果含有单糖类物质,容易在胃中发酵,引起胃肠胀气、疼痛。因此,吃水果的时间,应放在吃饭前或吃饭后一小时。
以上建议,主要是针对体虚患病者而言。健康人体有较强的生理调节能力,吃饭时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并不需要严格限制。而对患病者,尤其是对饮食限制较多的病号,更须要注意。
有些病情重的患者的饮食,要由临床医生、营养师共同设计安排,既要考虑各种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又要考虑其消化吸收的难易,还要注意其对血糖和血中其他成分的影响,可谓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考虑其消化的难易,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