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印象极为深刻的事件,在这三件不大不小的事件里,都有相同的一句话反复出现:假如对我笑一笑……,如果这个“假如”成立,也许便不会有故事发生,又或者故事会发展成另外的局面。“笑一笑”,一个仿佛轻如鸿毛的动作,却又仿佛有着千钧之重,有的时候真的只需要“笑一笑”,然而却又为何那么难……
大家不客气
2004年3月14日中午,记者在轻轨列车上接到一位本刊忠实读者张先生的电话,电话里张先生的语气非常激动,要求记者能够立即赶到他的家里,因为他现在“气得浑身发抖,恨不得拿着菜刀去捅了楼上那个劳改犯。”如此的言辞令记者也吓了一大跳,忙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张先生说电话里说不清楚,希望记者能够亲临现场。
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不得不从轻轨列车上临时下车,坐出租车飞速赶往张先生位于上海市东北角的家。当天是周六,张先生和他的未婚妻顾小姐以及父母均在家中,四个人的脸色都非常难看,顾小姐紧紧抓着张先生的手臂,张母则搬了把椅子坐在门口,看见记者到来,张母一把拉住记者说:“你快劝劝他,他要出去拼命。”记者询问究竟出了什么事,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了起来。
原来,三个月前,张先生所住的这幢楼的6楼601室搬进了一户人家,夫妻两个,年龄都在40岁左右。“自从这个劳改犯搬进来以后,我们就没有太平日子过了。”张母叹息着说。记者问他们是如何知道人家是“劳改犯”的,张母告诉记者全新村的人都知道,而且知道得非常详细,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曾因斗殴伤人被判有期徒刑8年,刚刚刑满释放。“你去看看他的头,还有他那张脸,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是‘山上下来的。”张先生说。“我们真是倒霉,楼里会住进这样的人。”张父说。
至于“没有太平日子”指的是这一对夫妻在6楼落户2个月后就开始“惹事生非”。先是装修房子,一袋一袋的建筑垃圾往楼下扔,将5楼以及张先生家所在的4楼装在室外的花架和空调外机都砸坏,5楼七十多岁的齐老伯上楼理论,被从楼梯推下,躺在楼梯上半天爬不起来,连喊救命,还是邻居闻声将他送往医院,至今躺在床上起不来。张先生的母亲也曾经上楼理论,“他说东西又不长眼睛,他怎么知道它会掉在哪里。”张母复述当时的情况,因为有齐老伯的前车之鉴,张父当时将张母拖回家里。张先生曾多次想上楼讲道理,都被父母拖住,生怕事情闹大。张母将记者领到阳台上察看被砸坏的花架。
而令张先生忍无可忍的是楼上不仅将建筑垃圾往楼下扔,还将生活垃圾一起整包整包地往楼下“天女散花”,这一天的上午,一包不知道是什么的垃圾再次从601室的阳台上飞出,在5楼处散开,然后大部分带有液体的垃圾“准确无误”地粘在了张先生晾在阳台上的名牌外套上,并且还有一部分飞进阳台里。记者在阳台上看见了这堆被严重污染的衣物,隔着一点距离,都能闻到衣物上的污物散发出刺鼻的味道。而在阳台上,能清楚地看见三楼晾在户外的床单上也有明显的污物,一个高亢的女声在那里咒骂。
记者表示是否可以请三楼的主人以及张先生一家和记者一起上楼,张家表示同意,张母下楼将三楼的女主人找了上来,是一位40开外的中年妇女,知道记者的身份后,情绪也同样很激动,请记者“一定要帮忙管管这家人,实在受不了了。”
于是记者和两户人家一起上楼,途中,张先生还敲开了5楼齐老伯家的门,让齐老伯的老伴加入了“队伍”。“我们人多,又有记者在,他不敢怎么样的。”张母和齐家老太说。记者发现每个人的脸个个是铁板一块,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式。
记者敲了门,里面传来粗暴的回音,然后门被大力地拉开了,一个并算不上魁梧的中年男人站在记者面前,脸上倒并没有明显的所谓“特征”,但神色极不友好。看见了其他人以后,男人嚷道:“干吗?这么多人想来打架啊?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是……”记者打断了他的话,表明了身份,告诉他接到读者投诉,向他来了解情况的。男人说:“东西就是我扔的,怎么样?你们想怎么样?”张先生被激怒了,手指着他说:“你要赔偿损失。”男人将张先生推了个趔趄说:“活该,我就是存心的,你有本事去告我。”张先生冲上去,两人扭在一起。记者和众人费了很大功夫才将两人拉开,记者挡在张先生面前对众人说:“可以打110报警并且找居民委员会。”男人指着记者说:“不要拿这个来吓我,我就是从山上下来的,你试试看。”记者告诫他不要太过分,他用手指着众人说:“我过分?你问问这点人,我新搬来,又没有惹过谁,楼梯里碰见我,像碰见鬼一样,谁对我笑一笑过吗?他们不客气,那么大家都不客气。”
男人背后传来啜泣声,他的妻子一个憔悴的女人躲在丈夫身后带着哭腔说:“我们搬到这里来就因为原来的地方大家都看不起我们,邻居没有一个人肯对我们笑一笑,搬到这里还是这样,只有看白眼,他也是心里气不过。我会劝他的,大家算了好吧?”男人恶狠狠地盯着记者,记者问他:“那么你有没有先对别人笑一笑呢?”男人的眼睛转而看向空气。
张先生还是下楼来打了电话给派出所和居委会,要求他们来处理这件事情,挂下电话余怒未消地说:“恨不得找人狠狠修理他。”未婚妻顾小姐细声细气地说:“那家女人满可怜。”
此后记者曾打电话给张先生问情况,张先生说派出所没有人来,但居委会有人来过,上楼后下来对他说:“见了面笑笑算了,不要把小事变成大事。楼上女人保证不往下面扔东西了。”至于男人,据说什么都没说。张先生愤懑地说:“笑?看见这种人我心情就不好,怎么笑得出?”
再后来,张先生打电话给记者说他忙着找新房,准备在最快的时间里搬出那幢楼,“惹不起还躲得起吧。”张先生说。
假设这幢楼或者说这个新村里谁在偶遇时对那个刑满释放的男人笑一笑,那么事情可能就不一定会发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原本可能不发生的事情不仅发生了,还让张先生这样一向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当众出手,并且“恨不得”动刀雇凶,最后大动干戈买房搬家。
高学历太多,会笑的太少
2004年4月6日,记者约了一位姓乔的先生进行采访,因为乔先生是一家大集团的人事部经理,一向对面部表情颇有研究,也算阅人无数,因此对记者关于“笑”的采访应该是有帮助的。记者来到约好的咖啡馆,乔先生已经等在那里,一向形象斯文的乔先生左边腮帮子包着块纱布,面对记者好奇的眼光,苦笑着告诉记者前两天他在大街上跟人打了一架,连眼镜都打碎了,幸好没有伤到眼睛,但左边腮帮子还是被抓掉了一块肉。出于对乔先生的了解,记者对他在大街上和人公开打架觉得非常奇怪。乔先生也直言不讳,承认自己那次也是“冲动”了。“冲动”的原因很简单,乔先生开着助动车在红灯时停在停车线内,开在他旁边的另一辆助动车想停在他的前面,在行动中撞到了乔先生的车,虽然紧急刹车,但是还是差点将乔先生撞得人仰马翻。但是那个车主仅仅是“朝我看了一眼,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你说我生不生气。”乔先生说。
接下去自然就和所有的马路纠纷一样,一个偏要对方认错,一个死要面子偏不肯认错,于是矛盾激化动起了手,结果是造成路人围观,惊动了警察才罢手,两人都挂了彩。乔先生说:“其实他也没把我撞倒,我也不是一定非要那个人道歉,当时他只要对我笑一笑,我也就算了,老话不是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么。本来那几天忙着招聘会,累得够呛,没有休息好,情绪也不好。所以才会动了手。”记者笑他亲自给记者提供了一个关于“笑”的采访内容,乔先生捂着腮帮子尴尬地笑了。
话题由此展开,乔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很多时候,笑一笑能解决很多事情,可是为啥现在的人都不肯笑呢?”乔先生告诉记者,在他作为集团人事经理参加的无数招聘会上,遇见的“我一见你就笑”的人少之又少。“你能在那么多人的脸上看见各种表情,高傲的、紧张的、着急的,认真的,就是没有笑容,而且就是想讨好招聘人员的也没有笑容,你说怪不怪。”乔先生说在那些大型招聘会上人山人海,作为招聘人员他们根本无暇细看应聘者递过来的一叠叠个人简历,也根本没有时间详细地通过询问了解对方,很多时候只能凭借第一印象。“面带笑容的人肯定讨巧。在一大群不笑的人里面,笑的人最引人注目。”乔先生说。集团的总经理助理就是因为在应聘的时候“没开口先对我笑了笑。”让乔先生立刻对他留下深刻印象,“你不能体会,当时我们都累得要命,自己也笑不出来了,就是看见这副笑容让人心里舒服多了。”三天以后这个会笑的人接到乔先生的电话让他去面试。“其实比他学历高条件好的人不少,我看着这些简历上面也没有笑容的照片,心里就想假如你当时对我笑一笑就好了。但是就只有他是对我笑了笑,我就觉得现在的人拿高学历的太多了,会笑的太少了。一个笑眯眯的人性格肯定开朗,而且讨人喜欢。就是在公司里,经常笑的人人缘也比较好。”记者问乔先生本人在工作时是不是也经常对别人笑一笑,乔先生指着腮帮子说:“这段时间有点困难,平时是一天笑到晚的,有时候笑得脸都酸了,做人事的板着个脸,还怎么和人沟通呢。”
“笑”不能有代价
就在记者在电脑上把对乔先生的采访变成的文字的时候,记者打开着的网络聊天工具MSN上的一位也是因为曾经有过工作合作才认识的朋友潘女士通过网络对记者说她打算离婚,需要向记者咨询一下离婚的手续。于是记者问她为何要离婚,她说:“婚姻已经毫无乐趣可言。”由于是通过键盘交流,而且显然潘女士有倾诉的欲望,所以潘女士的叙述就具备了很强的条理性,令人一目了然。
潘女士告诉记者,谈恋爱和刚结婚的时候,她和丈夫闹矛盾,看见她生气,丈夫总会先赔笑脸,然后千方百计地逗她笑,只到她笑出来为止,说是只要她笑一笑他什么都答应。(记者打岔:颇有点周幽王的意思)潘女士通过笑让丈夫做了不少家务、买了不少礼物。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转眼孩子都6岁了。做家务、买礼物早已经不能指望丈夫了,连闹矛盾生气也指望不上丈夫来赔笑脸哄她开心了。如今夫妻俩一闹别扭就冷战,在一个屋子里像两个陌生人一样各管各,结果小别扭也总是发展成大矛盾,常常10天半个月不说话,即使最后和解也常常是为了孩子的某些事情不得不和解。这段时间,又是冷战期,潘女士受不了了,觉得这样的日子过下去是浪费时间。“我现在也不指望他像当初了,其实他只要对我笑一笑,给我个台阶我就算了。可是他现在就当我是假的一样,我憋着他也憋着。”看了潘女士打在屏幕上的这段话,记者暗自好笑,回答她:“那么你干吗就不能主动对他笑一笑呢?”潘女士回答:“我是女人,他是男人,当然应该他主动。”真没想到,连“笑”也男女有别。
和潘女士的丈夫周先生也算有过几面之交,而且MSN上也挂着他的名字。于是通过网络招呼他,把他太太的委屈告诉他,劝他就回家对她笑一笑吧,别把小事闹大。不料周先生的回应非常激烈:“为啥一定要我笑,她的脸就不能柔软的?”记者把他太太的“男女有别”向他转述,周先生没动静,记者的电话却响了,周先生在电话里气呼呼地说:“你有空要给她洗洗脑子,一个女人,动不动就板面孔,对儿子也是,从来没啥笑容,好像我们都欠她多还她少。都是以前我让她养成习惯了,她总是以为让她开心都要付出代价的。她又不是我的客户,我平时工作就已经整天赔笑脸,看不到人家的笑脸了,回家还看不到,还要我笑,我怎么吃得消?我看见她那张动不动就铁板的脸就火大,笑不出来。”记者只能说些属于废话的话,劝他要顾全大局,不要和太太计较。周先生在电话里愈发生气:“笑一笑对她就这么难吗?既然这么难,干吗还要我笑,我是她丈夫又不是她仇人。你知道吗?她在单位里关系也搞不好,就因为她这张脸,一办公室的人都不喜欢她,连儿子都和她不亲。我现在就是要给她做这个规矩,再这样下去要心理变态的。她要离婚就离好了,情愿现在她提出来,不要到时候我受不了离家出走。”没等记者再说话,周先生把电话挂掉了。
记者犹豫了半天,最后在网络上委婉地把周先生的意思转达给潘女士,不料潘女士也打电话过来了,在电话里潘女士生气地说:“说我整天板着脸,什么叫板着脸?我一天忙到晚,又没啥事情值得笑的,莫名其妙地笑人家当我是神经病。他天天在外面笑又不是谁逼他的,人家公司做销售的到我们公司来谈业务,我也没看见几个人笑嘛,人家不是也生意做得满好?是他自己没本事。我就是不会笑的,逼我也没用。你还是别管了,MSN上告诉我离婚要办点啥手续吧。”同样没有给记者说话,潘女士也把电话挂掉了。
记者给一位法官朋友打电话帮潘女士问诉状怎么写,知道原委后,法官笑了,说这种事几乎天天都发生,在法庭上都会对法官说“你问问他(她)在家里有过笑面孔吗?”法官说,这种连笑一笑都已经非常吝啬的夫妻其实已经没有感情可言了,但是离婚呢一时半会法院是不会判离的,因为还没有“在家不笑可以离婚”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