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选
雪地下的雪屋
我曾看过一部新闻记录片,介绍勇敢顽强的爱斯基摩人,是人类最早征服北美大陆的少数民族之一,如今他们聚居在阿拉斯加北极圈。我颇受感动,当时暗想,今生如有机会去阿拉斯加,一定要去看看爱斯基摩人。
终于有幸到阿拉斯加旅游。当飞机触地的那一刻,我便想此行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拜见久仰的爱斯基摩人,否则再没有机会。
经过精心策划,我挤进两岸三地老人访问团,终于进入爱斯基摩人的原始部落。
负责部落外事工作的亚塔斯,30多岁,会讲英、俄、汉语。他将我们引进仅有8栋矮小木屋的村寨。3名部落领袖正在接待室等候,其中一位年长者尊称为颚司伯,代表部落欢迎我们来访。坐下后,由亚塔斯介绍部落人口、分布、经济、生活情况。其中提到美国政府给他们每人每月补助800元,如今不愁吃,不愁穿,不外流,都将雪域极地当成自己的永久家园。最后,部落头领颚司伯说:“爱斯基摩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自古以来,族群永凝,族语永传,族风永存。”
当我听到“古”字时,注意观看他们的外貌: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扁平脸、单眼皮,似乎同我们没什么两样。于是脱口而出:远古时期,你我的祖先,可能同在一个山头刀耕火种,同在一条河边烧烤饮食。”此语引来大家一片笑声。
亚塔斯将我们带到茫茫的雪原,手一挥:“请看我们的住房。”大家都疑惑:“哪有房?”他幽默地说:“蓝天是房盖,雪地是睡床,那就是爱斯基摩人的房。”说完,他用右手食指按下嘴唇,吹了几声口哨。口哨就像一支歌,将宁静的雪原吹开了吉祥的笑脸。蓦地,从雪地钻出一些黑衣红袄男女热情地向我们招手。原来雪地下面有雪屋,大家惊讶得目瞪口呆。
走进雪屋,奇异的景象令人大开眼界。屋身掘进坚硬的雪原下面。凸现的屋顶,用长方形的雪砖砌拼成圆形。顶尖用一洗脸盆大的冰块封闭。冰是天然玻璃,白天为雪屋采光。屋内高一米五至二米,兽皮铺地,屋顶悬挂一盏海豹油灯,夜晚既用来照明又可取暖。建屋材料全用雪。雪是绝缘体,空气被吸附在雪里,屋内并无窒息之感,而且清新干净舒适。进屋的通道较长,为防风呈“丁”字形,雪墙上设有“猫耳洞”做仓库。房主风趣地说:就地取材不用找,圆顶雪屋传家宝。防风、避雨、遮雪、御寒,而且冬暖夏凉。住在寨子的人,到冬天都往雪屋里钻。游客赞不绝口,雪屋真是爱斯基摩人的一大发明,是“适者生存”条件下体现出来的民族智慧。
雪域里的义犬
走出雪屋,屋外白雪无尽,一切污物都没有,顶多能看到野兽留下的蹄印或是飞鸟掉下的翎毛。雪域极地是地球上最悲壮最不可驯服的野地方。然而,雪域的下面却神奇地安居着一个原始部落族群。
中午,我们来到一条美丽的小河前。爱斯基摩人刚网完鱼,正欲吃午饭。一条条鲜活的三文鱼,分开摊在洁白的雪地上,鱼儿不停地翻滚乱跳。他们按鱼体大小,分为四人、六人、八人围坐四周。先由一人以快、稳、准的刀术,将鱼分成火柴盒式的块状,每块大小一样,就像从模具生产出来的。再用刀尖点着鱼块,甩到每人面前。这时,食者可取出自己的腰刀,插着鱼块送到嘴里。吃完一块,又会甩来一块。洁净的雪地,既是餐桌,又是餐碟。他们吃得非常香,每人都带着喜悦的笑脸,嚼得满嘴是血。食毕,就地取雪擦嘴巴。脸上既有血红,又有雪白,加上爱斯基摩人天生爱笑,那脸蛋就像盛开的山菊花。
这里没有官威,没有欺骗,没有倾轧。那情景使我意识到,人类越是接近大自然,彼此关系越密切,心情越舒畅,生活越愉快。
下面的路必须坐狗拉雪橇,才能去参观几个部落联合举行的爱斯基摩人艺术节。面对雪橇,人人感叹:“有生第一次尝试狗拉雪橇,仿佛回到了原始时代。”只听主人吆喝一声,训练有素的十多只狗就像接到了命令,轻松而有节奏地飞快奔驰。两旁的雪山、林野、飞鸟唰唰闪过。坐雪橇如乘木舟,不颠、不摇,无噪音、无尾气、无污染。而且,蓝天白云,清新敞亮,美景相伴,使人赏心悦目。然而,极地的天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不一会,一阵暴风雪,漫天飞扬。眼前的几只黑毛狗转眼变成了雪白狗。天地间充塞着无边际的雾状,一切都失去了距离。看不见前面的狗,而雪橇继续走。义犬与风雪搏斗,我如坐针毯。狗被视为宠物,我是一米八的大汉,让它在暴风雪中拉着我走,实属不该。我决定以步代橇,正欲喊停,终点却已到了。我看着那些矮小矫健的狗身上的热汗和凝冻的冰渣,还有它们口中喷出的白沫,心中很是沉重。我们都愿意付双倍钱给狗补身,然而,却被说一不二的主人谢绝了。他严肃地说:“我更爱自己的狗,爱斯基摩人视狗为兄弟,我们和雪域极地共生存。人吃肉,它也吃肉。人睡雪屋,它睡我们身边。”接着,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1909年4月1日,美国人皮尔里想要征服北极点。他找到爱斯基摩人头领商量,能否帮他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头领很干脆,约定他三天以后来见。三天后皮尔里出现,爱斯基摩人把为他缝制的皮帽、皮衣、皮靴摆他在面前。皮尔里挑选了133只壮狗和坚固的雪橇组成由头领亲自指挥的护送队,终于使他实观了人类首次登上了北极点的愿望。皮尔里站在北极点激动得振臂欢呼:“雪域极地之神,爱斯基摩!”
听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面对爱斯基摩人和他们的义犬,我们不禁肃然起敬。爱斯基摩人为人类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最坚强的是他们,最有创造力的是他们,最美的也是他们,最有生命力的还是他们。
极地的“母亲之歌”
晚上,雪地燃起篝火,掀开了艺术节的帷幕。男女老少笑逐颜开涌向篝火,围坐四周,就酒吃着烧烤。边吃、边聊、边唱、边跳。先由四个小伙子跳“车轮舞”。围着篝火打飞脚,旋转如车轮,就像风火轮。摔跤、拔河、魔术,一个接一个节目,让人眼花缭乱。接着,男女齐上,手挽手,肩并肩,时而向篝火聚拢,时而向外散放,时而沿着弧线左旋右转,载歌载舞,好像藏族舞蹈。最受欢迎的是由著名女歌手雪雅玛演唱的《母亲之歌》。她那深情、甜美、朴实、漂亮的歌声,在雪域里悠悠地回荡。唱到激情处,大家跟着唱,每人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就像炽烈燃烧的篝火。
我问亚塔斯歌词内涵是什么,他说:“雪域极地,我的母亲。我永远热爱你,不离开你的怀抱……”是的,一个热爱母亲的民族,必然会凝聚在一起。
《母亲之歌》使人心潮澎湃。我在篝火外雪地上静观思考:他们为什么视雪域为母亲呢?那是因为他们与雪有着血缘似的关系。孩子从雪屋诞生后,第一眼看到的是雪,从此肌肤贴着雪生长,心就像雪一样的洁净。在他们心目中,雪是圣洁的领域,雪是维系生命的本源,因此爱斯基摩人非常热爱雪域极地,对雪情有独钟。
篝火正旺,夜空中不时地闪烁着北极光。我举头远望,忽然想起皮尔里,仿佛看到他站在北极点上欢呼:“雪域极地之神,爱斯基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