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韬
如何让存款转化为资本?如何给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这些问号也预示着信托业的发展空间。
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政,在两会召开时提交了《关于在浙江省试点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的议案》,他认为,“未来三年,是中国信托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闻周刊:能谈谈议案的想法吗?
葛政: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是非常大的,原因是没有畅通的吸收外部资金的通道。
中小企业目前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吸纳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是中国经济中重要的一环。统计显示,有81%的中小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中长期的贷款更是没有着落。
这既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也给地下钱庄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大道不畅小道必昌。这个议案就是希望能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来满足一些前景较好的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也是建立一个新的投资渠道,摆脱目前投资渠道匮乏的窘境。
新闻周刊:信托公司代人理财的服务定位,应该是拓宽居民投资渠道的好载体,目前它面临的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葛政:法规的配套服务。
譬如做一个房产的信托产品,资金给了建设方,那房产就应该过户到信托公司,待资金归还后,房产再过户回去,但是房产每过户一次,就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契税,这完全是不应该付出的成本,因为信托公司不可能是房产的消费者。现在没有相关税收政策的配合,开展类似项目时就很受限制。
按照现行税制,对信托业务各个环节适用什么税种没有明确规定,只好适用国家一般性的税收政策。类似的法规尚不配套的现象还有很多。
再譬如外汇信托产品,其实在信托公司层面,外汇信托产品既不是资本项目也不是经常项目,没有了具体的定位,导致外汇的信托产品也不好展开。据最新数据,目前中国的个人外汇储蓄已经达到近900亿美元,这是一笔很大的需要开发引导的资金。
新闻周刊:在目前国家政策允许的信托产品推广上,信托公司受限制吗?
葛政:仅一个“私募”就让信托公司的产品销售受到很大限制。现在法规要求信托产品是私募,就是一个信托产品的信托合同不能超过200份,每份最低5万元的限额,而且还不能在公众媒体作宣传,这都让信托公司很被动。有的信托公司在推行新项目的时候打一个擦边球,把每一个信托产品改为几期,以绕过200份的限制,这确实是无奈的选择。
这些政策的制定,其初衷都是为了降低风险,但客观上既压制了信托公司,也压制了民间资金的投资渠道。这也是我建议把信托产品改为公募的原因。
新闻周刊:你为什么认为未来三年是中国信托业发展的黄金三年呢?
葛政:从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来看,信托公司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它能够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这种服务能够把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信托业特有的综合金融服务特色。
另一个特点就是信托的创新功能很强,手段灵活。所以信托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同时又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多方面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各类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一切都需要信托公司发挥灵活的创新功能,设计、提供符合各种需要的金融服务品种。所以说,信托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我可以拿存款作为例子。这几年来,我国存款利率一降再降,而存款余额却一增再增,这说明居民的消费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导致相当数量的民间资金处于“休眠”状态,问题就在于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缺少有效对接渠道。
而信托业的“代人理财”的服务定位正好可以改变这种渠道缺乏的现状。信托业的定位和目前投资渠道的匮乏,给了信托业很大的空间。
再过三年,外资信托公司就可以进入中国了,如果中国的信托公司不在这三年的时间里迅速壮大,那到时候是没有办法面对外资信托公司的冲击的。这种时间上的紧迫性也需要中国的信托业在这三年里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