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尝试新举措处理银行呆坏账
三年前,中国开始启动出售银行系统呆坏账计划时,前景似乎一片大好。乐观人士看来,在濒临破产的国有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或者在陈旧国有企业的亏损资产里边,都藏着有待挖掘的金块。但实际上,减少大量不良贷款的努力,深陷于官僚手续、法律混乱及政府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反感之中。
不过,这个中国最重要领域之一的经济改革,因为中国政府新措施的出现而可能重焕生机。英国《金融时报》7月14日报道称,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获得许可,开拓了处置不良资产的新途径。这一新途径绕过了“资产管理公司”——到目前为止,资产管理公司仍然扮演着出售不良资产主力的角色。
新举措的核心内容是,摩根士丹利直接找到不良贷款的源头——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而不需要去找资产管理公司商讨收购不良贷款事宜,或者等待难得一次的拍卖机会。
分析师指出,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处置43亿元人民币不良资产,这件事表明,不仅摩根士丹利可能进入大量不良贷款业务,而且也可能有利于加速回收贷款的抵押资产。
毫无疑问,建行对此事很感兴趣。建设银行资产保全部总经理杨小阳说:“我们希望政府早点允许把更多不良贷款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我们等待的时间越长,资产价值损失也就越大。”
中国新的银行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坚持要求,四大银行每年都要将不良贷款比例降低3至4个百分点,到2005年底将不良贷款减少到15%以下,而四大银行不良贷款的官方数字2002年底是25%(或者大约3740亿美元)。
四大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北京师范大学金融专家钟伟指出:“不良贷款降低到15%的目标是个实实在在的指标,是个硬指标。达到这个目标的银行可能有机会公开上市。这里的诱惑力是很大的。”
而美国投资银行高盛不甘落后,也在与四大银行之一的中国工商银行洽谈,试图收购多达10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
但是,这种合作尚处于早期阶段,获得监管当局批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归根到底,与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合作成功与否,要看它们能够回收不良贷款账面价值的比例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