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有消息说,深圳各大公共场所与旅游景点在春节期间,女厕“宾客如云”、排长龙,而男厕那边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以至于不时出现女性“占领”男厕方便的局面。
其实,这种男女厕位“分配不公”的现象,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公共场所的公厕,经常可见。有关调查显示,女性如厕的时间一般为130秒,大约为男性的三倍。照此,每间女厕的人数容纳量应该是男厕三倍左右。但事实上,很多地方的公厕是男女公厕面积相等,有的甚至是男厕更大、厕位也多,因而导致男厕的容量远远大于女厕。特别在一些购物场所,女士的比例本来就多于男士,以至于女厕拥堵更甚。
有关报道将此种现象称为公厕中的“性别歧视”。也许有人觉得这一提法是小题大作,我宁愿从人性化关怀的角度来说说这事。
如今,在许多事情上,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关怀,即从关心人、为当事人着想的角度设计制度、提供服务。不久前,《新周刊》上有篇文章《我们时代最人性的50个细节》,收集了生活中“文明一步步苏醒和萌芽”的50个细节事件,如:搭自动扶梯靠右边;给孩子的书边角是圆的;饮水机旁附近有纸杯筒;即时贴信封;袋装物品留出易撕口,等等。我想,之所以冠之以“人性细节”,本质在于其商品设计或服务理念首先考虑的是尽可能多地为消费者着想,让消费者更方便、更舒适。
而在近年来一些城市的公厕改造中,有关部门关注的热点几乎都集中在厕所设施如何豪华和现代化、外观如何新颖别致。当然,公厕讲究干净、舒适、漂亮,都不错,但应该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即让内急的人能及时方便地如厕。想想看,在等待如厕的焦急之中,再豪华的公厕、再星级的公厕又能让她们体验到多少人性化的关怀?
北京 刘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