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春
现在可以称您是一位母亲了。经过十月怀胎的艰辛和一朝分娩的巨痛,您腹中的胎儿终于孕育成熟,第一次与自己的父母见了面。这对于新生儿来说真是巨大的变迁,随之而来的是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为了生存,身体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作为父母,您了解这些变化吗?
从温暖到寒冷的世界
胎儿生活在母亲的"摇篮"--子宫里,是何等的幸福和舒适啊!不论是瑞雪纷飞的冬季,还是闷热难忍的夏天,母亲在与寒冷和酷暑作斗争,而腹中的胎儿却安然无恙,其体温始终维持在37.5~38摄氏度之间。这是因为母亲在寒冷和酷热的环境中,可以经过自己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稳定在36.7~37摄氏度之间,从而保证身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也使胎儿的"住房"始终保持恒温的环境,使胎儿顺利地发育成长。可是孩子大了,成熟了,就必须离开母腹中的"住房",开始"独立"走向生活。那么胎儿从温暖的"世界"走进较冷的产房,能行吗?请您不要担心,做母亲的为了孩子想得很周到。婴儿在新的较冷的环境里,并不觉得那么冷,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皮肤被胎脂覆盖,有保护身体和防止散热的作用。同时在新生儿的胸部大动脉附近,两肩胛之间的棕色脂肪能产生大量热能,就像许多冬眠动物不吃不喝也能越冬一样,这种先天储备的脂肪也为新生儿战胜寒冷提供了物质条件。另外,当胎儿从恒温的"世界"走向高温的夏日,成为婴儿时,他可以通过蒸发皮肤水分的方法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如水分不足,则血液浓缩,体温骤然上升,则可能发生脱水热,对身体不利。因此,父母要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给孩子仔细而周到的照顾。
从依赖生存到独立生活
胎儿发育及生存依靠从母亲的血液中吸取营养和氧气。胎儿娩出后,由于脐带剪断,与母亲血液循环脱离了关系,开始建立自己的血液循环,并从中摄取营养和氧气,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由于新生儿耗氧量高,必须增加心脏跳动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因此,新生儿心率很快,每分钟约120~140次,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新生儿血流的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故肝、脾常可触及。新生儿四肢容易发冷,末梢容易出现紫绀。有些胎儿由于出生前的种种原因,形成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后就很难适应"独立"生活的环境。这时,就要请医务人员及时诊治。同时作母亲的在怀孕期间,应尽量避免各种影响胎儿心脏发育的不利因素。
胎儿在宫内已有微弱的有时是不规则的呼吸运动。出生时,本体感受器和皮肤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呼吸中枢,约在出生后10秒内开始第一次吸气,以后建立规则的呼吸,从外界摄取足够的氧气,摆脱了靠母亲血液供氧的生存之路。新生儿的肋间肌动作较弱,呼吸主要靠膈肌运动。呼吸浅表,效能较低,频率快,每分钟约在40~60次,且时有节律不规则的呼吸,两天以后,降至20~40次。新生儿排泄代谢的产物也由胎儿期由母亲代为排泄,转为由自己排泄。由于新生儿肾脏浓缩功能差,其尿色清亮、淡黄,每天排尿10余次。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低,排钠的能力也低,应防止给予过多的含钠食物或溶液,以免发生组织水肿。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蠕动快,能适应大量流质食物。出生时,吞咽功能虽已完善,但因食管无蠕动,贲门括约肌也不关闭,容易发生溢奶。新生儿出生时,肝内糖原储备不多,早产儿的储备更少。所以对新生儿要及时授乳。母乳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又不易污染,还含有抵御疾病的抗体,所以应提倡母乳喂养。新生儿由于从母体中获得了抗体,在出生6个月之内,对一些疾病有免疫力。但本身的主动免疫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反应不及时,所以除提倡母乳喂养外,新生儿居住的环境应注意清洁卫生,空气要清鲜,以防疾病感染。
从黑暗到光明
胎儿在母亲的"摇篮"里虽已能感受外界的一些变化,但他生存的环境毕竟是密闭和黑暗的,他的感受也是很局限的。出生后,他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用他的感觉器官向这个光明世界投以无限的喜悦和惊奇。他喜欢听悦耳的音乐,就像在母亲的"摇篮"里一样。他讨厌噪声,并以哭声来抗议。他对彩色的东西感兴趣,原来他的视网膜发育除了黄斑部分稍差外,其他视觉细胞与成人一样,他怎能不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感兴趣呢?他对甜、酸、苦、辣、咸也有反应,往往以眉间舒展或紧锁、伸舌或挣扎来表示欢迎或拒绝,这是因为新生儿味觉功能已发育完善,他怎能对不喜欢的味道无所表示呢?
我们人类的祖先为了自己后代的健康繁衍,为他们创造了多么好的先天和后天的生存条件啊!新生儿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一定能健康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