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之窗

2003-04-29 22:25
党史博览 2003年11期
关键词:陈赓粟裕梁思成

苏联解体前夕苏共党员的情绪

1990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中心就“党员眼中的党”、“国内政治形势”等4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拥有1900万党员、执政达74年之久的苏联共产党何以在没有任何痛苦和抗争的情况下自行消亡和解散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关于党的威信和作用问题。20%的被调查者认为,党组织已经不具有任何政治威信;67%的人认为它残存的一点威信也正在丧失;只有13%的党员指出党的工作的政治积极性在提高。同时,每5人中就有1人指出自己已经脱离了政治生活。有许多共产党员不再相信党能发挥建设性作用。其中61%的人认为,在现有条件下,没有能够缓和形势、保证各政治流派和居民团结一致的政治力量。

二、共产党员对自己党员身份的态度。许多共产党员都因自己的党员身份而承受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几乎每3名被调查者中就有1人指出,一想到苏共党员要为党过去所犯的错误负责就感到心理紧张。每3名被调查者中就有1人指出,在集体中“人们以怀疑的眼光审视”或是“欺压”共产党员。20%的共产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资格持动摇、中立、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虽然表面上没有退出苏共,但实际上不参加党的政治生活,不参加会议,不缴党费。

三、关于党的社会基础和非党化问题。工人党员宣布要退党者比知识分子多1倍,比退休的共产党员多2.5倍。在党员中主张非党化者很多。如果说1990年6月有43%的被调查的苏共党员表决拥护党组织从企业中撤出的话,那么到11月份支持者增至53%。6月份有69%的人拥护取消军队、法院、检察院、内务机关和克格勃中的党组织,11月份持这种主张者为62%,比例仍很高。

(摘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3陈爱茹编译)

陈赓:活捉校友很在行

陈赓一生打败过许多在黄埔军校同过学或共过事的国民党将领。面对被活捉而惊悸不已的校友,他总是宽慰道:“放下武器,就是朋友。”

陈赓在解放战争中打的第一仗,对手就是黄埔一期同学胡宗南。1946年7月,胡宗南用11个师到晋南与陈赓的4个旅交战,三战三败,连他的起家老本“天下第一旅”也栽进去了。黄埔出身的中将旅长黄正诚被活捉。1947年冬,陈赓在平汉战役中打败了另一个黄埔一期生、蒋军第五兵团司令官李铁军,全歼其兵团部及整编第三师,活捉其黄埔毕业的参谋长李英才和师长路可贞,李铁军仅以身免。1948年春解放洛阳时,活捉了黄埔五期的第二○六师师长邱行湘。同年冬在淮海战场上,他协同友邻部队打败了黄埔一期的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和他在黄埔四期当连长时的本连学生、副司令官胡琏,活捉了黄维。在广东阳江打败了黄埔三期的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官刘安琪和黄埔二期的第三兵团司令官沈发藻,全歼两个兵团所属4万余人。1950年1月,在滇南打败了淮海战场漏网的黄埔四期生、蒋军第八军军长李弥和黄埔一期的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活捉了国民党陆军副司令、第八兵团司令宫汤尧和新换的第八军军长曹天戈。

每当捉到黄埔出身的高级将领,陈赓总要尽量召见开导。当黄正诚被带来见他时,陈赓说:“我是陈赓,你们胡长官在黄埔跟我同期。”黄刚被捉时还不认输,曾抱怨说:“贵军打仗不按规矩来。”陈赓问他:“你们本来想消灭我们,而现在被消灭的却是你们,不知作何感想?”黄低头嗫嚅道:“我军火力还未展开,就遭到贵军攻击。”陈赓问:“是不是还有点不服气?”黄悻悻然说:“我的部队还没展开就被歼灭,不能说明贵军高明……”陈赓严肃驳道:“我就是不许你将部队展开!”听到这句声色俱厉的话,黄即慌忙低下头去。 陈赓又说:“你们发动这场战争不得人心。你们的装备再好,火力再强,也一定要失败!”

(摘自《世纪》2003.7穆欣文)

王震情系“肇事”司机

1982年春节前夕,王震、廖承志率中央慰问团赴海南黎村苗寨、海岛哨所,慰问“守卫祖国南大门”的军民。腊月二十八日上午10点,忽然传来“凶信儿”:兵分两路的中央慰问团中小分队两位成员乘坐的车辆,在荔枝沟农场境内为规避两个横穿公路的黎族群众而侧翻,人员受伤!

“中央慰问团出事了”的消息在营区内外传开后,许多人头皮直发麻,当然也有些人想看点笑话。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央慰问团竟出奇的平静,各项慰问活动有条不紊,好像任何意外都没有发生。后来我们从师长刘喜斌那里得知,王震、廖承志不但没责怪哪级干部,更没责怪那位“惹祸”的志愿兵司机。师长回忆说:

“腊月二十九,出事第二天,慰问团安排两位伤员提前回广州治疗。王老、廖老抓紧慰问间隙,专程到师属榆红医院看望并慰问事故中左踝骨骨折的‘肇事司机张希安,这是事先没想到的临时安排……来到病房,王老、廖老先后拉起张希安的手,再三嘱咐他要静心养伤,早日回到工作岗位。末了王老说:‘明天就是年三十了,先给你拜个年。每逢佳节倍思亲,你又是为慰问团工作大年根儿负的伤, 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啊。你给父母打个电话,拜个年,转达我们的问候和感谢。廖老这时插话:‘加上一句,就说廖承志老头也给他们拜年了。几句话,张希安激动得眼含热泪说不出话来……

“离开医院,回到师部,王老安排秘书召集我和辛政委就‘事故善后传达了他的三点意见:一是受伤司机疗伤所需药品,如有紧缺,回京后由秘书安排办理;二是正月初一其他部门首长再赴医院看望并给伤病员拜年;三是司机采取的规避措施正确无误,避免了一次少数民族兄弟可能的伤亡事故,实际是有功在身。同时,首长提出了三不原则:不准给司机带来思想压力;不准上纲上线, 中央慰问团成员也是人,不能‘小题大作,不能唬战士、距百姓;不准给司机任何处分,伤愈归队尽快恢复工作。”

“三点意见”、“三个原则”,足见王震将军对一位受伤士兵的关爱。不仅如此,在回京一个多月后,他又指使秘书给师部打电话询问伤情,可见“士兵”二字在将军心中是啥分量。

(摘自《中华儿女》2003.5郑立军文)

梁思成:保护古都没有国界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日本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敌国一方,正受到反侵略战争的盟国——中、苏、美等国的合力反击,其中美国以“地毯式轰炸”扬名的鲁梅将军,正指挥出动大量重型轰炸机地毯式轰炸日本,已有119座城市被地毯式轰炸。

正在这时,同样恨不得把整个日本炸沉的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深知日本的京都和奈良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和园林珍品,其中奈良的唐招提寺,由中国东渡日本的鉴真大师指导设计而建成,是不可多得的中国唐代木结构建筑实物,如果遭轰炸,损失是不可弥补的。于是,他急忙赶往重庆上清寺美军总部驻地,商谈要求美国空军不要以地毯式轰炸京都和奈良。他向美军总部办公室布朗森上将谈了如何保护日本京都、奈良古建筑和园林的理由和设想,并打开随身携带的日本国地图说:“这是京都,这是奈良,这儿有许多古建筑和园林珍品,应避免轰炸……”

布朗森一看,摊开双手为难地说:“这样我们简直难以投弹了!你是建筑艺术家,容易感情用事,这会贻误战机!”

梁思成脸上肌肉颤动,显得十分痛苦地申述:“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想到国人的苦难,我是恨不得炸烂整个日本。然而,一种职业与历史责任感让我冷静下来。建筑和园林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它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

布朗森听着,深深地吸着烟,同时看着梁思成携带来摆放在桌上的日本国地图,终于同意梁思成的看法:“梁先生,你说的有理。不过现在是太平洋战争关键时刻,我会把你的建议向上级禀报。”

梁思成的建议和地图很快摆到鲁梅将军面前。将军阅后感到震撼,终于接受了梁思成的建议,批转空军执行。

幸免于难的奈良,后因其完好地保存了很多古建筑和园林,被联合国确认宣布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时至今日,那里的人们仍十分感激梁思成,说他是“日本古都的恩人”。

(摘自《中外书摘》2003.4黄可文)

粟裕“告洋状”真相

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在批完刘伯承、肖克的“教条主义”之后,火力集中到粟裕身上。大会给粟裕罗列了三项罪名:“将帅不和”、“告洋状”、“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事实证明,这三项罪名都是站不住脚的。以下是所谓“告洋状”的真相:

1957年11月,粟裕随中国军事代表团到苏联访问,对苏军总参谋长作了礼节性的拜访。借拜访的机会,粟裕向苏军总参谋长要一份苏军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工作职责如何划分的材料。拜访仅半个小时,除去翻译所占时间,谈话内容之少可想而知。这个无可争议的事实硬是被大会上纲到所谓的“告洋状”。而在此之前竟有人在中央面前说粟裕“里通外国”。问题很明显:要将他打成敌我矛盾。

粟裕向苏方要这个材料,也是事出有因的。平时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不好掌握。特别是在签发文电时,有的文电用总参名义时,上面说这么大的事怎么用总参谋部名义,应该用国防部名义;有的文电用国防部名义时,上面又说这么小的事用什么国防部名义,应该用总参谋部名义。弄得粟裕无所适从。一次,彭德怀对粟裕说:“你们搞不清楚,就问问人家(指苏军方面),找个材料作参考嘛!”当时苏军顾问团还在北京,粟裕接见苏军总顾问时(我作记录),曾向对方提出过。后来粟裕就是根据彭的这个意思,借访问苏联的机会向苏军提出来的。不久,苏方就将材料通过顾问团送来了。

为了这个问题,我亲自问过随粟裕去苏联的俄文翻译孙立忠同志。他说当时他在场,苏方翻译时,他作些补充,一共半小时,除礼节性拜访外,谈的就是要材料的事,别的什么也没谈。“文革”时期有人要陷害粟裕,找孙立忠写“告洋状”、“里通外国”的材料,孙顶住压力,拒绝写这样的材料。

(摘自《纵横》2003.8鞠开文)

猜你喜欢
陈赓粟裕梁思成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第一次开飞机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传奇名将陈赓
青年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
跟着梁思成游正定
梁思成:没有个性的人
陈赓军事思想简论
纪念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