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经典交给谁

2003-04-29 00:44:03
视野 2003年11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名著教育部

璐 洁

现在的人们大抵是不读书了,别说是文学书籍,就算经典文学也没用。即使是在校有较多机会的学生,都有必要由国家来强制地推行“必读本”,就像美国教育部制订的中学生的15本必读书一样,当然中国的教育部也推荐了30部,还好!

虽然这样,人们还是对经典文学文本敬而远之。所谓的名著就是“人人希望自己读过,而又谁都不愿意读的那玩意儿”。这种戏谑可能令我们的教育部门伤心,也令文学创作者泄气。但是我们并不曾反对,甚至来说非常喜欢经典文学的影视化,这从“名著+名片=奥斯卡”的良性循环中就可以窥知。

读书是19世纪的人们的一种主要消遣方式,人们最初的动机并不是为了从小说中寻找什么精神导师,纯粹是打发时间,满足消遣。20世纪以来,我们的读书兴趣已经被匆忙的脚步、生活的负累挤走了,就算有时候想和先哲们对话,也选择了更为直捷便当的方式——看电影、电视。文本和影视到底还是有区别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精妙的文字叙述,社会人生的广阔,这些都是影视所无法企及的。但影视的直观性、冲击性却掌控了受众的每一个细胞。作为受众是没有闲心去研究这中间有什么差别和不妥,但是作为大师们可就急了,美国的西蒙就把“大众文化”蔑称为“垃圾文化”;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阿多诺也对大众流行文化进行过深入的批判。

大众文化有着平面化、庸俗化以及消解人的斗志等缺点,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大众文化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就像戏剧、话剧、评书出现在中国的某个特定时期,并为当时的人们所追捧那样,我们丝毫不怀疑经典文学的影视化是一种社会的落后或选择上的低层次。

经典作品到底应该交给谁呢?是按照我们的大师所主张的那样,依然让人们去苦读那种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文本,从而使得更多的人们厌弃经典而把经典直接交还给作者?还是把经典以影视方式来替代和接续,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经典并把经典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这应该不是个难于解答的问题。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名著教育部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4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