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义
新华社记者近日沿冀蒙交界地区采访农民医疗卫生状况时发现,许多乡级卫生院运转情况令人担忧,有的一天收入不到十块钱,基本失掉了应有的医疗保障作用。
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卫生局局长王金贵对记者说,除宝昌镇外,全旗共有11个乡级卫生院,但只有三四个有一点效益,其余的只是勉强维持。全旗平均算帐,卫生院一人一年的业务收入超不过1万元,这还包括药品收入,纯收入实际上不到2000元。11所卫生院都没有药品周转资金,就靠赊欠药店的药品来运转。
在河北省尚义县红土梁镇卫生院,院长银志满告诉记者,这个医院是1998年坝上地震后重建的,院里的设备在附近几个县还算比较好,可以拍X光片,做心电图,还有麻醉机。但是,全院医生加上他本人只有3个。人员不配套,医疗技术差,这是卫生院目前最大的问题。由于红土梁镇附近有个煤矿,工人得病有时也来这里看,所以全院一年的业务收入要好些,约有26万元,但这仅能维持职工正常工资,办公经费就得靠节省,一到冬天,有时候连煤都得省着用。
在贫困地区,卫生院接待的病人基本上都是农民,而当地农民生活贫困,小病往往扛着,病重了才去医院,而到这时,乡镇卫生院已经无能为力了。
在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头支箭镇中心院,一位正在给病人量血压的医生说,他们这里一天毛收入只有10多块,还不如一个外出打工农民挣的多。这是由于当地农民太穷,有的农民来看病只拿一块钱;设备也不行,真正遇到大病,卫生院又看不了。这所卫生院病房只有一间,同时兼医生办公室。记者看到,这个所谓的病房,也就是在房里放了一张床,供病人打针输液用;说是办公室,也只是摆了一张桌子,此外没有别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得接近寒碜的地方,却要负担一个乡近万名农民的健康和防保工作。这位医生说,他们能做到的也就是打个针,输个液,再难的就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