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杀人狂的“杀人日记”

2003-04-29 00:44张登科陈晋东
健康必读 2003年12期
关键词:血案仇恨冲动

张登科 陈晋东

灭门惨案

据《长沙晚报》2003年9月10日A18版载:

2003年8月9日晚,四川省崇州市西山乡富强村发生了一起特大凶杀案,村民王小玲(女)、其父亲王友章、母亲王建芳、奶奶杨淑华一家四口被人杀死,王小玲的头被割走,王家的房子被凶手放火焚烧。经过警方细致紧张的侦破,发现案犯竟是王小玲的丈夫杨邦慧。

此案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人们在震惊的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素无劣迹的人竟会犯下如此惊天血案?

也许,人们可以从案犯1994年写到2000年8月25日长达数万字的日记里发现蛛丝马迹……

解读心魔

一、失败的婚姻使他对“骗”他的女人充满仇恨

“我特别仇恨男女之间的诈骗!我最恨这些无情无义的男女!最恨的是骗我的女人!女人!人生真的

是一场梦!没有留恋的地方!我的一生在被骗的人间生活……我要报仇,报我的血海深仇,报仇!报仇报仇!”字里行间透着刻骨铭心的仇恨。杨邦慧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使他对女人充满了仇恨,以致在杀了妻子后还要将其头颅割下,意图带回自家。

点评:婚姻失败并不等于世界末日,要正确解决婚姻危机

在访问中,杨邦慧称“我一心想要一个温馨的家……我想你们都不认我的女儿,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干脆一起死了算了。”在女儿两岁时,其妻提出离婚,为了孩子的将来,两人达成一致,等女儿年满15时再离婚。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明白这是一份极不成熟、操作性很差的协议。从婚姻的角度,13年当中“丈夫”与“妻子”的角色很难有清晰的定位;从感情的角度,两人将长期在“爱”与“恨”之间徘徊。应该说这种方案是血案的祸根之一。其实正确的方法很简单:A,破镜重圆,继续夫妻关系;B,解除夫妻关系。不存在中间道路。而杨邦慧面对第二任妻子的离婚要求,他并不能冷静现实地对待,而是采取委曲求全的方式。案发当日杨邦慧跪在地上请求妻子回心转意,当得到否定的回答时终于不能自控,导致血案的发生。也就是犯罪心理学所谓的“生理性激情”,即往往越是软弱的人越倾向于应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因为软弱,就不能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只剩下逃避与暴力。他用一种极端残忍的方式来获得一种心理“补偿”,也是其不能面对婚姻失败的心理写照。

二、困窘的生活使他的人格极端扭曲

杨邦慧自幼家庭贫困,一心致富的他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使他的性格变得敏感、脆弱,面对微小的刺激表现出强烈的屈辱感。如日记中:“我今天去买苹果……一摸钱,糟糕!没钱。顿时,我心里就像被别人刺了一刀……我何必再掉泪呢?我只有奋斗到底……王燕(其前妻),你今生今世还不清,来世再还!我死不安心,你永远对不起我!绝笔!”这段摘自杨邦慧1997年的日记,由微小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并联想到前妻的负情,在他的眼里,世界是如此灰暗,充满荆棘与陷阱,实际上已反映了其人格已处在病态的边缘。

点评:审视自我,将自我与环境融为和谐的一体

传说有一印度僧人,精通“移山大法”,信徒向其讨教秘诀,大师说:“山不来,我自去”。人的一生当中,必有许多艰难挫折,其中有些可能难以跨越。从心理学的角度,“移山大法”不失为一种适应环境的良好手段。障碍难以移除,为何不去顺应它、适应它呢?杨邦慧则不能,在他眼里,世界充满了陷阱、欺骗。他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因于外界,而不能客观地审视自我,不能“移动”自我,而与整个世界斗争,类似于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也不禁让人怀疑其个性缺陷与生活困顿究竟谁因谁果。

从“杀人”日记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十分脆弱、冲动。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他认为本我是一切精神力量的来源,并供给自我和超我以能量。也就是说,冲动来源于本我,如果自我调停得当,可以将精神力量转化为超我。只有超我建立与成熟后,人才拥有成熟的人格。自我在现实原则下,延迟对欲望的立刻满足,等待获得更理想的方式或对象来达到满足。做“本我”的主人,化冲动为动力。消极一点的可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积极的也能“化干戈为玉帛”。韩信遭受胯下之辱时,胸中未尝没有过杀人的冲动,但他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终成一代名将。

如果杨邦慧的自我足够强大,或许他举起的就不是屠刀,而是一朵鲜艳的玫瑰……

猜你喜欢
血案仇恨冲动
结婚是需要一点冲动的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家庭“血案”
教室“血案”
别用你的爱,去喂大了仇恨
记住这张仇恨的脸
一只蚊子引发的血案
一只蚊子引发的血案
海格力斯和仇恨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