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业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借用警报装置来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同样,正常人体内也有许多对某些疾病特别敏感的,并能发出各种报警信号的“装置”,比如淋巴结就是人体报警的烽火台。
淋巴结俗称疡子。现代医学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广泛分布于全身,约500—600个左右。按其位置可分为浅表和深部淋巴结。临床所能触及者主要为浅表淋巴结。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结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活动、无压痛,除颌下、颈部、腹股沟的淋巴结偶可能摸到1—2个外,一般不可能触及,否则应视为异常。
淋巴结肿痛一方面是机体防御疾病的正常反应;另一方面,也是机体所表现的一种病理过程。从医学病因学方面分为四类,即感染性淋巴结肿大,肿痛性淋巴肿大,反应性增生淋巴肿大以及代谢异常性淋巴肿大,临床上前两种类型比较多见。值得重视的是肿痛性淋巴结肿大。
感染性与肿痛性淋巴肿大部位主要分布如下:
1、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口腔、咽部、耳部、面部等炎症,以及鼻咽癌、口腔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等。
2、颌下淋巴结肿大:多为口腔、扁桃体等炎症。
3、耳前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眼睑、腮腺、耳等炎症。
4、锁骨上、左侧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胃癌、肝癌、胰腺癌、结肠或直肠癌转移,右侧淋巴结肿大,多为支气管肺癌和食道癌转移。
5、腋下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乳房、上肢等炎症,或乳腺癌转移。
6、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是由于下肢、下腹部、外阴部炎症引起,或是某些肿瘤的转移。
总之,检查体表淋巴结,只是医务工作者作为初诊疾病的简便方法,要确诊,还需做CT、磁共振、病理切片等等检查,发现淋巴结肿大既不可麻痹大意,也不要过分紧张,应及时请专家诊视,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