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二年毛泽东黄河故道行

2003-04-29 00:44
党史博览 2003年12期
关键词:黄河

袁 隆

1952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毛泽东利用中央批准他休息的时间,出京对山东、河南、平原三省境内的黄河决口泛滥最多、危害最大的河段,进行了现场视察。陪同毛泽东视察的有: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第一机械部部长黄敬、轻工业部部长李烛尘和汪东兴等同志。

在济南,毛泽东说,你们引用黄河水淤地,改种水稻,输通小清河排水,让群众吃大米,少吃地瓜不行吗

10月26日,毛泽东到达山东济南。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特别高兴,他和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省长白如冰,早早来到车站等候。毛泽东一到,许世友首先登车看望毛泽东。毛泽东看到大家开口就说:“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1948年秋,我军打济南时,指挥战斗的谭震林、粟裕、许世友等人,为发动群众、鼓舞士气,提出了该战斗口号。)毛泽东说:这次出来是休息,看看黄河和名胜古迹,不多打扰你们。10月27日,毛泽东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济南历史上决口频繁、灾害严重的乐口险工处。毛泽东站在抗洪大坝上,远眺滚滚的黄河水,深思后问:这里黄河底比济南城内地面高多少?有人回答:6至7米。毛泽东深情地交待,要把大堤、大坝修牢,万万不要出事。毛泽东顺堤前进,边走边谈,怎样修好堤、修好坝,雨季大水,要发动群众上堤防守,必要时军队要上去坚决死守,不能出事。许世友说:服从命令,坚决完成任务。毛泽东在前进中,看到堤外大片盐碱地,问:这是什么原因?有人回答道:黄河高(悬河),堤外低凹,再加小清河多年未输通,排水不畅,造成耕地盐碱化,种不保收。群众说,“春天一片霜,秋天明光光,豆子不结荚,地瓜不爬秧”。这一片上下有15万亩地种不成庄稼,群众生活困难。毛泽东说:我深知黄河洪水为害,黄河侧渗也会给人民造成灾害,你们引用黄河水淤地,改种水稻,输通小清河排水,让群众吃大米,少吃地瓜不行吗?省领导说:没经验,我们一定试试办。

毛泽东在济南期间,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趵突泉、黑虎泉等四大名泉。讲解员向毛泽东介绍得很起劲,毛泽东笑着说:“‘家家有泉,户户垂杨,对吗?”引得大家都笑了。在大名湖,毛泽东看到湖光闪闪,游船众多,十分高兴,顺口说出:“‘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历下亭闻名天下。”毛泽东讲,这是大诗人杜甫为看望其弟杜颖来到济南,正好与当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相遇,两人在亭下饮酒,写出了著名诗篇,所以很多人都知道历下亭。毛泽东还讲了《老残游记》中的不少故事,大家听得很高兴。这时,许世友说:前边不远就是国民党王耀武在北极阁的指挥所。毛泽东说:一定要前去,看看被活捉的败将怎样指挥的。大家一齐登上高大的北极阁后,毛泽东风趣地说:来这里也见不到王耀武将军了。他给大家讲起建北极阁的历史:北极阁又叫真武庙,金元时期,济南道教兴盛,全真教的祖师丘处机,就在这里传教。北极阁建于元代,上下有百多级石阶,内有真武帝塑像……不知谁开了句玩笑,“全真教也帮不了国民党王耀武将军惨败的忙”,全场大笑。

10月28日下午,毛泽东到达徐州站。徐州市委书记华诚一、市长张立中等人前来迎接。徐州的同志说:事先不知道,没有准备。毛泽东立即说:我就爱听没准备的汇报。全场大笑,一下子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在汇报中,毛泽东不断提问,大家感到很亲切,都畅所欲言。毛泽东说:这样好,了解问题比较真实透彻。他还说:这次出来是休息,看看过去黄河故道,它是经过徐州入海的,不想多打扰你们。徐州的同志说:徐州古迹不少,很有看头。大禹治水时,全国划为九州,徐州是其中之一。徐州原名彭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毛泽东赞扬道:历史上有位养生学家叫钱铿。尧帝生命垂危,他曾进献雉羹,治好了尧帝的病。尧帝封他到彭城,也就是徐州,为徐州办了很多好事,人民都怀念他。他著有《彭祖经》,影响很大,孔子、屈原等都赞美他。还有著名的文臣武将,如刘邦、刘备、朱元璋,西汉的萧何、周勃等都在这里称雄。诗人李白专程到下邳凭吊张良往事,写出了怀张子房名篇……第二天,毛泽东登上众山之首的云龙山,看到因塑有释迦牟尼头像而得名的石佛山,石佛面大耳长,圆眸微笑,环手跌坐,法相庄严,建于北魏时期,毛泽东称之为“国之瑰宝”。大家还看了著名的放鹤亭和许多名家的碑刻诗篇,毛泽东顺口朗颂了几首,大家称赞毛泽东看书多,记性好。随后,大家登上云龙山顶,居高临下,环视全市四周,毛泽东提出那不是咸丰五年(1855年)兰封(今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前的黄河故道吗?大家都称是。毛泽东说:过去黄河流经这里700多年,泥沙淤积很多,夏秋季节常常决口泛滥成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灾难。乾隆皇帝四次前来视察,研究治理黄河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他治不好黄河。现在解放了,人民当家做主,市委应当领导人民,把穿城而过、飞沙刮起的黄河故道治好。要变害为利,山上山下、城市道路两旁都要多栽树,防风固沙,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治理战争创伤,建设好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见吴俊华穿一身新呢子服装,便开玩笑地问:你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这个段接收多少国民党治河人员,都安排工作了吗

10月29日下午3点,郑州铁路局副局长耿玉凡向河南省委报告,刘建章局长从徐州来电话说:中央几位领导晚上到兰封,请省委考虑迎接。大家猜想是谁来了?什么事?都说不准,便决定党政军负责人加黄委会负责人都去迎接。10月29日晚7时许,毛泽东的专列开进兰封县火车站(夜间住在兰坝铁路支线)。郑州铁路局局长刘建章,从专列下来向河南的同志说: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来了,明天到兰封黄河东坝头,看铜瓦厢咸丰五年黄河决口处。前来迎接的河南省委书记张玺、省长吴芝圃、军区司令员陈再道、黄委会主任王化云等同志来到专列上,杨尚昆、罗瑞卿、滕代远、黄敬热情接待,并告诉他们:主席在徐州,登上云龙山,眺望黄河故道,累了已休息。主席怕扰民,决定今晚不去开封住,就住在火车上,明天看黄河,咸丰五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处。张玺等人想让毛泽东住开封。杨尚昆说:这不必提了,如今晚住开封,明天还得返回来,多费时间。主席已交待明天早上见你们 ,一块吃早饭。随后,刘建章便领他们四位,到另一列车上休息。

这天下午,我知道王化云随省领导到兰封迎接中央领导后,便想:是哪位领导来了,如在兰封看黄河,必来开封看黄河。因此,我提前把治黄资料、图纸重读了一遍,还记了摘要,并给开封黄河修防段段长张建斗打了招呼。深夜11点多钟,我接到王化云经省政府秘书长贺崇升传来的电话,要我派大车并请公安厅领导和一个排战士上车,天亮前赶到兰封东坝头做警卫,还要我派秘书科科长邵华带领4辆小吉普车、1辆中吉普车和1辆保卫大车一起前往候用。警卫、车辆派出后,我带着治黄材料,到开封火车站,有车专门把我送到兰封县委找王化云。我赶到兰封出站时,被王化云拉到火车包房内。他说:毛主席来了,明天看东坝头铜瓦厢决口处。你是黄委会党委副书记,又是河南黄河河务局局长,你不出面不行,你向主席汇报河南的治黄情况。

10月30日早上6点,张玺、王化云等人来到杨尚昆、罗瑞卿的车厢会客室准备面见毛泽东。刚坐下,有人报告说:主席下车向西北方向村里去了。大家便下车赶去,走到村边(西贡村),看到毛泽东正在跟晾场的农民谈话,便停了下来。毛泽东的秘书向他们招手后,罗瑞卿才带着河南的领导过去,并向毛泽东问好。毛泽东又与老农谈论了一会儿,才回到专列上。

毛泽东问黄委会主任王化云的名字是哪几个字?王化云回答后,毛泽东幽默地说:半年化云,半年化雨就好了。他又问张玺、吴芝圃过去的工作情况,然后关心地问陈再道:回过老家没有?家乡群众生活怎么样?陈再道说:解放后很忙,一直没有回家,听说现在群众有饭吃了。过去很多人被国民党杀害了,房子被烧光,摧残得太苦了,短期难以恢复。毛泽东对随来的轻工业部部长李烛尘说:现在我们集中力量搞城市建设,对老区群众帮助不够,以后要很好地帮助他们。这时已是早上8点多,毛泽东说:大家进饭厅,我请客,我天天请客。吃过早餐后,毛泽东要王化云展出黄河地图,谈黄河的治理情况和开发意见,火车也开动起来。郑州铁路局副局长耿玉凡和我及警卫,在另一列火车上先行,毛泽东的专列随后,由兰封沿黄河东坝头,在运石铁路支线前进。王化云在专列上向毛泽东汇报了黄河下游连年大修堤,对险工由秸草坝改为石坝以及防汛抢险的紧张情况,还汇报了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干支流的调查研究,提出根治黄河的规划意见。为了避免近期洪水灾害,打算修建郑州邙山水库或三门峡水库等。这时已10点多钟,我们的先行列车已进入黄河大堤内,我看到秘书科科长邵华、省公安厅的门经武带来的汽车都隐藏在堤下柳树行内,便把吉普车调到堤上,等候毛泽东上车。毛泽东走上大堤后,王化云忙把我介绍给毛泽东:这是河南局局长袁隆同志来迎接主席。毛泽东问我“袁隆”是哪两个字,管河南黄河大堤多长?多少抗洪大坝?我一一作了回答,并请毛泽东上第二部吉普车。我和王化云上第一辆车,在前引路,一直开到东坝头上。我向毛泽东和各位领导汇报说:这就是1855年(咸丰五年)铜瓦厢村决口、改道的地方,我们在南岸叫东坝头,对岸还有西大坝。王化云说:当时决口原因,一是清朝的腐败,二是社会环境混乱,太平军已过来……毛泽东说:那时太平军还没过来吧?吴芝圃上前说:太平军是咸丰二年(1852年)到河南的,正是社会混乱时期。黄河决口原因,附会说是太平军扒的,尚需考证。毛泽东站在大坝上,纵观黄河从西奔腾而来,直冲大坝,又骤然折向东北后,说道:这座大坝作用可不小,可要修牢。我讲解道:决口前,大河由此流经商丘、徐州入黄海,流过700多年。铜瓦厢决口后,从此改道夺济河流经山东济南,由利津入渤海。毛泽东点点头,又问什么叫“埽”?王化云说:埽的形式小一些,作用和坝基本相同。古书上说:“埽者扫也,御溜外移也。”毛泽东问:过去的治河古书,你都看了吗?王化云回答说:为了向前人学习,看了一些。我接着向毛泽东汇报了河南近几年修堤、草坝改石坝以及秋季大水时进行防汛斗争的情况。毛泽东说:1947年3月15日,蒋介石为了配合军事进攻,堵住黄河花园口,想水淹解放区。我们发动人民,抢修堤防,保住了解放区的安全,已有5年黄河没开口了,以后再把堤防修得好一些,黄河就不会开口了吧?毛泽东还笑着问:黄水涨上天,能挡住吗?(王化云在火车上向毛泽东汇报时讲了过去在三门峡调查到的民谣:“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走万锦滩。”)我说:两岸1400多公里沙堤,又是“悬河”,抗大洪水入海,实在危险!王化云说:还得在上边修水库,拦蓄洪水,加上下边河道排水,战胜洪水才有希望。毛泽东点点头,继续往下看险工坝埽。走到修防段门口,遇上吴俊华段长。我向毛泽东介绍后,他问吴俊华:你管这个县多长大堤?多少坝埽?吴俊华对答如流,并讲了管好的经验和办法。毛泽东见他穿一身新呢子服装,便开玩笑地问:你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你这个段接收了多少国民党治河人员,都安排工作了吗?我插话说:接收的治河员工,主要是修坝抢险的工人多,按主席规定的政策,都安排了工作,生活上比国民党时期好,都说有保障,很满意。吴俊华同志是解放区调来的共产党员。每个修防段我们为了加强政治工作,还配了秘书股长、工程队指导员各一人,其余都是接收的治河员工。毛泽东说:你们做得很好。随后上车顺堤下行,一直看到杨庄最后一道防洪坝。毛泽东走到河滩地,看着淤积的泥沙问:这土是西北黄土高原冲下的吗?一年能冲下来多少?王化云回答:都是上边冲下来的,平均一年冲下来16亿吨,破坏了西北黄土高原的生态。其中有4亿吨粗沙,先沉淀在下游河道里,造成“悬河”,常常决口成灾,还有12亿吨细沙好土,随水冲进大海,并淤起了河口三角洲,还年年扩大。从长远看,根治黄河,光修堤不行,必须在西北黄土高原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大力推行植树造林、种草,缓坡修梯田,再加修建大中小型水库。既控制泥沙,发展当地生产,提高人民生活,又能使下游不淤、黄河不决口,达到根治的目的。毛泽东说:好,就这样办。

毛泽东在开封游兴很高,登上龙亭后,他说:还看什么,今天都看完

回到专列上已是下午1点多,开始吃午饭,12人分3桌进餐。毛泽东喊:黄河,黄河(指王化云)到这里坐(他的身边)。毛泽东说:还是我请客,共饮一杯葡萄酒。饭菜很简单:一小盘鱼、一小盘鸭蛋、一盘青菜、一碟红辣椒、一盆汤。饭后没休息,毛泽东问王化云黄河源的情况?王化云说:我们6月组织了河源考察队,由办公室副主任项立志、工程师董再华带队前去。接着,王化云又向毛泽东汇报了黄河源头的地形、水量勘测的情况和草原藏民的情况。当他讲到查勘队还爬过高山,到长江上游通天河,测量了地形和河水流量时,毛泽东幽默地说:那是唐僧、猪八戒去印度取经走过的地方,你们去干什么?这时,杨尚昆插话说:我们有支红军,长征时也曾渡过通天河。王化云接着说:黄河水少,将来建设西北、华北怕水不够用,打算引江水入黄河……毛泽东说:长远打算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然后,他又问起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王化云说:当地政府正在发动群众,植树造林,修梯田,我们在西安成立了西北黄河工程局(主要搞水土保持工作),在陕北绥德、甘肃庆阳成立了水保科学试验站,还恢复了国民党建的天水站。同时和中科院等科研单位,多次组织数百名专家,到西北黄土高原考察,然后编制出各水土流失区的不同情况、不同治理规划。王化云还谈了打算在陕北泾河上修建芝川拦泥水库,以及为防止洪水灾害,修建郑州邙山水库等。这时,毛泽东提出他还没看到“悬河”?王化云说:到开封柳园口就可看到。

下午3点,列车到开封站。王化云先跳下车对我说:主席要到柳园口看“悬河”,北门外沙丘汽车能开过去吗?我说:可以,请主席坐咱们贾佩然开的车。车出北门过沙丘,挂一档不停车,慢慢冲过去。王化云和我在前头带路,全部汽车一齐开上了柳园口大堤。毛泽东站在大堤上,环顾四周,仔细揣量。他说:真是“悬河”!他又问这里黄河底比开封城内高多少?王化云说:高出6至7米,洪水时更高。吴芝圃上前说:历史上开封城被黄河洪水淹没过五次。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淹得最苦。全城37万人,葬身鱼腹的达34万人,仅有3万人幸免。原来铁塔建在土丘上,现在土丘和第一层铁塔,均被黄河泥沙淤没。毛泽东郑重地说:要把大堤、大坝,切实修牢固,大水时有危险,党政军民一齐上,万万不能再出事。毛泽东看到堤坡上青草长得很好,便弯腰拔起一根问:这是什么草?我把当地群众编的顺口溜念给他,“堤坡种上葛巴草,不怕雨冲浪来扫”。毛泽东说:喂牛也是好东西。他下堤走到黄河边,问:这黄黄的水,有多少泥沙?王化云说:平常每方水有3公斤左右泥沙,洪水时每方水含泥沙数百公斤,最高达到700至800公斤,世界没有,所以黄河最难治。毛泽东点头,又看到渡口修船的,便走过去上到一艘大木船上,问工人这大船需多少人开。舵工说:后边1人掌舵,前边1人测水,两边各8至10人冲船或拉船,有风拉起帆来省气力。毛泽东说:装上机器可省劳力,行吗?一位壮年工人站起来说:机器那玩艺没见过,我们这只大木船,现在运石修坝,刘邓大军过河时,上过一团人,前边架起机关枪和炮,蒋介石的飞机猛轰炸,我们不顾一切。解放军枪炮一齐打,我们使劲冲船,不到一个钟头就冲到南岸,把国民党军打败了,还活捉了一个军长呢!毛泽东说:好呀,你们过去支援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立了功,现在运石头,为黄河修坝不决口、保卫家乡再立新功。船工们听了很高兴,但却都没认出毛泽东。

大家回到堤上,吴芝圃指着对岸远方封丘陈桥镇,对毛泽东说:那就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处。毛泽东说:可惜天晚了,去不成了,回开封再看看。随即上车,还是王化云和我在前带路,首先把车开到铁塔公园。毛泽东对挺拔刚劲的铁塔很是欣赏,问何年修建的?吴芝圃上前说:铁塔建于北宋,是宋仁宗(公元1049年)下令修建的,塔高55米,8角13层,周身用铁色琉璃砖扣砌而成,故称铁塔。人们称道的“铁塔行云”,为汴京八景之一。毛泽东绕塔一周,看到上边有几个洞,问怎么回事?陈再道说:是日本军用炮打穿的。毛泽东说:炮打几个洞都没倒,可见这建筑十分坚固,对这样好的古建筑,应当把它修好、维护好。接着,大家乘车到龙亭。一进大门就有人说:大家看,孙中山铜像上有几个弹坑。毛泽东坚定地说:打不倒。登上龙亭,毛泽东看到龙亭东门石刻上有康有为看黄河的诗和题联,便让秘书抄下来,然后又绕龙亭一周,开封尽收眼底。毛泽东兴致不减地说:还看什么,今天都看完。这时已是万家灯火,张玺说:一天没休息,请主席到军区休息吧。毛泽东说:好,明天再见。

到军区红洋楼,迎接毛泽东的省军区副司令员毕占云在井冈山时就与毛泽东很熟悉。两人一见亲热得很,畅谈井冈山、长征、打日本、打蒋介石一连串的胜利,真是来之不易呀!晚餐后,毛泽东交待:明天看新乡引黄河水浇地,平原省有人,河南同志就不要去了。请大家休息。毛泽东又开始夜读《河南通志》、《汴京志》、《龙门二十品碑帖》。早上5点多钟,毛泽东就起来了,招呼大家上车站准备出发。省领导到红洋楼时,毛泽东已走过了。大家急忙赶往车站,要开车时正好赶到,大家要求一同前去,毛泽东在车上招手说,不必了,那里有人等着,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

毛泽东说:渠灌好比是阵地战,井灌是游击战,哪里浇不上水可以打井

10月31日早上7点,专列到达黄河南岸车站。毛泽东下车登上邙山,眺望着滚滚黄河。黄河从峡谷中冲出来,进入平原后河面开始变宽,河水流速大为减缓,泥沙沉淀,年复一年造成了“悬河”。毛泽东看后思绪万千。这时,有人提议前去看汉、霸二王城遗址。毛泽东却说:下山去看引黄渠。

过黄河很快就来到大闸管理处。平原省省委书记潘复生、省长晁哲甫、省军区司令员刘致远、黄委会副主任赵明甫、河务局局长张方等人向毛泽东问好后,赵明甫汇报了引黄工程的建设情况。为了打破“黄河百害唯富河套”的定论,黄委会决定试办这项工程,经过认真勘查设计、施工,于1952年6月建成,当年就收到灌溉、航运经济效益双丰收。但没有经验,现着重把管理工作搞好。毛泽东问谁在这里管理?乔登云回答道:组织上让我在这里负责。毛泽东说:把闸门打开进水看看行吗?乔登云说:主席,现在这里还没电,没机器,开闸都是人摇。毛泽东说:那咱们大家一齐去摇开吧。大家齐努力,很快把闸摇开了,黄河水滚滚而进……大家也累得直喘气。毛泽东点着一支烟,注视着水流,沉思片刻说:沿黄河每个县都建一座引黄闸就好了。有位领导说:这里试办成功,由黄委会带头建闸,沿河三省地县,都会积极办,请主席放心。

大家乘车顺渠堤直到平原省省会新乡。经过二号跌水时,毛泽东看到有人正在装水轮发电机,说这很好,利用水力发电,群众可以打米、照明。他看到沿途水渠如网,便说:就是好。并提出:渠灌好比是阵地战,井灌是游击战,哪里浇不上水可以打井。谈话间已到新乡市区,吃过午饭,毛泽东说:不休息,再到渠水入卫(河)处看看。路不远,一会儿就到了。毛泽东指着说:看到小黄河了!由于车开不到跟前,一行人便步行来到饮马口村引黄济卫入口处,卫河水在这里立即变成黄色。毛泽东问在河边放羊的老汉:给卫河加点水行吗?老汉说:能行。随即又补充说:过去木船、小火轮,主要往天津送焦作的好煤、博爱的竹货、怀庆府的怀山药,带回来的都是“洋货”——洋布、洋油、洋车等,过去水少行船困难,现在有黄河水补充,来回船只多了。毛泽东又问:黄河泥沙淤不淤河?老汉说:现在还看不出来。毛泽东告别老汉,对大家说:从黄河到卫河,这条人民开发的新渠看完了,它把黄河下游过去只决口造灾不受益的情况改变了,起到造福人民的好作用,你们建渠有功。

11月1日,毛泽东的专列开到安阳,参观了中国第一都——殷墟。毛泽东指出:这里在3000年前,就是殷朝很大的国都,传八代十二王273年,最后一代就是殷纣王。他肯定了殷朝对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也谈了殷纣王骄傲独裁,一意孤行,极度残暴的事实,结果被周武王灭亡的故事。毛泽东又看了袁世凯的陵园——袁林。有人提出:袁世凯是典型的两面派,暗地告密,镇压康有为等维新派,对日本帝国主义屈膝投降,签订(《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卖国贼,应当把他的陵墓扒掉。毛泽东说:不要扒嘛,还要维护好,反面教材留下教育后代,有用。然后,他又到市内看了很多古迹,向送别的同志说:安阳是个好地方,战略地位很重要,要好好工作,把安阳建设得更好。

现在革命成功了,归我们管了,事情就好办了。比如治黄河过去也有王化云,但不归我们管,治黄问题解决不了

1953年2月16日,毛泽东南巡途经河南。在专列上,他想听取治黄汇报。河南省委便通知王化云在开封随省委书记潘复生一起见毛泽东。一见面,毛泽东就问邙山水库为什么不修了?王化云摆出地图,汇报了改修三门峡水库的理由,以及治理黄河的初步方案。在汇报中,毛泽东不断提出问题。当王化云谈到打算在黄河干流上修建一批大水库时,毛泽东问大水库坝址你都去看过吗?并问这批水库寿命能用多少年?王化云说:据不完全资料估计,即使不做水土保持,不修支流水库,也可用300年。毛泽东说:做好水土保持和支流水库呢?王化云说:用1000年是可能的。毛泽东笑了,说:不到300年我们解决了。毛泽东又问:修三门峡的四个方案,你主张哪个?王化云说:大坝修到360米最好。王化云积极主张建大库,蓄水要达300多亿方,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水土保持。于是,他在汇报中总想让毛泽东把修建三门峡的事定下来。虽然毛泽东对他的汇报比较满意,但仍很慎重地说:回去再研究。毛泽东又问:将来黄河通航能到哪里?王化云说:整治河道后可通到兰州。兰州以上呢?毛泽东问道。目前没有资料,也没考虑。王化云回答道。毛泽东又问:从长江通天河引水怎么样?王化云说:根据勘测资料,可引100亿方水。毛泽东感叹到:为了开发西北资源,100亿方水太少了。接着又谈起水土保持工作。毛泽东问:除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大中小水库蓄水拦泥外,治沟怎么样?王化云说:西北水土流失,沟壑很多,仅内蒙托克托到山陕龙门之间,黄河两岸就有600多条,差不多一公里一条,这就需修几千个拦泥坝或小水库,才能解决问题。毛泽东说:不止几千个,要修几万、几十万个才能解决。午饭后,毛泽东没休息,又问王化云的文化水平。王化云回答后,毛泽东说:文化水平,不在大学、小学,你们知道谭震林、李先念等同志,他们年轻的时候,都没念什么书,现在干得很好,主要是自己努力学习。像王化云治理黄河就钻进去了,是一个榜样。毛泽东又问王化云:读过联共党史中安泰的故事吗?王化云说:读过。毛泽东是想借这个故事,教育大家不要骄傲,不要脱离群众。他回顾过去的艰苦斗争后说:现在革命成功了,归我们管了,事情就好办了。比如治黄河过去也有王化云,但不归我们管,治黄问题解决不了,只有现在才能谈到解决黄河问题。专列开到驻马店,毛泽东让潘复生、王化云回去。回郑州后,王化云对赵明甫和我说:在火车上向主席汇报了三个多钟头,主席问得很细,我回答的有些估计,根据不足,心中有些不安,咱们还要深入调查研究,把主席的指示贯彻到工作中去。

1954年冬,毛泽东回京途中,专列停在郑州北站。黄委会副主任赵明甫(主持水土保持工作)接到通知,向毛泽东汇报当时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经过专家数年调查研究,作出的不同水土流失区的不同治理规划意见。毛泽东听后很满意,笑着说:这套资料和治理图,给我好吗?

1955年6月22日,河南省委通知,王化云到省委向毛泽东汇报工作。王化云向毛泽东汇报了经过苏联专家和各部委制定的“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综合治理规划”的意见。毛泽东听后很满意。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根治黄河的决议,将治黄事业推向新的里程。

猜你喜欢
黄河
黄河娃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黄河,我爱你
『黄河』
去看最大黄河象
黄河遐想
黄河放歌
我家住在黄河边
黄河,让我好好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