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芳
企业产权主体的利益冲突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诱因,投资者追求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他们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而经营者更看重企业的现期经济利益,不关心其长远发展,因此,经营者会利用其管理权,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谋取私利。他们会在效益好的年份,隐藏利润和资产,多计提准备金,在效益不好的年份释放这种准备,弥补不理想的财务状况,或者利用掌握的内幕信息,为个人谋取私利,扰乱企业市场股价。
法律法规体系的局限性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是会计核算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披露方法等作出的规定。会议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基本规范,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一是会计估计和专业判断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但是会计核算中的估计和判断,使得会计信息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现象,因此,会计估计与判断事项越多,主观成分越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就越难保证。二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如存贷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所反映会计的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同,可选择的方法越多,会计主体就越倾向于选择对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不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内部制度和监督,未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控制制度,财、审职务不分离,造成企业内部人员相互勾结、侵吞国家财产,账外账、“小金库”屡禁不止,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严重,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另一方面,执法监督不力,个别执法人员有章不循,以权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得作假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产生的利益,社会审计没有起到应有的中介作用,为争夺客户,出具虚假验资报告、审计报告等,为企业造假提供了可能。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专业技术能力低
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许多企事业单位会计均由单位领导聘任,会计作为单位的一员,其人事关系,经济利益与企业相挂钩。有些会计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编造虚假财务报告,隐瞒事实真相,有的甚至针对不同的监察部门,作出几本不同的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