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9.19%,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许多经济指标增速为近几年同期最快。由此使人联想到近期人们都在争论我国经济是否存在过热的问题。
对于我国经济而言,目前的重要问题不是经济过热,而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如果增长质量好,增长速度越快,总体效果越好。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问题。
在我国,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通常认为正常的增长速度应当是8%左右,反之则被认为是过热或不景气。然而,恰恰是这个被国人十分推崇的GDP并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所谓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通常由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组成。
看来GDP只是一个“营业额”,不能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不能反映资源的浪费程度,看不出支撑GDP的“物质”内容。在当今中国,资源浪费的亮点工程,半截子工程,都可以算在GDP中,都可以增加GDP。
GDP何以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痴情追求呢?原因在于GDP是衡量各级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在行政从属关系中,简单的、容易的操作的数量指标最容易被选择为考核指标。
一个易于考核的指标,一个有限的,通常为四年的任期,一个在给定的条件下每个人都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的不可抗拒的逻辑,使得重复建设,亮点工程,“短、平、快”项目等能在短时间内让GDP迅速增加的举措成为地方政府的普遍选择,于是我们看到了城市建设优先于技术改造的安排,看到了诸多新上马的工程及设备的闲置,看到了30多个支线机场基本亏损的效果。今天的地方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人依然可以从“亮点工程”、“形象工程”中得到许多好处,例如职务升迁,而不必负低效的责任,这就不能不使他们热衷于此。
显然,对于我们这样的资本,资源却十分稀缺的发展中国家,当务之急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若如此就必须把外在增长模式变为内在增长模式。
把外在增长模式变成内在增长模式的关键是把投资主体由政府转为民间。一个基本的判断是民间投资是要挣钱的,或者说是必须挣钱的,当所投资本能够挣钱的时候,自己就对社会作出了贡献——交易的成功等于社会的承认。在我国,经济内生增长的典型是浙江民营经济推动的经济增长。浙江民营经济在发展之初,选择的产业领域基本上是技术含量较低的轻工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却形成了名扬海内外的专业市场。从后来的实践来看,这样的选择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在于:第一,技术含量不算太高,便于操作和模仿。此点对于刚刚步入市场经济,刚刚步入制造业的人们特别重要。第二,适合从业人员素质。最初选择的产业一般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当地相对较高的教育水平保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具备了相应的素质,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第三,启动资金数额不大,在无其它融资渠道的情况下,靠着微薄的原始积累和亲朋好友的支持,基本上可以解决起始阶段的资本需求。第四,项目选择直接来自于市场,是在市场力量作用下的自发选择。较强的市场需求,使得资金回流快,滚动发展能力强。第五,关键在于资本是自己的,赚得起,赔不起,且作出选择决定的是有一定的市场经验的企业家。浙江民营企业在自己挣钱的同时,对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增长模式是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模式,是让政府省心的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