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 阳
有人说,中国的传统特讲究“坐月子”,可传统的“坐月子”方法并不科学。
张女士的宝宝已经5岁了,聊起5年前她“坐月子”的事儿,仍然“心有余悸”:“孩子是冬天生的,回家那天,我婆婆就把我包得像个‘木乃伊,生孩子时出了多少汗呐,可就是不让洗。老人伺候‘月子已经很辛苦,你不忍心不听她的。孩子出满月时,我手指缝里都生了泥……”
时间并没有过去太久,如今的产妇恐怕就比张女士幸运多了,关于“坐月子”,她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得到更科学的指导。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坐月子”服务中心并不是京城首家提供“坐月子”服务的机构,然而它同其他“月子医院”一样,受到许多产妇的青睐。这家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里“坐月子”的产妇有的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有的是婆媳关系紧张,更多的人则是冲着这里的整体护理来的。除了专业的产褥期护理,这里还提供心理咨询、形体训练、膳食指导等一系列服务。一位“新”妈妈说:“住在这里就是为了离那些陋习远一点。”
记者在一家颇有名气的“月子”医院采访时发现,这里的医生大多是从大医院退下来的产、儿科专家。曾经在这里住过的伍女士说,“月子”里每天都面临着新的问题:脐带什么时候掉?黄疸褪得好不好?长了湿疹怎么办?在这里医生可以随时帮助你,要在家里解决这些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月子”里的婴儿不在家洗澡,这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鲜事儿。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开设的“婴儿浴室”每天门庭若市,在这里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给宝宝洗浴,新爸新妈可以在一旁观摩,摄氏30度的室温使宝宝免去了受冻之苦。该院护理部的医生说,“月子”里婴儿因洗澡不当最易患新生儿肺炎,“婴儿浴室”的建立就是为了尽量解决这一问题。
自从太太开始“坐月子”,在外企工作的小周就顶着上司的不满决定歇满一个月的“产假”。他可一点都没闲着,有关育儿、产褥期护理知识等内容的书籍买了一大堆,每天趁小宝宝睡觉的时候,他和妻子都要翻看这些书籍,尽量掌握科学的育儿和护理知识。小周还通过“上网”了解到不少有关“坐月子”的知识。他告诉记者,这方面的网站台湾办得比较好,内容相对丰富一些。他甚至向记者推荐了一家加拿大温哥华地区的“坐月子”网站,说是属于中西合璧型的:中国人过分讲究“坐月子”,外国人又太不讲究,两者互补一下,正好。由于小周夫妇的“勤奋好学”,他们既没有雇保姆也没有请老人的“月子”,“坐”得十分温馨美满。
一位“过来人”告诉记者,她们那时“坐月子”,孩子只要不哭不闹、能吃能睡、不得病,就心满意足了,哪像现在啊,“月子”里的孩子已经开始为将来的人生作准备了。看来,不管对于母亲还是孩子,“月子”的内容再也不是吃喝拉撒睡了。一位专家说得好,一个安排得科学合理的“月子”,应该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