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萍
我清晰地记着这一天。2003年4月18日,已经是夜里10点半了,省卫生厅突然通知我要发布疫情消息:我省初现3例非典病人。于是我匆匆连夜从家中赶向报社。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我投入到了我省这场抗击非典的新闻战役中。
在这场已经持续了两个月的新闻之战中,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时时被一种责任的力量驱使着、激动着,我勇敢地走向抗击非典一线深入采访挖掘,用纸和笔激情满怀地忠实记录着河南人民抗击非典的历史瞬间。已记不起去了多少次医院、穿了多少次的防护衣,也记不起采访了多少的人和事、掉了多少次眼泪,经常是采访归来顾不上吃饭睡觉立即进入写作状态,在星空和激情的陪伴下,我常常工作至午夜凌晨,疲惫、亢奋、感动互相交织, 有许多感受真是永生难忘。
在这一非常时期,我几乎忘了哪些是分内的工作,哪些是分外的工作,经常自我加压,寻找新闻的亮点,以期更好地记录下这段惊心动魄的时光的印迹,更希望能为河南日报的报道赢来新的荣誉。回忆起来,我在这场新闻战役中对打好主动仗、实现写作上的新尝试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在河南抗击非典初期,在搞好日常动态报道的同时,我几乎完全放弃了休息,又着手进行了大量的宏观报道。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铸起河南抗击非典的钢铁长城》(见《河南日报》4月29日一版),被领导和读者认为是气势宏大、波澜壮阔、激情洋溢,很好地鼓舞了全省人民抗击非典的战斗士气。4月29日中午,我通过电话辗转联系到了我省首例确诊的非典病人贺某,在文章中,我大胆使用白描,让主人公出来说话,几乎不加任何修饰地全部引用了贺某的话语,写就了通讯《爱是人间的春风》。同一天下午,我在省人民医院发现了一位护士长的请战书,读后我欷歔慨叹不已,在回报社的路上,我就开始思考这篇文章的写作,我还是采用让主人公出来说话的方式,写就了《救治非典病人,请让我来!》,两篇白描式的真情告白以独特的手法反映了一线医护工作者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和患者的感恩心音。4月30日,副省长王菊梅看到这两篇文章后立即挥笔作出如下批示:
"河南日报负责同志:我是抗'非典'领导小组成员,在参与组织抗非典过程中,寝食难安。在为非典蔓延感到忧虑的同时,又充满信心。这是因为我感受到了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爱是人间的春风》、《救治非典病人,请让我来!》文章中报道的把险情留给自己,将温馨送给患者的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做法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也是我省千千万万医护人员崭新风貌的体现,希望能够多报道他们的事迹。"
为了弘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我开始了与医护人员心灵的深入碰撞。我在思索,除了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之外,究竟还有什么别的东西能够使他们这样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我非常想探究医护人员职业精神的内涵和精髓,我知道,在这非常时期,这种崇高的职业精神不仅是我们战胜非典的最重要的医疗支持,还是全国人民最重要的精神支持。几天之后,5月6日,我的又一篇长篇通讯《一首洁白的赞美诗》见报,它被看做是一篇和着泪水的献给广大医护工作者的优美诗篇,许多读者称赞这是一篇很独特地提炼出了崇高精神的美文。在这篇文章的采写中,我多次遭遇激情,是激情成就了这篇文章的精髓。
5月4日,我采访收治了四位非典病人的襄城县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当我采访负责隔离病区接听电话的张主任时,这位极不善言辞的张主任的一句话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他说,"我真的不忍心听到他们和家人的谈话,他们说的话,我听了光想哭。"我突然意识到这部"亲情连线"就是我要寻找的最打动人心的东西。于是我就开始了对张主任不停地"追问",在他的朴素得几乎没有一句完整的话语中,我听到了如金子般珍贵的人间至情至爱。为了抗击非典,我们可爱可敬的医护工作者作出了自身情爱的巨大牺牲,我在听电话的过程中,一个个"亲情连线"的情节让我泪流满面。有一种力量是职责,有一种力量在感动,和着胸中难抑的激情,当天晚上我就开始了这篇文章的写作,当写完"一个个泪水恣肆的美丽谎言" 这一节时,我电脑的键盘被泪水打湿。我被深深感动着,难以自拔。
5月6日,全国召开农村非典防治电视电话会议,我听到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利用计生网络的优势推动农村非典防治时,突然联想到我省许昌市早在4月中旬就开始了启动计生网络排查务工返乡人员的做法, 我意识到河南应该是比较早这样做的一个省份。第二天,我在对省计生委的采访中发现,果然,电话会前,国务院非典防治督查组和国家计生委已经高度评价了河南的这一做法并表示要向全国推广。这已充分证明我省是全国启动计生网络抗击非典的第一家。于是,我连夜采写了消息《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计生网络抗击非典》,第二天,消息在《河南日报》一版见报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新浪网和许多媒体竞相转载了这条独家新闻。这则消息及时挖掘了河南在全国抗击非典过程中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经验,树立了河南人民开动脑筋抗击非典的良好形象。
在这两个月我采写的百余篇近20万字的新闻稿件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像《殷殷嘱托》、《主动--河南的选择》、《中原人民不会忘记》等等稿件也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闻敏感为河南日报的抗击非典报道增添了一份力量。努力通过表象的东西挖掘出一种深度和高度,挖掘出一种精神,写出河南日报的独家新闻,这是我在近两个月的非典报道中一直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2003年的春天,我不知她是什么时候来的,也不知她是什么时候走的,我完全沉浸在一种非常状态中,常常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在抗击非典的报道中 ,我没有过多地考虑危险,一次次地与诊治了非典病人的省级专家和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一次次地出入于医疗重阵采访,那是因为,和医护人员的万死不辞有一点相同的是,有一种职业的本能和责任在驱使我向前走、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