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来,对上海的赞美成为我们一种恒定的方式,因为这座城市交织着我们的全球化情结、民族情绪和国家梦想……但是这种情绪有可能使我们患上强迫遗忘症,以致使我们的文化和社会心理出现失衡或者断裂……更可怕的是,我们有可能因为这种梦想而对发展现状的症结产生抗拒心态,甚至故意回避与遮盖经济基础和经济规律,使这座城市在定位与方向上出现过度的亢奋和焦虑。”
这是在北京出版的一家报纸的言论。哪怕是在两个月以前,这样的言论也会遭到各种形式的反对——上海本地媒体会以一如既往的大量“正面报道”给以轻蔑的“回应”,互联网上的上海拥趸则会以辛辣的措辞加以尖锐的驳斥。多年以来,与上海相关联的词汇,总是“发展”、“崛起”、“龙头”、“经济金融中心”、“国际大都市”乃至“中等发达”。在上海这个城市的意识里,中国内地已无哪座城市可与上海比肩而立;香港则已被自己“超越”;日本的大阪之被“超越”若尚不是事实也是指日可待;那些来自香港、日本和东南亚的质疑都是出于对上海的嫉妒,甚至已经有一种说法——“上海的崛起标志着西方的没落”。
上海真的拥有足够的基础来维护自己的骄傲吗?最近在上海发生的或在外地发生而与上海有着直接关联的一系列事件是在肯定还是在否定上海的这些骄傲?上海应该给出怎样的一个回答?
上海的一位经济学者说了一句话:上海松懈了危机意识,上海成了自己发展最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