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关注

2002-04-29 00:44:03
清明 2002年1期
关键词:两刊无涯博爱

毛 姗

2001年10月11日,对于池州农民杜子建来说,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他的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活罪难逃》座谈会在省文联五楼会议室召开,《清明》杂志社和《安徽文学》编辑部的老师们都早早地到了,为会议做着准备。他很想说些感激的话,但话到嘴边,忍住了。

忍不住的,是他的泪水。

安徽电视台的记者,将机子架在门口,正在拍有关他的专题。作为一个农民,作为一个有过四年囚禁生活的农民,在过去,这是他想也不敢想的。是《清明》杂志社,是杂志社的主编段儒东,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人陆续来了,都是安徽文艺界、理论界的名人,鲁彦周、苏中、刘祖慈、潘军、季宇、许辉、完颜海瑞、唐先田、王达敏、王宗发、钱念孙……这些他所仰幕的作家、评论家,现在都真实地来到了他的面前。他感到像在做梦。他记起第一次揣着《活罪难逃》的手写稿到《清明》杂志社的情景,那时他就有一种不真实感,并且深深地自卑。

他没想到主编段儒东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也没想到编辑部的老师们是那样的热情。为了使他这部不成熟的习作早日问世,编辑部几次进行会议,并且指定中篇组的倪和平老师帮助修改。段主编说小杜,要有勇气。

是的,勇气,是《清明》杂志社,给了他重返主流社会的勇气。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碰壁,一次次遭受白眼,就在他几乎要丧失信心,几乎要自暴自弃的当口,他来到了《清明》。

他因此不止一次地想,我是多么的幸运啊。

作家、评论家的发言让他感到震动,并且闻所未闻。他们肯定了作品的现实主义价值,肯定了他所描写的特殊的生活、特殊的感受,更肯定了他以创作摆脱牢狱生活的阴影,重返主流社会的勇气和决心。他心中再一次涌上对编辑部、对段老师的感激之情。会上,除段主编对他作了简单的介绍外,两刊编辑部的老师们都没有发言,他们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却始终处在幕后。杜子建抚摩着新出版的《活罪难逃》的封面想,若是没有段老师锲而不舍的努力,没有两刊编辑部的老师们具体的指点和帮助,这部书稿无论如何都不会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两刊编辑部一贯以培养文学新人、扶持基层作者为己任,长期以来,培养了李肇正、韩天航、孙志保等一大批活跃于文坛的青年作家,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对杜子建的扶持和推出,则集中体现了两刊编辑部高于一般文学意义的社会关怀和道德关怀,在喧嚣而日益世俗化的文坛,尤其令人感动。关注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心灵,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是文学的理想,也是《清明》的一贯追求。伴随着文化转型,文学刊物渐入商业化的轨道,越来越多的刊物在商业激情的驱使下,由培养作者转向培养读者,由关注精神转向关注市场,像《清明》杂志社和《安徽文学》编辑部这样在一个无名作者身上倾注大量心血、投注大量精力,在今日文坛已经不多见了。因此在这一点上,与会者作了热情洋溢而又发自内心的肯定。

几天以后,两刊编辑部举行了长篇报告文学《博爱无涯》作品研讨会,再次体现了其一贯的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色与精神。还是在那间会议室,还是那些关心《清明》、关注《清明》的朋友,只是坐在台前引人注目的,不再是从牢狱中走出来的文学新人杜子建,而是专程从香港赶来的气象祥和的陈先生。《博爱无涯》是一部关于美籍华人、著名社会福利活动家陈敏颖先生的传记作品,其内容丰厚、手法平实、细节生动感人。陈先生是一位对祖国怀有无限深情的海外游子,身世独特,经历坎坷,多年来为祖国建设和扶贫事业奔走筹资,作出了可贵的努力与贡献。在陈先生身上,有一种在今天已经不多见的人格魅力,那就是始终以仁爱之心待人。爱国与爱人,构成了陈先生生命的支点,也是他人格的支点。省文联主席沈培新、著名作家鲁彦周,都对这一点,表示了由衷的钦佩与敬重。鲁老认为,陈先生的所作所为,代表了一种光明,一种快乐,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类精神。著名评论家苏中以“感佩莫名”四个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认为,在传记作品日趋人情化、商业化因此也日趋虚假化的今天,《博爱无涯》以其难得的真实,为我们展现出一片博爱的天空。而对此,青年作家的感触似乎更深。许春樵说,看了《博爱无涯》,一个深刻的体会是,人是需要有信仰的,而陈先生是一个把“爱”作为信仰的人。陈先生爱国、爱人,也爱神,这是一种博爱。潘军则认为,中国的宗教是功利性的,而西方的宗教是形而上的,陈先生如果不信基督教,他也许做不了这么多事情。与前几天举行的以“弃恶”为主题的《活罪难逃》讨论会形成鲜明对照,《博爱无涯》讨论会充满了祥和明朗的气氛。陈先生安详地坐着,倾听人们的发言,脸色十分平静。他也许并不知道,今天的传记文学,早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虚假和浮夸的尘埃,而他所经历的心灵的时代,也正在演变为一个官能的时代。而今天,这些人之所以要坐在这里,对他的传记作出如此充分的肯定,正是因为这些。

如果以商业时代人的精神处境和生存状态为背景,则陈先生的精神与作为,是一种宗教意义的拯救,体现出一种大悲悯的情怀。

在一个理想主义和终极价值几乎被欲望淹没的社会里,陈先生以他的爱心,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彼岸的记忆,他在做“神”让他做的事情。

感谢你,陈先生。

为陈先生作传的,是青年作家舟扬帆和青年画家杜仲,他们同为《清明》杂志社的编辑人员,在一个偶尔的场合,闻知陈先生的事迹,深受感动。他们希望以自己的笔,再现陈先生的精神与事迹,更愿爱如阳光一样动人,真实像岩石一样坚固,良知如野草一样劲生。

责任编辑小林

猜你喜欢
两刊无涯博爱
老年岁月乐无涯—湖北省鄂州老年大学校歌
如意剑
《学有恒艺无涯》
青年生活(2020年16期)2020-07-06 13:52:42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刘野 《国际蓝》:童趣无涯
艺术品鉴(2019年10期)2019-11-25 07:09:56
以爱博爱 倾我所有
西安交大主办的社科两刊再获陕西省高校社科“名刊”奖
江苏省农委要求抓好农业“两刊”宣传普及工作
——发挥“两刊”优势 讲好“三农”故事
博爱之歌
Topics of interest—‘Animal model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