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云
人要想将日子过得红火,有几个字便可概括,一是“增收”,二是“节支”。没有本事,又舍不得汗水,天上自然不掉“馅饼”,就得为无米之炊发愁。有了本事,挣得了钱,却无勤俭之道,即便“大河的水满了”,也会被堤坝上的“漏洞”将“水”流光,等到“河中”真的“无水”,悔之也就不迭了。
近日捧读明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一书,被书中的一则故事吸引。故事虽说发生在几百年前,却可古为今用,不妨将其梗概道出,以飨读者。
古时浙江温州府有一位姚公子,其父母亡后,给他留下良田万亩,金银无数。如此显赫的家业,勾来百余狐朋狗友,连市井无赖也加入阿谀奉承之列。一日,姚公子率众射猎,无意中马踏田禾数根。门下的人奉迎说:“为区区数根青苗,何必毁了公子名声,不如加倍赔偿,以显公子豪气!”公子听了,得意洋洋,竟下令赔了10两银子。这银子是农家种10亩地也赚不来的。过后,门下的人又与农家私分赏赐,原来是做着手脚骗公子的。又一日,公子游玩至荒郊野外,腹中饥渴,无处觅食。恰在此时,有数百姓捧来米酒让公子吃喝得兴高采烈。门客又道:“这样的百姓不能不赏赐。”于是,姚公子将银包打开,用手一抬,银子块块落地,只剩下一个空包。那老老少少们看见银子落地,纷纷去抢,甚至争抢中在地上打着滚,也不放下手中的银子。姚公子见了,大笑道:“天下之乐,无如今日矣!”
自此以后,姚公子外出,就有人先来探听所向,然后内外勾结,盛迎姚公子,做着扣儿蒙骗公子的大把赏赐。
有一位叫张三翁的老者见姚公子如此地花钱如流水,便劝他道:“你父在世时,勤奋劳作,精打细算,才积下如此家业,甚至为毫厘银子与庄客争得面红耳赤。公子如此挥霍家业,愧对祖先也!”
其妻上官氏既姿色颇美,又性情柔顺。见此状,也忍不住劝上几句。没想到姚公子大发雷霆,吼道:“你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上官氏自然不再吱声,由着他去。
转眼间,一年半载过去,姚公子的无数金银变成了寥寥无几。门客又献计道:“银子没了,还有田产,也可做赏赐,千万不要为了区区财物毁了公子的一世英明!”姚公子大笑道:“金银散去还复来,这个道理不用你们点拨。”从此,凡有赏赐,便将良田、宅院送人。许多门客见公子憨厚可欺,自然想方设法骗他的钱财,竟使自己成了富甲一方的财主。
坐吃山空。姚公子终于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那些昔日阿谀奉承的门客顷刻间做了鸟兽散,再不溜须拍马,真是个“事态看炎凉,人面逐高低”。倒是其妻上官氏与他在陋室中随起随卧,颇顾夫妻情分。
姚公子是花钱花惯了的人,没了银两,真个度日如年。后来竟打起了嫁妻谋银的主意。
一日,曾劝姚公子富时应节俭的张三翁来到姚公子的寒舍。张三翁说:“听说姚公子要将爱妻再嫁。可有此事?”姚公子道:“天天为无米之炊发愁,与其两人同为饿鬼,不如让妻再嫁好人家。只是此事让人羞愧,既不敢与妻子说,更不敢向老丈人上官翁提及。”张三翁说:“我为你妻寻得一个好人家。你可骗你妻子说,是她父亲接她回家。至于你的岳丈,将来看到女儿再嫁好人家,衣食不愁,还会感激你呢!”姚公子听毕,拍手笑道:“有了银子用,妻又寻得好人家,真乃好事!”张三翁说:“只是你妻一入富家,你夫妻怕是再也难见一面了!”姚公子听了,神色黯然,眼中噙泪。
姚公子有了银两,依然是难改挥霍成性之恶习,卖其妻的银子几天之内便挥之殆尽。穷途末路的姚公子只好去一人家为其放牛。姚公子的岳丈上官翁是个有身份的富豪,竟授意雇用人家,只要姚公子懒惰,就以大棒吓之,饭食也不给好的!姚公子受不了其罪,经不住其吓,就加入了乞丐的行列。上官翁又让门下将零散银子赏予众乞丐,告诉他们,凡姚公子乞讨来的饭食,一概夺下,不让其食!众乞丐见有银子赏赐,各个乐得屁颠颠的,自然对姚公子像轰麻雀似的,让他惶惶不可终日。逼得姚公子仰天长叹:“想我姚公子当年也是富足人物,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叹!”
过了半月,张三翁又来见姚公子,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当初劝公子节俭,有无道理?”公子道:“别提往事,羞死人也!”接着问张三翁,“我妻现在安否?快乐否?”说罢,失声痛哭。张三翁道:“你妻嫁到好人家,当了女主人,不但受到尊重,而且衣食不愁。我今日见你,便是让你去你妻所嫁人家,为其看后门,有屋住,有饭吃。但必须牢记不许见你妻一面,否则,饭碗不保也。”姚公子回答:“此一时,彼一时,她如今在天上,我还敢妄想什么?能让我免死荒野,就是万幸了!”
从此,姚公子谨守其言,呆呆坐守门房,不敢出外。
一日,主人家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有人告知姚公子是为女主人过生日。姚公子听罢,不由叹道:“想当初,每逢妻子生日,是我为妻子操办,如今却是妻在别人家享此荣耀,好让人心酸!”不由得悲声不止。正悲伤之时,门人来见姚公子,说是女主人生日,人人皆有赏赐。姚公子接了赏银,就有门人劝他请客吃酒。姚公子哪里肯花,抓紧银子不松手。门人又说,不白吃你的,人人都出份子。姚公子不但不肯,还找到张三翁,问怎么才能用赏银再生出银子来。张三翁只是笑,却不回答。又过了半月有余,张三翁对姚公子说:“这家女主人要见你。”姚公子惊道:“她已是人家之妻,如何见得!”张三翁道:“女主人之命,你敢不从?”姚公子只好随张三翁,忐忑不安地见了女主人。女主人上官氏道:“听说管门的姓姚,但不知是你。你是富公了。怎在此与人守门?”说得姚公子羞愧满面,做声不得。正说话间,上官翁也来到厅上。姚公子见了,心中战战兢兢,忙拜伏于地,叩头不止:“小婿瞒着岳丈,卖了贤妻,罪该万死!”张三翁喝道:“你个呆子,上官翁是有头脸的人,岂能让你卖了其女。此乃你岳丈之家,你妻是回自家之门,哪里再嫁他人!”上官翁道:“我看你苦也吃得多了,有了‘浪子回头之意。今再把女儿嫁你,你可知悔知羞矣?”姚公子听罢,才如梦方醒。其妻也奔上前来,夫妻俩抱头痛哭。
那些昔日姚公子的狐朋狗友,见姚公子又有了房产和田地,便又来阿谀奉承,骗他钱财。姚公子道:“今之姚公子已不是昔日姚公子,你们去骗他人钱财吧!我和我妻要辛勤劳动,节俭度日了。”
故事到此叙完,也许有人要问,将几百年前的故事搬到今天来讲,有何用意?别的不说,单说今日不乏吃喝嫖赌之人。好生生的日子,如入此道,不毁了日子?更何况还有那积蓄百万,却染上毒瘾,到头来不但家业俱败,还要丢了性命的人。因此,讲此故事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