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长明
△近年来,儿童高血压呈逐年增多趋势。
△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成年人的高血压由儿童高血压发展而来。
△10月8日,正值全国高血压日。在此,专家呼吁:预防高血压从儿童开始。
邻居家上初中的孩子兵兵,能吃能喝,长得虎头虎脑,体胖腰圆的。近一段时间兵兵常嚷嚷着头痛、头晕,没有精神,到医院看病,一量血压,好家伙,130/90毫米汞柱,这下把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惊呆了。他们深知高血压病的危害,兵兵的爷爷和爸爸都是高血压患者,常年吃药,老爷子还并发了脑血栓,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可这13岁的孩子咋也会得高血压呢?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是成年人得的病,儿童不会得高血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临床上儿童高血压患者并不鲜见。近年来,儿童高血压呈增多趋势,发病率达到了3%,而且还在不断上升。专家指出,相当一部分成年人的高血压是由儿童高血压发展而来的。儿童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10岁以前的小儿患高血压,绝大多数是继发性的,可由肾脏、血管、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引起。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10岁以上的儿童。专家们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研究发现,父母均无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患病率为28%;父母中有一方是高血压患者,子女高血压患病率为33%;父母双方均是高血压患者,其子女高血压患病率为46%。由此可见,高血压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它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更为密切。儿童过度食盐,造成体内高钠低钾的环境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因素。高糖、高脂肪饮食和营养过剩均可导致肥胖。患肥胖症的儿童,高血压发生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6倍。另外,活动减少、睡眠不足、学习紧张、吸烟、居住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都可引起孩子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代谢失调而导致高血压。
小儿血压正常值因年龄不同而异,年龄愈小血压愈低。目前认为,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高于相同年龄段20毫米汞柱,或学龄前儿童血压大于110/70毫米汞柱,学龄儿童大于120/80毫米汞柱,就要考虑高血压。轻度血压增高患儿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耽误诊断。血压明显增高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易激惹、颜面潮红、乏力和嗜睡等症状,严重高血压时可出现惊厥、昏迷、视力障碍等高血压脑病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血压持续升高,会出现脑、心、肾等器官的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儿童高血压如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妥善治疗,会殃及孩子终身。
引起儿童高血压的生活方式是可以自我调控的,只是我们平时忽略了对儿童这方面的关注,许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为本来就庞大的高血压队伍“培养”着“候补队员”。预防儿童高血压,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要减少盐的摄入,二要控制体重,三要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四要避免学习负担过重,保持情绪愉快。为了早期发现血压增高,应从儿童期开始每年测量两次血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把儿童高血压控制在初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