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高民间艺人地位 扩大民族文化影响

2002-04-26 12:00赵耀鑫
中国民族 2002年5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命名云南省

赵耀鑫

现代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心态,民族统文化艺术正在迅速地丧失其生存的环境,有的濒临消失,有的变异。

民族文化艺术真是不能容于当代吗?真的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难道退出历史舞台是它们的必然归属吗?难道发展经济就必须以牺牲民族民间文化为代价吗?难道我们也要重蹈西方工业化发展而牺牲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复辙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面前的现实是严峻的,必须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

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中,当务之急是对艺人的保护。现在各民族艺人多为年高体弱的老年人,再不采取措施,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少艺术品种和特殊技艺将随艺人的故去而消失、而灭绝,为此提高艺人的地位,扩大艺人影响成了当务之急。而要做到这一点,以政府名义,通过政府包命名的方式肯定他们的技艺,鼓励他们的文化艺术,促进其传承发展,显得至关重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周文中教授,受美国福特基重会的委托,到云南开展民族文化合作项目。这是因为美国福特基金会在云南早以开展《妇女儿童保护合作计划》、《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计划》等多项合作项目的过程中,敏锐的感觉到,没有文化方面的参与,其它合作将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成果也难以保持。因此他们请周文中教授来云南做民族文化合作项目。周文中教授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他在1977年发起成立了“美中艺术交流中心”,旨在加强中美两国之间的艺术交流,并成功地与我国国家教委合作开展了艺术教育项目工作。周教授经过两年的考察,与省民委合作开展云南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工作,第一期为云南省民族博物馆的建设咨询和促成云南民族学院民族艺术系的成立,开展民族艺术教育。这期间由于我们的接触,加强了双方的了解,美方多次派专家到云南访问考察,都与我们进行交流。1994年经美方专家的建议和推荐,美中艺术交流中心授予我等五人“云南民族文化田野考察奖”。1995年他们完成第一期合作项目,在确定第二期合作项目时,我向周文中教授提出在云南省开展民族民间美术及艺人调查命名工作的设想,周先生同意我的设想,并争取到福态金基会的资助。1997年6月经文化部批准同意,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及艺人调查命名项目工作正式开始,成立了以文化厅副厅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省群众艺术馆成立了办公室,负责调查命名的具体工作。聘请了一批我省民族民间美术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小组,在学术上给我们把关。各地州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调查工作以县为单位,在全省展开,首先办调查人员培训班,目的是提高对民族民间美术调查和艺人命名的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任务,了解哪些是民族民间美术,有哪些种类、品种,掌握调查方法,知道怎样调查,调查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以及怎样提问、记录等。他们回去后又层层培训,一直到乡镇。调查工作也以乡镇为基础开展,首先进行普查,再在乡镇普查的基础上由县文化馆调查人员作重点品种、种类和重点艺人的调查。这次调查全省近2000多名文化工作者参加,经过近两年的艰辛努力,共调查了具有纺织服饰、绘画雕刻、民族工艺、建筑装饰等技艺的艺人近万人,各地上报省申报命名艺人483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18岁,有彝、白、纳西、傣、藏、苗、壮、瑶、哈尼、馄、傈傈、怒、阿昌、德昂、拉枯、水、回、布依、蒙古、独龙、仡佬和汉等22个民族。经专家组评审,省文化厅批准,于1999年6月2 3日在昆明召开命名大会,命名了166位艺人,分别授予他们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称号。这次调查命名工作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周文中先生讲“此次调查员只是在一个省开展,但要知道云南省相当于一个法国,这么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在全世界还是首次……”。在1999年9月由美中艺术交流中心和云南省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有13个国家1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的“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高级国际理论研讨会”上,我作为会议代表,在会上重点报告了云南民族民间美术调查和艺人命名工作,并邀请了几位被命名的艺人到昆明为到会专家作现场示范表演,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做吹哨的艺人邹荣珍老大妈带来的一知多个吹哨大都被购买。佤族艺人的纺织、老东巴的面塑等,均给各国专家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艺人的命名,也同样引起各级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大理州将21位被命名的艺人在州电视台逐一介绍,并在三月街期间请到三月街上集中展示他们的技艺;昆明市也将被命名的艺人在电视上介绍,宣威市则为艺人挂匾,给予极高的荣誉。有的乡镇则在大会上为艺人领证发奖。有的艺人己成明星,被数家电视台采访播放。如新平县文洒镇土锅案的花腰傣70多岁的老人刀拉爱。我就不只三、四次在不同的电视频道中见到对她的介绍。刀拉爱老大妈传承的土陶烧制方法,是一种古老的土陶烧制方法,制作是用盘条法,烧制是堆烧,这是远古的制作方法,也是她们现在的技艺,花腰傣制陶是传媳不传女。保存并使用这种古老的制作和烧制方法的还有我省藏族的黑陶,因其烧制的土陶呈黑色得名,其代表人物就是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的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藏族土陶艺人孙诺七林。被命名后,他的知名度非常高,国内外找他订做黑陶的订单多得让他无法停下来,连邀请他到昆明参加一些活动的时间都没有。他因黑陶而成名致富,藏族黑陶因他而流传到国内外,扩大了影响。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艺术系也聘请了一批被命名的艺人为民族民间美术课的指导教师。他们当中有金银饰品加工艺人,有挑花刺绣、绘纹样的艺人,还有剪纸艺人、做瓦猫艺人、画吞口的艺人等。学院多次带学生到被命名的艺人家中实践学习。民间艺人走上了大学的讲台,民间艺术进入了大学的课堂,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啊。象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的白族金银加工艺人,被命名为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的寸发标,就是昔日的“小炉匠”,而今被云南民族学院聘为教授。此项工作也得到省人大常委会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心,在他们制定《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时将我们调查命名的材料列为参考材料之一,我也有幸两次被邀参加傍听《保护条例》的讨论。

鉴于命名所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我又争取到美国福特基金会驻北京办事处的资助,开展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人调查命名工作,此工作己开展一年多,将于近期内完成,并在《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颁布两周年的2002年 5月 26日,于昆明召开命名大会。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命名云南省
浅析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
童眼看兵器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贵州5年内将打造1000所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与探索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苯的同系物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