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青
多边安全合作不同于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多边外交,它涉及各国国家主权的核心部分和最为敏感的军事安全,因此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受到很大制约。虽其如此,经过20多年的努力,无论从速度和规模上看,中国对多边安全合作的参与都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承担的某些国际责任和义务甚至超出了本国主要利益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国际社会做出的贡献。
近年来,国际军控与裁军的焦点越来越转向所谓“军事透明度”问题。它是指各国对军事事务互相公开和开放的程度,包括交换军事情报、公布军事预算、建立军售与军事财产登记制度、建立政府或军队高层热线电话和联合危机控制委员会、事先通报并邀请其他国家派员观察军事活动和军事演习、开放天空、现场核查裁军等一系列内容。不可否认,它是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西方国家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常常把重点放在军事透明度措施和限制措施上,使军事透明度在相当程度上带有明显的展示军事强国的强点、暴露军事弱国弱点的歧视化倾向。其真实意图是进一步掌握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军备发展情况,维护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优势。对这一点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参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意味着主权的自我约束和自主让渡,必然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就亚太地区而言,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区域内一些国家酝酿建立的多边机制,有明显针对中国的一面;在一些领土、领海争端问题上,中国作为当事一方,不可能超然事外,特别是与南沙争端有关的东盟国家。
尽管多边安全合作存在许多不公正不合理之处,但多边安全合作是国际安全形势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各国开展多边外交的新的舞台。参与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机制,已经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深谋远虑。对于中国来说,与其被动地回应,不如主动地参与,通过提出自己的构想和参与制定“游戏规则”,争取对己有利的主动地位。
我们必须根据自己作为发展中国家并处在弱势地位的现实,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和敏感性。依据具体情况在参与的方式、内容、步骤、时间等方面自主做出选择,而不能迫于压力被动地或毫无准备地匆忙行事。
同时,参与多边安全合作还应该与构筑对己有利的地区安全圈结合起来,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崛起和振兴目标结合起来,使这种参与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