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 岩 发自美国波士顿
我从没有想到,会在这样的情形下听到如此动听的伊斯兰圣乐:波士顿市中心的凯普里广场,一片开阔的草地,9月23日中午,这里聚起了近千个市民。他们手持各种标语,拉起大大小小的横幅—由该市14个民间团体联合发起的反战集会在这里进行。
开始了,我们所有的人都被一声长长的呼啸镇住。站在我们面前的一位年轻男子闭着眼, 手持话筒,既似歌唱又似吟诵的曲调从他嘴里缓缓地吐出。那是伊斯兰圣乐中为和平祈祷、为安宁祝福的乐章,悲天悯人的气息弥散在空中。
集会者席地而坐,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标语牌,如“对战争说不”、“团结起来”,“反对暴力的循环”、“不要更多的牺牲者,无论在什么地方”、“战争和种族主义不是我们的回答”、“让我们公平地面对世界”、“我们热爱美国,但战争是个错误”、“让死难者在和平中安息”、“如果我们以眼还眼,世界就会一片瞎盲-甘地”等等。
发言开始了。我原来以为,这么大的场合,发言人一定是预先安排和准备了的。谁知,除了两个集会组织者邀请的发言人以外,其他的发言人都是当场去主席台(一辆面包车,侧壁挂着大会的横幅)旁边报名,排队,每人10分钟。开始演讲时,每人报一下姓名,有人报了属于哪个团体,有人只说自己是路过这里,有感而发。发言的人中,有美籍阿富汗人,有巴勒斯坦人,有犹太人,还有原籍美国人。大家共同的声音就是“仇恨不会带来和平,报复不能引来安全”,恐怖主义是罪恶的,但必然伤及无辜的战争也会带来新的罪恶。一个兄长在纽约世贸中心遇难的女孩子用沙哑的嗓音说:“我们全家现在还在这个噩耗的笼罩之中,可是,我还是要在这里说,不要让更多的家庭陷入惨痛的绝境,不要让报仇的利剑刺死更多的无辜者。因为我们已经身处这样的境地,我知道,那对别人意味着什么。”
有意思的是,在异口同声的反战声中,也冒出了一些不同意见。有一个中年男子一上来就说:“我不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我也不认为和平的愿望就能感动恐怖主义者,对罪恶一定要实施惩罚。但我反对现在对阿富汗的进军,因为,我们的政府没有给我们提供究竟谁是罪犯的证据。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向一个国家发动战争,并且伤及无辜,这是我们的文化和良知不能接受的。”
当一位学者模样的发言者站到扩音器前时,听众预先就鼓起掌来。我向旁边的人一打听,他是今天特邀的发言人,波士顿大学的教授。“美国不仅要以它的强大在世界上立足,更要表现它强大背后的价值观念—公正、自由、和平,如果这种价值观念经受了我们正面临的极端考验,那就不仅是强大者的胜利,更是文明的胜利。否则,我们将被恐怖分子拉着向野蛮倒退,而一种野蛮的强大带给人类的将是悲哀。”他的话引起一片掌声。
发言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一位带着吉他的女歌手,唱起了自己写的歌《和平,你给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旋律很简单,歌词也只有两句,她重复地唱着,下面的与会者齐声应和,还手拉着手随节奏摆动。歌词的第一个词是“和平”,她用英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印地语、俄语、西班牙语、阿富汗土著语等语言交替轮换,一边唱一边问,“还有什么语言?你们自己的语言?”有人告诉她乌尔都语,还有个什么别的语。当时,我真想大声地告诉她,还有汉语,和平。可惜,我离得太远了,她根本就听不见。
接近尾声,集会主持人代表14个发起团体宣读了“我们反对在阿富汗开战的5个理由”。他们向过路行人散发这份传单,还有一份鲜明简洁的动员令《请加入我们的行列-你可以做这些事》。
做什么呢?我好奇地读起来—
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思考和与人讨论这次战争的合理性问题;帮助牺牲者和他们的家庭;给你选出的国会议员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告诉他们你的态度(传单上列出了本州参议员和众议员的电话号码及邮址);关注自己社区中出现的种族歧视现象,呼吁地方官员高度注意这个问题;如果自己受到不公平的歧视, 和美国公民自由协会或美国——阿拉伯反歧视委员会联系(公布电话号码和邮址);支持和参与和平运动,除了公共集会和游行以外,还可以参与校园和社区的活动,帮助开展反战和反种族歧视的教育项目,参与媒体的有关采访和谈话节目,充当紧急救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志愿者—一项项内容都很实在,每个人都能参与。
集会大约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中心区人群基本没动,边缘则不断有人出出进进,来去自由。紧挨着草坪的大马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有人驻足观望,有人则不屑一顾,但没有任何骚扰的情况发生。远远的,有几辆警察的摩托车,他们在执行保护安全的职责。这一切,都显示着这个社会人们对不同意见表达的习以为常,既没有人表现惊讶,也没有人感到悲壮,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给人的感觉是,当反对和抗议成为一个社会既有秩序的“常态”时,这个社会的稳定大概就有了真正的保障。
当然,在目前,反战的声音还很微弱,对舆论,对政府决策有多大影响,暂时还看不出来。但一个社会有不同声音存在和传播的制度环境,就有了政策和决议“反省”和“纠错”的基本机制。
我的思绪被一阵全场一起高唱的歌声打断—集会结束了,所有的人站起来,这歌声顿时有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效果。什么歌曲,这么多人都会唱?我好奇地向身边的人打听,她告诉我,那是60、70年代民权运动时期最为流行的歌曲《We will keep on walking》(我们永远向前),今天,在美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考验的时候,人们又唱起了这首歌,不会是偶然的吧。
集会解散了。我没有走,想看看散会以后的草坪会怎么样。大约10分钟以后,人散光了,绿色的草坪上基本没有杂物。远远望去,只有一张白色的传单抛在那里。我走过去,捡了起来。返身再看,真不能相信,这里刚刚结束了一场近千人的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