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平(安徽)
笔者曾在一篇名为《张狂》的小文中述及张狂者的种种表现形式和张狂者的最终下场,但对张狂者之所以由常态一变而为飞扬跋扈,并未交代清楚。近读《镜花缘》“吟雪诗暖阁赌酒,挥醉笔上苑催花”一回,忽有所悟,原来张狂是一种心理较量之下的产物。
则天皇后与上官婉儿推窗赏雪,饮酒唱和,醉眼朦胧,其乐融融,原本不过是万般政务缠身之余的一种寻常消遣而已。只因为忽闻腊梅清香,一时心血来潮,便要摆驾群芳圃、上林苑赏花。天寒地冻之时,自然不会百花齐放,但酒酣眼热的武皇后却自认为以妇人而登大宝古今无双,百花,草木而已,不敢不“遂朕心所欲”,硬是要去。应该说,这时候的武皇后心态还算正常,只不过喝酒喝大了舌头,自我感觉过了些。寻常百姓不也常常会酒后失态又失言,不怕风大闪了舌头的吗?何况贵为一国之君的武皇后呢。到了群芳圃,看到一派枯枝后,则天皇后也“不觉面红过耳”,“羞愧难当,几乎把酒都羞醒了”。事情如果到此为止也就罢了,武皇后虽然有点难为情,毕竟有酒气罩着,并不算丢面子,且谅也无人敢胡言乱语。
但是,一个小太监出来了,那是一个随时随地瞅准机会就要拍领导马屁的小人。听听,他的话多么入耳:“大约各位花仙还不晓得万岁要来赏花,所以未来伺候。倘万岁亲自再下一道御旨,明日自然都来开花了。”这话就是常人听了也会受用得很,更别说是处在微醺中的武皇后了。一个最终张狂的人,原先并不一定就是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大多数都是因为身边有诸多小太监这样的人的吹捧、抬高,小扇子一扇再扇,恭维话一说再说,逐渐地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武皇后自然也是,于是御笔一挥,限令百花连夜齐放。
不过,一夜过去,宿酒已消,武皇后还是“心内著实懊悔:酒后举动,过于孟浪,倘群花竟不开放,将来传扬出去,这场羞愧,如何遮掩?”由此可见,张狂者一开始内心其实也是外强中干,虚弱无力。碰到心惊胆寒甘愿听从强权摆布者,自然显出强大,而遇到不买账或者胆气过人者,实际上也无计可施。不但无计可施,而且为自己的“过于孟浪”后悔不已,生怕惹人笑话。可是,关键时刻找不着领导(百花仙子忙里偷闲与麻姑下棋去了)的百位花仙,群龙无首,态度各异。先是那资质微贱的杨花、桃花、芦花诸仙子担心违抗世主圣旨而遭重谴,纷纷而去。剩下原本坚持照章办事、不违时序的牡丹、兰花、桂花等仙子在功曹、土地的频繁催促下,最终也顶不住压力,只得奔上林苑而去。其实,在这之前,兰花仙子在分析形势的时候曾说,没有得到领导的指令擅自行动本来就不对,而且罚不责众,只要众人心齐,谅那世主也不能把群芳尽费。再说了,皇上圣谕让百花颠倒时序同时开放究竟于理不顺,谅他也难以加罪。应当说,兰花仙子的分析是透彻的,也是完全站得住脚的。可叹的是,百花在与武皇后的这场心理较量中,终究还是败下阵来,不是败在理上,而是败在心理上。而这一败,如同一针强心剂,最终将原先还是内心虚弱的武皇后送到了完完全全的张狂者的位置上。
牡丹仙子是最后一个到达上林苑的,在这之前,其余众花已经全部开放。张狂的武皇后也早已从懊悔的心态中解脱出来。当她发现惟独牡丹尚未开放的时候,不觉大怒,立刻吩咐太监“即将各处牡丹,连根掘起,多架柴炭,立时烧毁。”后在公主的恳求下,只命太监将牡丹的枝梗炙枯。事后,张狂者武后怒气虽消,心中终究不快,又下了一道御旨,将牡丹逐出大内,贬去洛阳。
从酒后偶然失态,到小人吹捧后的自我膨胀,从最初的心虚胆怯,到为顾及面子的一意孤行,从得遂心愿后的心花怒放,到对犯颜者的狂暴戾行,武皇后的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正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张狂者的心路历程。由此看来,《镜花缘》虽是虚幻无稽之谈,揆之现实,却也是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