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宝宝头脑中的规则

2001-12-10 18:40严文华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1年21期
关键词:规则性仪式化游戏规则

严文华

有一阵在心理咨询门诊中接触了自闭症的孩子,他们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仪式化的动作、固定的仪式等。回家后发现自己两岁多的女儿有很多动作也是非常固定化的,一时心里好紧张,也担心女儿有异常。又观察周围其他孩子,发现大部分孩子都非常讲究规则,如果他们习惯的规则被破坏,就会变得不安甚至恼怒。但这一点常被成人所忽视。

女儿两岁多时,有一天我和女儿上楼回家。才走几步,女儿发现我紧跟在她身后,就要求我停下。我停下了,她回身看看,指指楼梯口,说“你到下面,你到下面”。 因我双手拎着东西,又见有人等在楼梯转角处给让我们先走,就往上走。谁知女儿一见我往上走,就急得大叫,来推我。好危险!两个人都差点从楼梯上摔下来。我吓出一身冷汗,又气又急地把她单手抱上了楼。结果女儿嚎啕大哭,到家后还抽泣了半天。

事后我仍然在想这件事。孩子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地哭闹,总是有原因的。后来我找到了原因:女儿之所以会这么伤心,主要是因为那天我没有遵守她每天下午回家时的“上楼游戏规则”:我先站在楼梯口下面,看着她爬上去,然后她再居高临下带着胜利的表情看我上楼。小小的她并不知道在特殊情况下要打破规则,她也无法判断特殊情况,如我手里拎着东西、有人礼让我们等。她所感受到的是:妈妈破坏了游戏,自己没能玩成游戏,妈妈还生气,自己当然又委屈又难过。我的错误在于没有向她指出当时不能玩这个游戏的原因。

自从注意到自闭症孩子的固定仪式后,我发现两岁多的女儿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仪式化动作,有些也很像固定仪式:比如早上给她喝水时,她一定要坐在自己的小桌前,用右手在桌面上划几个圈,然后才让我把水放在她面前。有时我等不及直接把水放下,她就会把水推开,坚持先划圈,然后才把水杯拉过来。

我开始有些担心。和另一位心理学博士谈起我的担心时,她哈哈一笑,说她两岁多的女儿也有类似行为,每天晚上入睡前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先喝一杯牛奶,然后刷牙(一定要自己挤牙膏),接下来挑好两本书上床听故事。如果她哪个程序漏掉了,女儿一定会提醒她。如果她实在累了,就跟女儿商量只讲一本书,女儿却坚持雷打不动要看两本书。不过还好只看数量,不论厚薄,她会不动声色地挑两本小薄书讲,女儿听完倒也乖乖钻被窝。她认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某一年龄阶段的特点,没有必要过分担心。

我后来发现正常孩子的规则性和自闭症孩子的固定化、仪式化是有区别的:首先,自闭症孩子的固定化、仪式化是和语言发育滞后、不与他人交流等特征联系在一起的;其次,自闭症孩子的固定仪式会持续非常长的时间,而正常孩子的规则性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在一定年龄阶段出现,而且他们自己会不断地修正、改变这些规则。

其实,自从孩子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头脑中就有自己的规则了。心理学试验表明:如果改变了婴儿熟悉的某种物品的空间位置,有些婴儿就会大哭起来,有些婴儿会很生气。熟悉的空间环境会使他们有安全感、舒适感。还有一位母亲平时习惯用右手抱着宝宝洗澡,有一次她改用左手抱宝宝洗澡,结果宝宝大哭起来——不会说话的宝宝是在抗议妈妈没有遵守规则。

我注意到,女儿奉行的规则在她看来是一种游戏规则,随着游戏的改变,规则也在变。如后来女儿早上喝水前不再在小桌前划圈了,但又有新的游戏规则诞生,如睡觉前一定要去拍两下洋娃娃。有时已经钻进被窝了才想起来,就会爬起来“补办手续”。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在规则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过去她的规则只是她自己遵守,后来不仅她自己遵守,也要求我们做父母的遵守,有时还希望和她一起玩的小朋友也遵守。显然她规则中的灵活性也大大提高了,即使别人不遵守,她也能接受。

对孩子的这种规则性很难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从发展过程看,这种规则性能让宝宝对环境有安全感、安心感,同时也是宝宝将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则的“预备课程”。但如果过分强化规则的固定性,又容易使孩子有强迫性倾向。

我对女儿规则性的态度是:注意她目前奉行哪些游戏规则;如果不过分,就尊重她的游戏规则;不强化也不有意破坏她的游戏规则,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如果觉得很不合理,就想办法帮助她重新建立规则,或诱导她尽快废弃该规则。

您的宝宝是不是有时也会无“理”取闹?请您检查一下,是不是你无意中破坏了他的规则。

猜你喜欢
规则性仪式化游戏规则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狂欢建构、仪式化营销后的冷思考——以2017天猫双十一晚会的语言符号为例
规则与非规则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对比分析
游戏规则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土家跳丧仪式化传播
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对肝癌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