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交趣谈

2001-11-25 20:15
世界知识 2001年22期
关键词:联络处外交关系曼德拉

君 言

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外交的一项重要工作。西方一位学者形象地写道,同一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好比去杂货店购物,买主径直去买就是了,不必在购货前劳神去讯问店主在生活上是否检点。此说有过于简单之嫌。两国建交其实还是蛮有学问的,个中奥妙也有不少可述之处,而中国的做法则尤为可圈可点。

要建交,先谈判

两国建交,传统的做法是双方通过交换有关文电,达成对建交的共识并一致同意,随后就是互换使节。然而,中国与外国建交却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了崭新的做法:与中国建交需要通过谈判。

1949年建国前夕,周恩来总理对建交工作专门指示: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除社会主义国家外,我们一概不承认其外交地位。此后建交工作,要通过谈判进行,他们必须表明与台湾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

本着此项政策,中国政府成立初期对要与我国建交的不同类型的国家采取区别对待的做法。对社会主义国家,只是通过来往照会,迅速相互建交。对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虽也一般要求谈判建交,但程序简化,后来也逐渐演变为不要求谈判了。而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建交则必须"通过谈判"。谈判是为了满足我两个条件:断绝与台湾的一切"外交"关系;接受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例如,挪威在1950年1月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因在建交谈判中挪方在台湾问题上态度暖昧,中挪建交因此搁置。直至挪在联合国明确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后,中挪才于1954年10月建交。

“半外交关系"

中国在建交问题上还有一个新创举,即同外国"半建交"或称"建立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半外交关系"也属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建交仍待最后完成。

英国于1950年1月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之政府",愿同中国建交。荷兰与中国的建交谈判也早在1950年4月即已开始。由于英、荷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不能为我所接受的错误立场,建交谈判无果而终。1954年6月日内瓦会议期间,英国在印度支那问题上采取了有别于美国的立场,保守党政府又一再向我表示愿意改善关系,我遂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其任务是继续谈判两国的完全建交以及处理两国的侨务和贸易问题。同年11月,我同荷兰也按中英模式互换代办。

中国搞"半建交"确是前所未有的。当时,有的外国人提出,在国际惯例中并无"代办处"这种外交代表机构。周恩来总理风趣地说,没有不是可以创造吗?现有的国际惯例原来并没有,还不都是人们创造的。

“两步走”模式

两国建交,由于某些政治障碍,有时无法一步到位,便往往采取"两步走"的办法,即先设联络处或商代处,过渡一段后再改设大使馆。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一年后,中美双方商定互设联络处。联络处主任不是外交代表,联络处的官员也不列入外交官名册,但他们享有一定程度的外交特权。当年中美互驻对方的联络处主任,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其他大使。卡特总统上台后,经过中美多次谈判,美方最终接受了我要求其与台"断交"、"废约"和从台"撤军",两国遂于1979年1月1日互相承认并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沙特阿拉伯原与台湾建有"外交"关系。80年代中期,沙特开始调整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1988年11月,中沙签署互设商务代表处的谅解备忘录。据此,双方的商代处对外仅为非官方机构,但却享有一定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实际上带有准大使馆的性质。两年后,钱其琛外长访沙,双方签署建交公报,沙特同时宣布与台湾"断交"。

此外,中国同意大利、新加坡等国的建交也都采取了分"两步走"的模式。

中法建立:原则性和灵活性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中法都有改善关系的愿望,但法国仍在继续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因而未进行建交谈判。

1962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翌年10月,戴高乐即授权前总理富尔来华商谈中法建交事宜。富尔在会谈中说:法国14年来一直未承认中国,这是个错误;法国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希望中国不要坚持先同台湾"断交",法政府绝不是以此来搞"两个中国"。中方考虑到法方关于不搞"两个中国"的承诺以及中法建交对发展中国同西欧国家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在坚持反对"两个中国"原则立场的同时,在建交的具体步骤上采取灵活态度。在中法双方就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达成默契的情况下,中方同意法方提出的两国先宣布建交、然后法方再“自然地"同台湾"断交"的方案。此后,中法双方在瑞士伯尔尼具体商谈建交事宜,并于1954年1月27日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与此同时,根据双方事先的协议,我外交部发言人就此发表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作为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谈判并且达成两国建交协议的。按照惯例,承认一个国家的新政府,不言而喻地意味着不再承认被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推翻的旧的统治集团"。2月10日,法政府通知台湾当局"代表":北京外交人员抵巴黎后,台"外交代表机构"即失去存在的必要。同日,台湾当局撤销其"驻法大使馆"。

最长的和最短的纪录

中国同外国进行建交谈判,创造了两个纪录:一个是"马拉松长跑"纪录,另一个则是"百米短跑"纪录。

中国与荷兰的建交谈判是马拉松式的,前后长达18年之久。1954年,中荷建立代办级的"半外交关系"。在以后的建交谈判中,双方一直谈不拢。在1971年10月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荷兰投了赞成票。次年,中荷达成正式建交的协议。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与加纳的建交谈判,双方只花了不到15分钟。1960年7月1日,加纳宣布成立共和国,举行总统就职典礼。我驻几内亚大使柯华应邀出席庆典。庆典后,加纳总统恩克鲁玛接见柯华时说,他已指示外交部长即与中国大使商谈两国建交事宜。三天后,加纳外长阿杰伊来到柯华下榻的酒店,并开门见山地说,加纳已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他随即在酒店的便笺上起草两国建交公报,写了几句就递给柯华。柯华向阿杰伊简要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意,阿表示完全赞同,并在便笺上添加了这个内容。双方随即在抄清的便笺上签字。建交谈判就此结束,用时不到一刻钟。

曼德拉的建交独创

其实,在建交问题上创新的又何止中国一家。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同中国建交一事上就独出心裁。别人是先谈判后建交,曼德拉则是先单方面宣布同中国建交的决定,然后中南双方再进行建交谈判。

中国同南非建交也是风风雨雨,前后长达七年之久。早在1991年南非白人当政时,中国与南非即已达成互设民间机构的协议。随后,双方分别在对方首都设立"研究中心",作为非正式的联系渠道。曼德拉于1994年当选南非总统,组成南非民族团结政府。南非政府很重视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愿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但在同台湾"断交"问题上仍存在思想障碍。及至1996年底,曼德拉总算下了同台湾"断交"、同中国建交的决心,但却采取了一个十分奇特的做法。他出人意料地先于11月26日上午把这一决定通知了台湾"大使",然后再通知我驻南非“研究中心"的主任。次日,他就在约翰内斯堡举行记者招待会并发表声明称,南非将在"未来一年时间里"由承认台湾转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几天后,中南开始建交谈判。半年后,中南双方就两国建交文件基本达成一致。1997年底,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访问南非,与南非外长恩佐正式签署两国建交联合公报。1998年1月1日,中国与南非正式建交。▲

猜你喜欢
联络处外交关系曼德拉
《统一论坛》联络处
曼德拉度假别墅
杭州市贸促会驻印尼海外联络处挂牌成立
为何钦佩曼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