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林
珠海机场耗资巨大、欠债沉重、经营困难的消息传出之后,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珠海人气不足,整体经济气氛淡薄,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珠海不少企业纷纷外迁中山等地(笔者就是从珠海迁到深圳的)。
珠海的常住人口只有70万,港口、公路、城市规划等大量完善的基础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140多个海岛几近荒芜,西区大片平整的土地长期闲置,令当年投资西区的不少业主梦想破灭,其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有多少?
珠海以建设旅游城市为己任,也的确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但是,“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文化村”、“欢乐谷”、“未来世界”等著名景点偏偏落户深圳,珠海迄今尚没有真正叫得响的名牌旅游景点;
珠海开全国科技重奖之先河,但迟至7年之后,智慧之果高交会却在深圳落地生根;
珠海率先举办航空航天博览会,不堪重负,但3年后的深圳高交会却赚得钵满盆满;
……
有一次,笔者和一位朋友去机场谈事。从走出车门起,一路走近机场大门,偌大个机场,居然不见一个人影;走进候机大厅,仍然不见一个人影;谈完生意之后,两人到2楼西餐厅用餐,下午两点多钟,整个西餐厅也就我们两人用餐;两侧的店铺陈列着高档服饰和工艺品,也是门可罗雀。坐在温馨典雅的西餐厅里,在优美柔软的音乐旋律的伴奏下,居高临下地欣赏玻璃墙外广阔平坦的停机坪和机场跑道,不见飞机起降和停港,不见人员穿梭往来,明媚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令人顿生如临荒漠奇景的幻觉,心旷神怡之下忽发奇想:何不把珠海机场开辟为旅游景点或休闲场所呢?
这样的人气、这样的人流量,如何叫机场赚钱?何时才能收回投资?
珠海机场的问题不过是珠海整体经济气氛淡薄的一个表现。珠海机场的问题应当解决,但解决珠海整体经济气氛淡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即使是解决珠海机场问题,也不能囿于机场谈机场,而应该跳出机场看珠海,把珠海机场放到整个珠海的大环境中去审视,盘点珠海资源,检讨发展战略,制定具体对策,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
第一问:
筑巢一定能引凤吗?
建设好基础设施,以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这被形象地称为“筑巢引凤”。珠海在这方面可谓是走上了极端,用珠海老百姓的话来说,就基础设施而言,珠海在10年以后要干的事都已经提前干了。珠海机场只是其中之一例。
但是,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并不一定能够迎来经济的自然发展,好巢也未必能够引得凤凰自然来!单纯的筑巢引凤其实是走入了误区。基础设施是硬件,发展战略好比软件,一个城市要想获得大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还要有一套好的发展战略与之相匹配。对于珠海来说,基础设施已经够好,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战略便成了关键,而正确的城市定位则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灵魂,是关键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第二问:
人少能促进经济发展吗?
稍具经济意识、在珠海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或稍具经济意识、虽不是生活在珠海但对珠海有所了解的外地人,尤其是深圳人、广州人、中山人、佛山人等珠三角地区的广东人,提起珠海往往是一句大致相同的话:“珠海的环境不错,但经济气氛不行,人气太淡。”
就连珠海最著名的情侣路平时也是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在漫步,如果换成杭州、上海等大城市,恐怕早已是人如蚂蚁,成排山倒海之势了。
而每到春节期间,内地人纷纷回老家过年,珠海更是成了一座空城。外地人来到珠海,在城里长驱直入,空空如也,不明就里的还以为珠海人在摆“空城计”呢!
长期以来,珠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人多人少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新加坡人很少,但经济很发达,印度和中国人很多,经济并不发达。面对这样的如山“铁证”和雄辩“事实”,经济专家们也哑口无言。珠海一直采取限制人口迁入的紧缩政策,深圳虽然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还有凡大学以上学历只要在深圳工作满两年均可申请深圳市户口的政策,珠海却没有相应的优惠措施,进人比深圳还难。
经济气氛与市场人气直接相关,但人气却并不直接等于人数。人气=人数×人均购买力。新加坡人少,但人均购买力大,所以人气并不淡;中国的整体经济不发达,人均购买力很低,单纯地效仿新加坡,减少人数,人均购买力并不能随之而提高,其结果只能是使人气更加低落,从而抑制经济发展,进入恶性循环。
人有人的用处,人不仅长着一张嘴,而且还有两只手。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
人太多自然不行,但是人太少了也不行。合理的人口密度、合理的人口结构、合理的人口地域分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必要的。
人越少,人均资源利用率越低,资源闲置和浪费也就越大,整个区域越不经济。
第三问:
搞经济一定得发展科工贸?
珠海市原来有一个定位,“花园式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城市”。这几年珠海的经济不景气,于是,审视这一定位,珠海人大有全盘否定之意,欲把它改作“花园式海滨工业商贸城市或高科技城市”。到底该改不该改呢?
定位的好坏对错不能抽象而论,关键要看是否适合主体的条件。做自己最适合的事情,才能做得最好;没有不赚钱的生意,只有不赚钱的人,自己最熟悉的生意,才是最赚钱的生意。一个人如此,一个城市也不例外。“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可嘉,但这种不惜成本和代价的做法在经济学上讲则是不经济的,所谓“不经济”就是不赚钱的意思。
工业和商贸能够自动从地上冒出来,“工业商贸城”能够魔术般地拔地而起,自然不错。但要将工业和商贸实打实地干起来,就不能不考察珠海的资源和优势是否最有利于发展工业和商贸。
首先,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无疑是珠海的一大资源优势。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的优势既然是珠海市20年来投巨资营造出来的,它就必然要通过地价等方式收回来。它可以尽量让利,却不可以总做亏本生意,因此,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势必推高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企业是很现实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它来珠海是想多赚钱,而不是想寻找更多的浪漫和舒适,如果珠海不能使他多赚钱,它宁可到环境不如珠海但经营成本相对较低的周边地区去赚更多的钱。这就是好巢引不来凤凰,还留不住凤凰,珠海的企业纷纷外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正因为如此,工业和商贸并不能充分发挥珠海的资源优势。
其次,经济特区的地位也不能支持这种定位。我们知道,特区的建立已有20年,其政策性效应已经释放殆尽。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特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光凭优惠政策已不足以吸引投资者了。
第三,特区之所以建立,主要是基于它的地缘优势。香港是国际著名的转口贸易港,加工工业和金融业都非常发达,深圳得其地利,发展工业、商贸和金融业,是充分利用了香港的优势;澳门则是娱乐城,与其毗邻的珠海如果也把重心放在发展工业、商贸和金融业上,则不能充分发挥澳门的优势,是对澳门这一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珠海的三大资源优势都不支持工业商贸城的定位:经济特区的特殊地位已不能成为发展工业和商贸的优势,毗邻澳门的地缘优势又不能被有效利用,20年来投巨资发展起来的优美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如果将珠海定位为工业商贸城市,等于低效利用珠海资源。
用浪漫情调重塑珠海
以下笔者想谈几点对珠海城市定位的个人设想。
在笔者看来,“旅游休闲度假”的定位反映了珠海的资源优势,有它合理的一面,不足之处是这样的概念太过宽泛,没有准确地定到点子上。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没有到可以什么都不干来休闲的地步。再说,青岛、大连、惠州等地的环境也不错,也是“花园式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因此,光是“花园式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定位不足以确立珠海的独特地位。我们应该顺着这条道路往前走,将这一定位进一步升华,找出准确的定位。
珠海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又有"百岛之市"的美称,而"有多少岛屿就有多少爱情",海岛、沙滩常常与浪漫和爱情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珠海市内还拥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以"情侣路"命名的长达十几公里的海滨情侣路和象征爱情的"珠海渔女"雕像;珠海环境之优美更是举世公认,并被联合国授予"全面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被认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景色如诗如画,空气清新得可以罐装出口,情调之浪漫温馨确实无以复加。
如果我们将珠海的城市定位为“世界婚礼文化名城”,这样就可以使珠海现有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并可巧妙利用现有资源低成本增加一些新的旅游景点,比如,给情侣路注入情侣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世界情爱史诗雕塑画廊”,在海岛上建设“爱情岛”,利用石景山和“珠海渔女”设立“海枯石烂”景点,利用口岸广场建设“世界婚礼大广场”,利用西区大片土地建设“世界寻梦园”等等,将珠海建成专门用来举行各种婚礼婚庆的胜地,系统开发婚庆市场,着力营建婚礼文化,将婚礼婚庆产业化。以此为突破口,可以带动珠海旅游休闲度假和整个经济的全面发展,让珠海以独一无二的鲜明特色屹立于世界名城之列。
启动“百万移民工程”
珠海最缺的竟是人,而中国最多的正是人!百万移民到珠海,就地取材就地解决。但是,珠海人会说了:我们天天在搞招商引资,对有钱的投资者我们从来没有限制;你搞百万移民工程,民工们都进来了咋办?
但是,你光想让有钱的老板来珠海,让珠海成为“富人的特区”,能做得到吗?投资者是来赚钱的,珠海没有人气,光有投资者,那投资者去赚谁的钱呢?不能让投资者赚钱,投资者能来吗?即使来了还不是又得走吗?珠海成得了“富人的特区”吗?
百万移民工程的移民首先要有合理的人才结构:投资者、专业人才、普通劳工要有合理的搭配;各个产业、各行业、各专业、各工种要有合理的比例。而不是一味地只招商引资,光要投资者,或只要高级人才,一概排斥蓝领工人,包括民工在内。否则,全是诸葛亮在那里坐而论道,没有臭皮匠钉鞋不成,反过来全是臭皮匠,没有诸葛亮指点江山、指点迷津也不成。
百万移民工程的移民安置还要有合理的地区分布,而不是全部放在市区。珠海有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绝大多数岛屿迄今还荒芜人烟;珠海西区更拥有100多平方公里平整的土地,基本上也还处于荒芜状态。百万移民将在这些岛屿、大西区和市区之间进行合理的布局。
百万移民工程还要有序地进行,人员不是一窝蜂地拥进来,而是要有步骤地引进来,根据珠海的能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珠海现有的能力不是容纳不了更多的人,恰恰是可以容纳也需要容纳更多的人,何况随着人气增加、经济发展,容纳能力也会随之增大。
我的想法也许只是“天外来客”的遐想。但愿能引起珠海人的更多思考——珠海需要用创造力和想像力打破今日之“闷局”,新珠海首先需要观念和战略的巨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