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君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不能自己带孩子,后来,我送她去了全托幼儿园。最近,一个朋友非常忧郁地问我,全托好不好?
据他说,他小时候父母远在部队,只好送去全托,当时他无比痛苦地站在楼顶的天台上威胁父母:“送我去全托,我就从这儿跳下去!”作为军人的父母当然不吃他这一套,该全托就全托。回想这段往事,他依然觉得十分痛苦。
如今轮到他“策划”送儿子去全托了,他的妻子外派香港,他工作也忙,没法每天接送孩子。看到我的孩子欢天喜地地去全托幼儿园,他也动了心。
记得当初决定送女儿如如去全托的时候,首先过不了我父母那关。我因为工作关系,不能按时接如如上幼儿园,不得不请父母帮忙。退休在家的老两口,正在含饴弄孙的兴头上。中国传统的父母以帮孩子养育下一代为己任,不辞辛苦,实在精神可嘉,但所谓隔代宠也非常严重,似乎为了弥补自己年轻时工作繁忙。对孩子照顾不到的遗憾,便把第三代宠得无法无天。当时,我眼看着女儿变得娇骄气盛,在家像皇帝出门像绵羊,无奈之下,认定唯一改变现状的办法就是送她去全托。
女儿在街道幼儿园出的那起事故促使我下了决心:一天午睡时,她被边上的孩子咬破了整条右臂和半边脸,留下两块疤,过了好久才消退。可她非但不主动告诉老师,老师问时,居然还帮肇事的小朋友隐瞒。女儿胆怯到如此地步,我痛心之余,决心非送她去全托不可,让她离开外公外婆的保护伞,独自面对外面的竞争世界。
我父母说,如如不是孤儿,干吗不留在家里,要不就是你们嫌弃我们带得不好,让闻者心酸。然而现代的年轻父母都是极有主见的“狠心肠”,我的同学朋友鼓励我忽视亲情的羁绊,相信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
事到临头,如如又不干了。她最大弱点是怕黑:天一黑,就习惯找外婆,没有外婆在身边,就哭闹不休。好几次,她哭着求我不要送她去全托。可是我那种不容商量的态度,让她明白惟有接受现实。终于有一天,她说,不就在幼儿园里睡4个晚上嘛,还可以在家里睡3个晚上呢!我马上大加鼓励,大肆宣扬那家幼儿园一个多么美丽的儿童乐园,进去后可以天天玩个够。
虽说接受了现实,但每个星期一的早上,临别的那一刻,看着幼小的孩子突然凝重起来的表情,还有那红红的眼圈,我的心就软下来了,我曾经沿着幼儿园的围墙走了好几圈,直到看不见我的孩子才离开。
老师一再关照不要在全托期间去看孩子,我想:别的家长能狠下心来,自己为什么就做不到呢?何况那样对孩子并没有好处。
两个月过后,我的“全托疗法”果然见成效了,如如变得大方开朗、说话有条有理,还学会更多的儿歌,懂得了更多的常识,也开始与小朋友广泛接触了,还留电话号码给别人。最关键的是,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增强,临睡前懂得把自己脱下来的衣服叠好,钻进被窝就睡 ,不像以前,非要外婆陪,非要吃点什么,非要什么玩具抱着,非常难伺候。
如今,如如已经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了,依然住读。有人说,全托的孩子会很孤独,劝我改回走读。我非常郑重地征求了如如的意见,可她说喜欢全托的生活,因为可以和许多小朋友朝夕相处,尤其在晚上临睡前,说说笑笑,非常快活。这我可以想象,因为在自己的学生时代,我也曾经向往过一群女孩子住在一个房间,畅谈半夜。我问如如,你们谈些什么?她始终不肯告诉我,我知道她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了,在这样幼小的年纪就结下的友谊,在人的一生中,多么的弥足珍贵。
所以,当朋友问我全托好不好时,我说,女儿在同龄人的天真世界里生活,是幸福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像我一样心安理得。
安安的妈妈李微对我说,有一天,老师把她找去学校,给她看了安安的作文,孩子写道:“我很寂寞,在幼儿园的时候,每次妈妈走后,长长的一个星期,我总是盼着星期五快点到,要不就盼着生病,这样我就可以回家了。现在,我读小学了,我还是觉得寂寞。”所以李微一再要我把女儿接回来,说再也不能全托了。
其实,安安是一个十分内向的女孩子,她上的第一个全托幼儿园采取比较传统的教育方法,乖,是老师对孩子的最大要求。李微毕竟是受过现代教育的母亲,她不满足于自己的孩子仅仅听话而已,于是折腾着给安安换了一家培养孩子现代意识,要求孩子敢做敢说敢顽皮的全托幼儿园。安安已经适应了原来那所幼儿园的风格,老师也挺喜欢这个乖巧的孩子。接着的那家幼儿园的老师鼓励她要敢于与其他小朋友“争”,她觉得疑惑,感觉到这儿的老师没有原来的老师那么喜欢她了。
李微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一定要找适合孩子性格的幼儿园,看孩子能不能接受那儿的教育风格,能,就是做加法,否则就是减法。
编后记:
亲爱的读者,你思考过“要不要送孩子去全托”这个问题吗?请把你的经验、反思、困惑、难处告诉我们,让我们在贴心的交流中,对这个问题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感悟。
来信请寄:上海市铜仁路88号甲《为了孩子》编辑部 邮编: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