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利 张校伟
87式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营属破/杀结合的多用途武器。它具有精度高、杀伤范围大、机动能力强等特点,不仅可以直接瞄准射击,还可对敌遮蔽阵地后的目标实施间接瞄准射击,毁伤敌方人员和火器,形成支援步兵分队行动中新的"拳头"火力。自我军批量装备该武器以来,由于装备时间短、实战检验少、相关教材匮乏、训练经验不足等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部队的战术合成训练。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自动榴弹发射器,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成为当前一个极为突出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与大家商榷。
依托阵地,合理配置战斗队形
榴弹发射器分队通常配置在作战第一梯队战斗队形的翼侧、侧后或中间的间隙位置,成一线展开,武器组的间隔一般为10~20m。其阵地无论是预先确定的固定阵地还是在展开地区指定的临时阵地,都要争取做到:有良好的视界和射界,在射向弹道内无障碍物;当射击阵地出现前后重叠时,应当标定相应的高低禁射角;实施间接瞄准射击时,阵地与遮蔽物之间的距离,应当大于遮蔽物高度的一倍以上。
进攻战斗中,无论采用哪种队形,都要力求能交替前进,轮换射击,形成能攻易守的火力整体。
防御战斗中,要成一线或有重点的纵深梯的地配置战斗队形。其配置方式为:小组内各发射器相对集中,排内相对分散。这样既便于集中火力和相互支援,又便于指挥和保存自己。
多法并举,统一组织火力配系
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一般是在中、近距离上进行射击,能有效地弥补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白。由于这种武器本身的局限性,在组织火力时,就应纵览全局,多法并举:一是把自动榴弹发射器的火力与步机枪火力、反坦克火力、防空火力有机结合起来,构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火力配系。二是给每具榴弹发射器划分基本射击地段和补加射击地段,使其火力能相互交叉,力争达到直射、曲射、侧射、斜射等相结合。三是确定多种射击方式。自动榴弹发射器对敌轻装甲目标一般采取单发发射;对小群目标,通常采取班或排集火射击,以连发发射进行压制和杀伤;对敌集团目标,通常采取拦阻射击的方法,以适宽射向、散布射等杀伤敌人。
选准时机,掌握最佳开火距离
自动榴弹发射器的表尺射程600m,最大射程为1750m;使用杀伤榴弹和破甲杀伤榴弹时,有效杀伤半径分别大于11m和5m。它作为近距离战斗武器,虽然在较近距离或在直射距离内开火命中率较高,杀伤范围较大,但因存在射击姿势较高、无装甲防护、人员集中易暴露等缺陷,如果过于强调抵近射击,一是会减少射击机会,贻误战机;二是机动转移的次数会增多,暴露的机会增大,易被杀伤。如果在较远距离内射击,易开火过早,命中率降低,不易首发命中,并会过早地暴露射击阵地。因此,为求得最佳射击效果,就要正确地判断、灵活地掌握开火的时机和距离。一般为:敌步兵下车未展开、较混乱时(距前沿阵地700m);小股人员在障碍物中开辟通道时(距前沿阵地200~400m);坦克引导步兵接近障碍物和通过通道时(距前沿阵地200~600m);敌机在我防御阵地附近低飞、悬停或机降时;另外,自动榴弹发射器配置在步兵分队间隙、翼后或在分队后方进行超越射击时,应在目标和分队之间留有安全角,以防止误伤。
灵活使用,突出打击重点目标
根据部队装备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数量,分队指挥员欲灵活地对其掌握和运用,战斗中就要做到:一是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增强分队的突击力量,切忌平分火力或单具组使用。二是根据时机分配火力。一般情况下,进攻中前沿少用,纵深多用,因为敌前沿防御目标经我方多种火力破坏后,残存的目标用步机枪火力基本上就可以消灭,而纵深战斗情况变化大,可能会出现有遮蔽物、较隐蔽的、步机枪火力不容易摧毁的重要目标等,此时,使用榴弹发射器效果最佳。三是可适时机动使用。战场情况复杂多变,为应付突然情况,可适当保留少量预备力量;另外榴弹发射器随主攻分队完成歼敌前沿支撑点任务后,可转隶给二级梯队继续使用。四是突出打击敌重点目标。战斗中要把榴弹发射器作为打击敌重点目标的武器,如:杀伤和压制集群目标、火力点;消灭坦克引导或遮蔽物后的有生力量;打击低空飞机、直升机和伞兵等。
密切协同,积极配合战斗行动
榴弹发射器分队要与步兵分队之间相互积极配合,密切协同:一是在支援步兵分队攻击时,榴弹发射器分队应以准确、猛烈的火力保障步兵分队顺利冲击。当步兵分队突破敌前沿时,榴弹发射器应迅速跟进,支援步兵扩大战果。在遭敌装甲目标和火力点袭击时,应以准确的火力进行压制和摧毁。二是在支援步兵分队防御时,应在有利位置切断敌步兵与坦克间的联系,消灭敌步兵,并掩护步兵反坦克武器摧毁装甲目标。◆(编辑/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