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出来的伙伴

2001-07-23 15:42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1年11期
关键词:伙伴大人小伙伴

蓉 儿

当你看到自己的孩子一个人正津津有味地在房间里来回奔跑,却向你解释说他正在和朋友玩开飞机的游戏时,你千万别太惊讶,因为出现想象中的小伙伴,在2-5岁的儿童中是一种极普遍的现象。

在幼儿眼中,这个伙伴完全听从自己的指挥,满足自己的要求,从不拒绝也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孩子常会以自言自语的方式与想象中的那个生命——可能是只小狗,也可能是和自己一样的小孩儿交谈、倾诉自己的苦恼、炫耀自己的新本领……可就在孩子自我陶醉的同时,做父母的也许开始担心了:自己的孩子并不缺少平时一起玩的小朋友,怎么还需要一个想象中的小伙伴呢?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担心孩子的神经是否出了问题。

其实,在童年的某一阶段,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有这类现象,多在2岁半至3岁时第一次出现,一般会持续2-3年,5-6岁时渐渐减少直至消失。有些孩子也明知没有这个想象中的朋友,且常向父母否认,但用它试探与检验是否可以做大人不让他做的事;受成人责怪时,由它做自己的“替罪羊”;用它作为发泄(愤怒、焦虑、害怕等)感情的对象和安慰者;还可能使它成为自己孤独烦恼时的朋友,可以赶走大狼狗或床下的恶魔等。有些孩子也许只是偶然出现想象中的小伙伴,而有些孩子不仅经常求助于这个伙伴,还给它取特定的名字,安排有特定的坐椅,认为它有着和自己相似的爱好和习惯等。那么,这种想象出来的小伙伴对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会有影响吗?

研究表明,这类孩子在现实中反而拥有更多的朋友,显得健谈、富有创造性、独立性,也能与他人愉快合作、相处融洽。他们完全能区分现实与想象中的小伙伴,但似乎更喜欢和想象中的小伙伴一起玩。事实上,那些有创造性的成功人士中,小时候也常有这种想象。

可见,想象中的小伙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父母不必为此担忧,但仍需“把握”以下几点:

●让孩子尽情地享受与想象中的朋友作伴的乐趣,不要训斥与干涉。其实想取消他们想象中的伙伴是不大可能的,若严加禁止,孩子反而把它作为秘密隐藏起来。

●对于孩子想象中的伙伴,家长应欢迎和接受,而不是批评,否则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如尊重孩子的提议,吃饭时给一套餐具和座位,睡觉时给个小枕头供“小伙伴”用。不过,父母也不能以此来哄骗孩子与大人合作,不能说“今天表现很好,让你与小伙伴玩”之类的话。

●不能让孩子利用假伙伴来躲避责任。若孩子自己不小心损坏了器物而又不敢承认,却说是别人干的,想推卸责任,大人不可支持这种行为,应耐心劝导孩子讲出实情,认识到自己的失误。父母的态度要冷静、坚决,但切忌粗暴、责骂。

●逐步把孩子的想象力转移到其它方面,鼓励他多与真实世界中的人和物玩。家长不妨也多与孩子亲密接触,诱导他说出自己的情绪,用适当的方法来发泄各种情绪。为满足孩子的想象力,还可以让他多读些书、多听故事。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活动的多样化,大人可试着“忽视”想象伙伴的存在。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忘掉假伙伴,习惯正常的社交。

●注意是否有异常表现。若孩子过分沉溺于和想象中的伙伴游戏,甚至拒绝与人交往,并有退缩行为、不高兴等表现,应及时向儿童精神卫生专家咨询。

图/孟石初

猜你喜欢
伙伴大人小伙伴
伙伴
新伙伴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我和我的小伙伴
我的好伙伴“苍苍”
我的小伙伴
“小伙伴”等十七则
如果没有了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