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良方还是毒

2001-06-25 15:19欧阳觅剑
南风窗 2001年6期
关键词:雇员裁员经济

欧阳觅剑

现在流传一个小故事:一个雇员被叫到公司主管的办公室,主管对他说:"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是愿意先听好消息呢,还是先听坏消息?"雇员说好消息。主管说:"你今年冬天可以常去滑雪了。"雇员立刻明白了,坏消息就是"你被解雇了"。

这个小故事确实是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特别是美国经济形势的生动描述。

去年年底,通用汽车宣布将裁减10%的员工,预计有约一万名员工就要失业。

1月份,朗讯科技宣布将裁员1.6万人,相当于员工人数的15%。

1月11日,加拿大北方电信公司宣布不久将裁减4000名员工。

2月8日,搜狐表示将在今年内裁员10%,即将从524名员工缩减到470人。

3月9日,英特尔公司宣布,将裁减5000名员工,相当于员工总数的6%。

3月16日,康柏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5000人。

3月19日,韩国大宇汽车公司宣布,将裁减其海外4.6万雇员中的6500人,此前它已经在国内裁员30%。

3月20日,甲骨文宣布将裁减866个工作机会,占其员工数的2%。

3月28日,迪斯尼公司宣布将裁员4000名,占其在全球范围的12万名雇员的大约3%。

3月28日,中华网宣布决定裁减400余名员工。

3月30日,松下电器产业公布了重组日本国内家电销售和流通部门的计划,该计划将裁员5000名职工。

4月11日,雅虎公司宣布将裁员12%。

4月16日,思科系统公司宣布计划裁员8500人。

4月20日,爱立信又计划裁员1万人,裁员总数达到2.2万人。

4月25日,联合利华公司宣布裁员8000名。

……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老牌的巨人(如通用汽车)到新兴的强者(如雅虎、甲骨文),从北美到亚洲,裁员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席卷各个企业。裁员意味着什么呢?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对于被裁的员工来说,失业确实是个坏消息,但是在经年累月的加班之后,能获得一段休息的时间以调整自己也确实不错。对于企业,对于经济整体而言,裁员又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却还没有获得充分的信息对此做出判断。

经济整体:衰退还是紧缩?

裁员的风潮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而在此之前,美国经历了近10年的经济高增长。但也就在2000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达到了顶峰,开始直线下坠。2000年第二季度,美国的年增长率是5.6%,到第三季度就下降到2.2%,到第四季度更是下降到1%。全球经济增长也开始出现逆转,欧洲、日本、拉美、亚洲的增长率都开始下降。

面对经济增长的减速,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和全球即将陷入10年以来的第一次经济衰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现在的情况很像90年代初的日本,虽然美国的制度和经济基础都比日本好,不致像日本那样一蹶不振,但是衰退的威胁却是存在的。摩根斯坦利的经济学家认为,即使在这个信息时代,经济周期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真实经济的调整并不能像信息的传递和金融资本的流动那样快,它有自己的节奏和脉搏。他们认为经济会经历一个"U"型,复苏不会很快到来,而是要经历一段衰退。美国商业库存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需求,这迫使产量下降;而存货调整和清空的周期还很长,因此产量的上升以及经济的复苏也不会很快到来。美国信息产业的急剧扩张导致了劳动和投资的过剩,这一度刺激了用户群体的壮大,产品能被市场消化掉,所以它的负面效应没有显示出来,但是现在用户对产品的更新升级没有太多的兴趣,这种卖方驱动的经济也就要遭遇危险。这些过剩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体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经济并不会衰退。这种观点以美联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官方组织为主力。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认为信息技术确实改变了经济形态,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现在生产力的增长仍然很快,因此经济减速是有限度的,他相信美国经济很快就会反弹,只要经济政策适当,美国就不会陷入经济衰退。为了促使经济早日反弹,格林斯潘一再降息,以刺激投资的增长,同时也表示支持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这种乐观的观点得到了美国商业部4月27日公布的数据的支持,数据表明美国第一季度GDP的增长率为2%,这远高于经济学家所预测的1%,也比去年第四季度的1.1%高。很多人预计,美国经济将经历一个低速但确实为正的时期。要有连续两个季度的GDP下降才能称为经济衰退,因此美国的经济只是紧缩而不是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也持相同的观点。

经济到底只是紧缩还是陷入衰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才能看清楚。但是,争论双方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他们都认为经济已经过剩,这种过剩首先通过存货的增多表现出来。双方都认为经济需要调整,分歧在于调整的速度。那么,企业又是如何面对经济的调整的呢?

企业:末路还是新生?

正是在存货过剩,经济减速的形势下,企业开始裁员。

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裁员是不明智的。Bain & Company咨询公司就是这种观点的提倡者,并且将这种观点付诸实际,即使在现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个公司也不裁员。他们认为,企业可以通过缩减开支,降低员工工资,给员工放长假等方法渡过暂时的难关,所有员工的工资减少10%与裁减10%的员工,效果是一样的,但是裁员却会带来一些灾难性的后果。裁员是短期行为,裁员的企业在经济复苏后又要招回原来裁掉的员工,企业在裁减再聘的过程中要遭受更大的损失;而且人才难得,裁掉的员工还不一定能再招回来,企业在经济复苏后的重新扩张就要因为缺少人才而延迟;裁员还使企业在劳动市场上声誉受损,应聘者在选择时对裁员的企业会心有余悸。

如果事情真按这种分析发展,那么就不会有企业裁员。事实却是企业裁员依旧在继续。原因当然不是这些企业不够理智,那么,企业为什么要裁员呢?

一种情况是企业遇到的不是暂时的难关,而是永远的难关,也就是企业看不到希望。企业预期经济低迷不会在短期内结束,企业不可能恢复元气,更不可能扩张。这种企业根本没有准备把裁掉的员工再招回来,没有想恢复到以前的规模,企业就此没落下去。这种企业一般都是小企业。那种裁员占到企业员工总数30%,甚至70%,裁员与减薪同时进行的企业一般就是这种情况。有些企业甚至在裁员之后就倒闭了,这是很多小网站的出路。

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裁员并不仅仅是为了渡过难关,而是为了维持企业的股票价格。经济减速导致了股市的低迷,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都直线下跌,几乎所有的股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企业裁员可以降低成本,可能有利于企业在股市的表现。但很多企业裁员之后,股价也应声而跌,说明以裁员换股价并不是个好办法。这种企业裁员比例一般在10%左右,这个比例可以使股东们对企业的盈利有信心,又可以使企业的生产不受太大的影响。

还有一些裁员是为了企业重组。在1993年到2000年间,美国知识工人就业量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增长,而其他职业领域的增长率只有1.0%,这么快速的增员很难说是企业经过慎重考虑的。企业在扩张的时候充满信心,即使当时市场需求不足,也相信企业能通过努力将市场开拓出来。到了经济低迷时期,企业认识到,某些业务确实需要收缩,而一些新的业务则需要开拓。正好趁经济低迷的时机,将冗员裁减掉。节省下来的开支,可以用于企业开展新的业务,招聘新的员工。这种裁员是迟早要进行的,只是在经济低迷的时期企业更容易看清楚,而且在这个时期裁员的阻力也更小。这种企业往往在裁员的同时也在进行扩张。雅虎在4月11日宣布了裁员计划,同时也透露出将收购澳大利亚的拍卖网站Sold.com。这表明雅虎通过裁员欲达到业务调整的目标。

统计表明,尽管裁员的案例接连发生,但在2001年第一季度,美国平均每个月也在新增11.4万个工作机会;平均每个雇员每星期的工作时间也增加了0.1%,这增加的劳动时间等于30万个雇员的工作量;雇员每小时的收入也平均增加了0.4%。如果企业因为陷入末路而裁员,那我们看到的应该是到处找不到工作,劳动时间减少,平均工作降低,而现在事实正相反。这说明,调整性裁员是这次裁员的主流。

这次裁员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大企业裁员多,小企业反而是这次裁员的受益者,大企业的裁员使它们在劳动市场上更容易招收到合适的人才。二是美国裁员的企业多,虽然裁员几乎是全球性的,但美国的企业扩张最快,裁员也就多。三是信息技术企业裁员多,甚至已经称为裁员的主力,它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最风光,在裁员中也最抢眼。

裁员风潮会不会波及中国

从现在各方的反应来看,这次裁员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很大。中国的本地企业中,信息技术企业其实并不是很多,这对于整个就业形势影响不会很大。那些跨国公司裁员主要是为了调整,而它们在中国的业务并没有太大的扩张,有些甚至才刚刚开始,它们在中国的计划应该是更大的扩张,而不是收缩,因此它们不会在中国大幅裁员。思科和摩托罗拉就表示不会在中国裁员。现在知道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裁员的案例是朗讯在中国裁减200人,占其中国员工总数的4%,而朗讯的裁员计划是全球裁减15%,裁员的原因是朗讯中国公司重组。跨国公司知道在亚洲国家人才难得,不会轻易进行裁员的。

但是,这股全球性的裁员浪潮对中国就业市场的滞后效应会以怎样的方式展现出来,现在还不得而知。起码,这一个不断增长并被外界普遍看好的市场,从投入以及成本的角度综合思量,跨国大佬们还不至于跳墙。

经济整体:立竿见影

还是饮鸩止渴?

对于经济整体而言,可以说所有企业的裁员都是一种调整。

理性的企业看到了存货的增加,就采取裁员的办法,降低生产量,使存货减少。裁员已经减少了存货,生产开始回升,经济又开始好转。美国2001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达到2%,华尔街很快对这个增长率做出了回应,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17.70,至10810.05;纳斯达克指数上涨40.80,至2075.68。似乎裁员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实际上,美国经济第一季度的增长固然与存货的减少有关,但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另外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在第一季度消费支出的增加,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7.0,高于预测的104.1,这种增加可能是由那些没有被裁掉,工资反而有所增加的雇员带动。二是美国净出口赤字的减少。

这个增长率还只是反映了裁员的正面效果,裁员对经济整体的全部影响要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才能显示出来。裁员的负面效果已经发生作用了,裁员削弱了消费能力,密歇根大学的一个教授通过调查预计美国的消费支出将会降低,进口的减少正表明消费能力的下降,而美国经济增长的2/3要归结于消费支出,这意味着美国经济仍有减速甚至衰退的危险,裁员形同饮鸩止渴,使经济形势更加扑朔迷离,摩根斯坦利的预计可能就要变为现实。反过来,经济形势的恶化又必然会影响到每个企业,现在它们对经济还充满信心,裁员都只是调整性的,但到了那个时候,企业可能就要在悲观失望中裁员了。裁员解决了一时的问题,却带来了更严重的问题。

裁员是一剂药,它是不是真能医治经济减速呢?它是良方还是毒药呢?但是,各个企业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为了解决各自的问题,它们已经纷纷服用了这副药。这副药的效果等到裁员的全部效果在经济中显示出来的时候就能看到。□

猜你喜欢
雇员裁员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人人车“暴力”裁员
浅谈海外项目当地雇员管理和风险处理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香港破产机制中的雇员权利及其保障
惠普增加裁员5%
台媒:美企CEO薪酬是雇员300倍 迪士尼差距最大等4则
人的需要、礼物交换与自愿性雇员福利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