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人收藏成癖

2001-06-14 05:12陈逸博
收藏 2001年3期
关键词:邮品电话卡法郎

陈逸博

在巴黎逗留期间,曾有幸结识了几位非常不错的朋友。

虽然他们中有男有女,年岁相差也很悬殊,但都有着开朗而幽默的性格,并且业余爱好也几近相同,那就是酷爱收藏。

他们中年纪最长的一位,已经快七十岁了,可精神矍铄,非常健谈。特别是当有人提起集邮时,他能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讲上半天。虽然我对这些并不在行,但总是静静地听着,从不打断他的兴致。所以每当见到我,谈话的内容都离不开邮票。有一次他还特意邀请我去家里,看他刚刚收集到的“宝贝”。

巴黎的邮票市场我曾去转过。就在最有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尽头的马里尼方角。距总统府仅一街之隔,占地面积不大,每周也只有星期四、六、日才允许开市。但到了那一天,太阳刚刚露头,这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有的开着自家的拖车,周围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整版邮票。在阳光下,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显得非常鲜艳夺目,招徕了不少人驻足观赏。零零散散的小贩有几百个,他们的气派虽不大,但也像商量好了似的,一张小凳,上面整齐地码放着几本集邮册,最上面有一把小镊子,是专门用来取放邮品的。如果感兴趣,你可以到任意一个摊位前翻看。

我边走边看,顺手翻了几个人的邮册,发现他们各有特色,甚至主题还很鲜明。有的专门集藏与体育有关的邮票,有的专门集藏动物邮票,有的则是以植物为主要对象。还有的分类更细,小猫、小狗、著名建筑等等。一位专门收集足球邮票的小伙子,还热情地告诉我,自从法国夺得世界杯以来,他的生意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每次光是卖给外国旅游者,赚到的钱就足够他潇洒好几天的。得知我是来自中国,他立刻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起美国女足世界杯的盛况。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居然还能一口气说出好几个中国女足主力队员的名字。看来体育比赛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真不小。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位专门热衷名人邮票的老兄,把他收集的“世界名人”翻给我看。那里面我国发行的纪念名人的邮票占有相当比例。他一面指给我看,一面还振振有词地讲解着。我听他讲得头头是道,就问他是否到过中国,可他却两手一摊,双肩一耸,遗憾地摇了摇头。

这里也有人专门收集一些古老的,甚至是错版的邮票,此类邮品的身价都很高。例如,一枚纪念哥伦布的邮票上,这位航海家手上却拿着望远镜。其实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望远镜是在他死后一个世纪才发明的。还有1937年发行的一套邮票,画面上竟然把迪卡尔的名著《方法论》,写成了《讲话方法》。这对于一直以迪卡尔主义自居的巴黎人,简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最后当局不得不立即下令收回。据说,巴黎一位企业家是“古典”邮品的爱好者,他收集到两枚1851年拿破仑政变之前当法兰西总统时的邮票,单枚市价已超过了40万法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集邮当成了一种长期的投资。据朋友讲,1904年发行的邮票,在以后的90年时间里,价值长了80倍。而同一时期,巴黎人的收入却只增长了4.9倍。他曾经指着一枚1959年发行的,10法郎面值的《云鸟》邮票,得意地告诉我,现在这枚邮票的市价已超过了400法郎。这就难怪有那么多的人乐此不疲。

除此之外,集徽章也深得这里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据说,这股热潮起源于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当时,有许多人曾为自己能够拥有一枚奥运纪念章而备感自豪。事事都爱出风头的巴黎人,自然也不会甘心落后。很快,一股“集徽章”的浪潮席卷了巴黎,还逐步蔓延到了法国的其他地区。几年前,巴黎举办的国际徽章博览会,吸引了几十万人参观。许多与此相关的俱乐部应运而生,电视台还开辟了专题节目。我一位深谙此道的朋友,见我兴趣很浓,还特意带我到位于科马丁大街的罗曼餐厅参观。据说这里的老板是收藏最多的人,至少有1万多枚各式各样的徽章。一进门就可以看见,沿墙摆放的一溜大玻璃柜中,挂满了形态各异、做工精细的徽章。军功章、纪念章、金属的、塑料的,看得人眼花缭乱。其中最让我惊喜的是,这里还有好几枚毛泽东像章。

老板人很开朗,他每个月的几个固定日子,都要接待来自各地的爱好者,到此相互交换藏品。其中的大多数,价钱并不算贵,从几十到几百法郎不等。据说,价格最高的达到了近5000法郎。那是一枚用纯金镶嵌钻石做成的科威特地图形状的纪念章。而最难集齐的,要数可口可乐公司陆续出售的230枚徽章,至今,全巴黎也仅一人拥有,在整个欧洲都很罕见。朋友在这方面也曾下过一番功夫。她告诉我,为了收齐一套麦当劳快餐店分期推出的徽章,不得不在一个月内,天天啃汉堡包。想想自称美食家的巴黎人,为一枚小小的徽章,竟然如此委屈自己,倒让我觉得既好笑又不解。她却非常认真地说,这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不需要很多语言,共同的爱好能让大家相互了解。

如果是这样,那么,几年前这里集电话卡的人,简直可以说是在竞争了。据说最初这些被遗弃的电话卡,只是那些流浪汉和无家可归者捡来,到专门地方换啤酒喝的。谁知,此风一起,大批的人加入到了集卡者的行列中来,其中还不乏西服革履的白领。我的那位年轻朋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常常等天黑后,就挨个电话亭去搜寻,有时一走就是好几个街区。还经常抱怨说,因为干得人太多,现在越来越难找了,便不得不厚着脸皮,跟在打电话的人后面,低声下气地软磨硬泡。还有一次,为捷足先登,没等打电话的小姐挂断,就冲进电话亭。吓得那位小姐喊来了警察,经再三解释道歉,才算免了一场官司。但最让他得意的是,拥有一整套价值不菲的“精品”。那是1986年发行的,一套8张电话卡,由4位著名画家亲自设计,风格独特,装帧精美,上面还有画家的亲笔签名。由于仅发行了180套,其“紧俏”程度可想而知。据他说,现在每张当时价值90法郎的电话卡,都可以卖到1~3万法郎。他说得喜笑颜开,我听得瞠目结舌。没想到,一张废弃的小卡片,在短短几年内,身价却能如此“飞黄腾达”。

巴黎人的“收藏癖”还远不止这些,各式各样的酒瓶子盖,儿童玩具火车,旧报纸杂志……甚至有人专门收集报废的破旧汽车零件,然后用它们攒出各种造型,并美其名曰“雕塑”,还举办展览,供人们参观。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猜你喜欢
邮品电话卡法郎
只能用一个轮子
家庭服务卡
探月三期拉开序幕 航天邮品记载辉煌
探月三期拉开序幕 航天邮品记载辉煌
探月三期拉开序幕航天邮品记载辉煌
探月三期拉开序幕航天邮品记载辉煌
12年收藏电话卡7万张
产后去世
10法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