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任建民
拜读了贵刊总90期《“长城”币不具有投资价值》一文,谈几点不同的看法,与爱好者探讨。
首先,文中将新中国发行的所有硬币,分为试制币、普制流通币和流通纪念币三种,笔者不敢苟同。根据笔者所知,新中国发行的所有硬币,应分为纪念币和流通币两大类。其中纪念币又分为贵金属币(即金银币)和流通纪念硬币(可用于流通)。而文中提到的试制币,均属纪念硬币的范畴。
而流通硬币,大致有三个系列:一是1955年开始铸造,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面值为1分、2分、5分三种铝镁合金硬币,爱好者一般称铝质分币;二是1980年4月15日正式发行面值为1角、2角、5角、1元四种铜锌、铜镍硬币,爱好者一般称“长城”套币;三是1991年铸造,1992年6月1日发行面值为1角,5角,1元三种新版硬币,爱好者一般称“三花”硬币,即“菊花”、“梅花”、“牡丹花”。
在流通硬币中,又有普制流通硬币与精制流通硬币之分。普制流通硬币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种硬币,它在流通领域被广泛使用。而精制流通硬币有所不同,它是采用特殊的铸造工艺加工而成,表面非常光亮清晰。装帧成册。
1979年我国首次将该年份的1分、2分、5分三种铝质分币装帧成册发行。其后又有极少量的精制流通硬币发行,如1981年版,1982年版,1983年版,1984年版,1985年版,1986年版的“长城”套币,其中包括同年份的三种铝质分币,这些装帧成册的流通硬币的发行,是当时为了旅游观光者购买需要而生产和发行的,具有收藏和纪念意义。
其二,文中提到的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1979年版至1986年版共八种版别的“长城”币,是不正确的。“长城”套币的版别是从1980年版开始的,它的发行时间是1980年4月15日,而不是1979年,更无1979年版别的“长城”套币。迄今为止,其发行七种版别的“长城”套币,而不是八种版别。
其三,“长城”套币虽属流通硬币的范畴,但有的版别从一开始就被钱币爱好者收藏,在流通领域很少流通。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7月1日就停止了“长城”套币的流通,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停止流通的硬币。
“长城”套币作为流通硬币的特殊品种,特别是几个版别的精制套币,在市场上很难见到踪影,而1986年版的“长城”套币,已是有价无货。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藏队伍不断扩大,收藏新中国流通硬币的人会越来越多。虽然目前“长城”套币的价值多在千元以上,但随着人们的收藏意识的不断增强,想收集一套新中国流通硬币的人也会增加,社会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增大,回过头来再看“长城”套币,相信它的投资前景会更好。
责编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