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志军
“影青瓷”是宋、元、明初几个朝代在数百年间以江西景德镇窑场为中心所烧制,并影响到江西省的南丰、吉州等地及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广大地区的一个著名陶瓷品种。甚至在河南禹县钧瓷窑场中,也发现有宋代时用当地的原料、工艺仿烧的具有北方特点的“影青瓷”。
各地所产的“影青瓷”,根据其所采用的原料、制作工艺和烧成方法的差异,所烧制出的“影青瓷”在胎质、釉色、纹饰等方面虽各有千秋,但其品质高者,首推江西景德镇窑所产“影青瓷”。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亮洁、胎质坚硬细密、色泽温润如玉,常在器内壁划有精美的纹饰,纹隙内、足根处积釉呈色略深,映出青色的纹饰。
影青瓷在宋元时期叫“青白瓷”,史料中多有记述,如耐得翁《都城纪胜》中记载当时平津桥沿河有“青白碗器铺之类”,元末明初人汪大渊著《岛夷志略》中载有用青瓷器等物进行对外贸易的情况。
“影青”一词,始见于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书中说:“青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
宋元影青瓷采用瓷石、瓷土两元配方,釉中含铁百分之一以下,用1200度左右的高温还原焰烧成,白度达百分之七十,瓷器烧成后胎质坚密洁白,釉色晶莹明亮,透光性强,胎骨轻薄,有时一个直径19厘米左右的宋代影青刻花大碗,其近足根最厚处胎骨只有5毫米,口沿处胎厚1毫米,且无烧塌、变形之病,十分难得。
“影青瓷”有注壶、梅瓶、雕塑瓶、玉壶春瓶、花口瓶、连座瓶、静瓶、水注、香炉、盒子、托盏、洗、磨、灯、枕、罐、钵、瓷雕、笔架、人物俑和动物俑等造型。
宋时流行注壶和托盏。注壶是一个用来盛酒的瓜棱状或圆腹曲流带把壶,壶下是一个用来盛热水温酒的侈口深腹、外壁剔刻仰莲瓣纹的温碗,合在一起用以温酒待饮(图1)。
宋元影青瓷中瓶类较多,并用划刻、印花、雕镂、粘贴等装饰手法来体现器形的庄重、秀美。如景德镇影青瓷梅瓶,周身划刻满花草纹饰,并在花瓣叶内用极细的梳状工具划出多条平行流动纹线,显得花纹纤细、优美、流动。罩上一层影青釉后宛如玉雕冰镂一般(图2)。
水注(图3)与笔架山系古时文房用具。
影青瓷中香炉品种众多,有用来焚香熏衣的香熏(图4),有用来焚香敬佛的大型香炉。
瓷枕是我国古代夏令时节的寝具和墓葬中的明器(图5)。
雕塑瓶是宋元时期江西地区独有的墓葬明具,这与宋元时期江西地区盛行道教有关。且这种瓶在墓中皆成对置放,被人称为“魂瓶”,国内人士多弃之不藏,大概是与迷信鬼神有关,因而使其售价低廉,大多流向海外。
碗、盘、碟是影青瓷中数量最多的品种。器形多为葵口,内壁多手工刻花纹和模印花纹装饰。
其他器形如洗、灯、罐、钵、瓷塑等还有很多,其中不乏精美之器,但由于影青瓷器胎体很薄,容易破损,很难有影青瓷传世,故现有影青瓷多来自墓穴、窖藏、古窑址、水下沉船中,其中大部分作为明器陪葬使用,制作工艺粗疏,不能代表当时影青瓷的最高工艺水平,但仅此水平,已使我们对古人的制瓷工艺叹为观止了。
影青瓷不仅有淡雅的釉色,优美的造型,还有丰富的图案和独特的刻划刀法与模印技巧。影青瓷中常见的图案纹饰有婴戏、人物风景、龙、虎、凤、麒麟、鹿、龟、蛇、牛、羊、马、兔、鱼、鸳鸯、鸿雁、鹅、鸭、牡丹、莲荷、菊花、栀花、梅花、竹、石榴、樱桃、荔枝、萱草、合欢、兰草、锦纹、鼓钉、水波纹、云气纹和少量文字题记。
景德镇工匠们用尖刃在半干半湿的泥胚上旋刻出动感的纹饰,其刀痕一边深一边浅,并在划刻后用梳状工具,在刃痕中篦出极细的平行弧纹。
模印纹饰工艺的推广,使影青瓷提高了生产量,降低了制瓷成本,迅速将影青瓷的制品推广到大江南北,远至海外。
历史上影青瓷大量集中出土至今共有两次。一次是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兴修浙赣铁路及江西省的各处公路,出土宋器极多,运至北京的不下万件,主要是影青瓷和少量的龙泉窑瓷器,龙泉窑粉青釉色瓶当时卖一千银圆左右,龙泉窑碗每只卖二三百元银圆,而大量的影青瓷器被当时的古玩商和收藏家误以为是日本仿制的赝品,无人收留。每件仅数十元银圆,而当时北京古玩市场上粉定(宋代河北曲阳定窑)之佳器小件者亦须二三千元银圆。可见当时影青瓷价值远低于定窑同类产品,其多数精品流入国外。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随着文物市场开放,基建工程增多,盗掘古墓之风盛行,大量影青瓷出土后进入文物流通市场,售价极为便宜,一只品相、纹饰、釉色皆佳的北宋婴戏纹碗(碗中刻划有两个或3个赤身小孩手持花草于碗内壁,江西籍古玩商称之为“娃娃碗”)在北京什刹海后海小花园内只卖40元人民币,而同类型的“婴戏纹碗”在1996年的广州和北京的古玩市场中要一万元人民币才能买到,当年10元1个的影青碗,市场火暴时卖到上千元人民币1个。
各地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中经常可以看到江西、福建、安徽等地的古玩商人带着各式各样的影青瓷器进行交易,在北京的许多古玩市场中各个窑口的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充斥了许多古玩店铺。其现存和已交易数量远远超过了20世纪40年代江西省出土的近万件宋元瓷器,价值也远低于当时。
自从中国大陆在90年代初期开始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以来,明清官窑瓷器成为每个瓷器拍卖专场的重头戏,而宋元影青瓷系瓷器却从未在国内每年春秋两季文物艺术品大型拍卖会上露面。小拍中虽多有拍卖,但拍卖成交价都很低。一个北宋中后期的景德镇窑影青刻花碗,直径16厘米左右,品相一般的只拍到七八百元人民币。北京城内最大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中,每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里,总能见到几个江西籍的古玩商人在卖宋元影青瓷器。这些被当地人称为“抚州佬”的古玩商人,大多来自江西的抚州地区,专门把一些江西地区出土的宋元影青瓷中常品带到外地来卖。常见的多是碗、碟、盏托、注壶、花口瓶、魂瓶等,也有少量的枕、俑、玩具等物,其中不乏景德镇窑的影青瓷精品,价钱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人民币不等,其中最便宜的要数影青釉“魂瓶”。一对高达近一米的宋代雕塑十二生肖、神像、龙虎、云气等纹饰立鸟状瓶盖“魂瓶”,釉色青莹,品相完好,在90年代初期时只卖150元,尚不及当时一个宋代影青瓷“婴戏”纹碗的一半售价。而且买“魂瓶”者多是古玩店铺的老板,“魂瓶”买走后放在店中专门卖给外国人。不少“魂瓶”被日本人买走去装饰台灯。
虽然宋元影青瓷器较明清官窑瓷器价值很低,但自1998年夏天,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中也发现有仿品出现。
如笔者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中一个江西籍古玩商人摊位上看到一尊仿元代影青瓷观音像,其真品系1964年在北京丰台区瓦窑村的金代塔基中出土。新仿的这尊影青釉观音像外观纹饰与真品基本相近,惟体态稍显臃肿,眉目不如真品传神,这应是制作者的功力不及。所施釉色与真品相比发白,玻璃感强,而真品釉色偏青绿,乳浊状釉,明丽中显着沉稳。
宋元影青瓷中刻划双鱼纹碗是比较常见的品种,但也有人在仿制出售(图6)。真品(图7)为典型的北宋后期影青瓷的标准器,釉色呈淡青色,釉为乳浊釉,略带透明,碗边口沿两侧有轻微的釉汁流动时的环状积釉,碗内底环状痕迹不明显。双鱼、水纹由很细的梳状物划出,线条和造型生动流畅。赝品是1998年底由江西景德镇私人经办的小窑烧制而成,釉色虽青白但发色暗,釉层为玻璃感很强的影青瓷釉,无垂釉现象,釉面光亮,古玩行俗称“贼光”,而无宋元古瓷釉面自然古旧的“酥光”,碗内足环状痕比真品的大而明显,所划双鱼纹比真品鱼纹粗而死板。尽管如此,赝品的作伪水平比起以前来大有进步,有些方面已接近真品的水平。像这种仿北宋后期影青瓷双鱼纹碗,潘家园旧货市场曾着实好卖了一段时间。
宋代影青瓷真品均系手工拉坯,碗类瓷器器壁会留下略有起伏轮状环痕,随着环痕的起伏会给釉层薄厚带来变化,釉层薄厚影响到釉色呈色的深浅。而赝品碗壁斜直,无轮制旋痕;碗内划刻的婴戏纹,线条稍显死板,图案造型不生动,划刻刀法生硬,远非宋代景德镇制瓷工匠的“半刀泥”刀法可比,整体釉色呈米黄色,只是在积釉处稍显青白釉色。釉面光亮刺眼,无古代瓷器釉面自然古旧柔和的光泽。但影青瓷中确有少数出土后瓷器表面仍然釉面光亮如新者,但真品的光亮如新与赝品的新器光泽是有细微变化的,只要多经手见识不同类型的宋元影青瓷器真品和各种水平不一的赝品,就能举一反三轻而易举地鉴伪存真。
虽然宋元影青瓷中确有市场价值曾很高的现象,但那只是个别的、偶然的,而其整体价值很低,与其悠久的年代、精湛的工艺、美丽的外观相背离。而大量赝品的出现,如雪上加霜,更加打击了宋元影青瓷的市场价值。
而今宋元影青瓷和其他文物艺术品一样陷入收藏和投资的低潮之中,这也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收藏投资宋元影青瓷的契机。以目前的价位,对宋元影青瓷进行一定规模的系列收藏是一般收入阶层可以做到的。但客观的讲,其经济回报不会很高,自娱胜于投资。
责编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