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相处的艺术

2001-06-13 23:20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1年5期
关键词:妈妈孩子

之 湄

有位妈妈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她提醒儿子清理房间已经不下6次了,儿子仍然没事儿似的。她脾气上来了,狠狠地嚷道:“这个星期你别再想看电视了!”

看到妈妈真生气了,儿子开始把衣服、玩具从地板上拾起来,轻轻放到盒子里,把散落的书放好,然后,静静地看着她,可怜巴巴地说:“妈妈,今天晚上别不让我看电视,今晚有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

做妈妈的听到自己虚弱的声音在说:“好吧,但是下次……”

许多父母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知道应该坚持说不,但总是不由自主地妥协。儿童问题专家们给父母们提供了一些对策:

不要对孩子做空洞的恐吓

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孩子不听话,你又没有制住他的法子,久而久之,你就在孩子面前丧失了权威和信用。有时你实在没耐心再唠唠叨叨下去了,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你就必须说到做到,不为孩子的可怜相所动。

但你在给他下最后通牒之前要想清楚。假使你老是吓唬孩子又总是说了之后不执行,他就会觉得你没用,渐渐地蔑视你的权威。最糟糕的是,孩子将无视你良性的诱导,使得你滥用更多对孩子身心健康不利的事情作恐吓。

专家建议:确立一些有关睡觉时间、吃饭时的规矩等日常规则,必须是适合孩子且对他有影响力的。切忌用一些大而无当的诸如:“把你塞到地底下去”之类的话恐吓他,那是最没效力的。

把这些日常规则告诉孩子或者写下来放在他房间里,让他们学会自控,当孩子觉得大人尊重他时,他会乐于按照你制定的规则去做的。

不要一发脾气就骂孩子

即使再气愤,也不该当众骂孩子,这是很伤孩子自尊心的。要知道,父母一项很重要的责任就是保护孩子的尊严。用粗鲁的言辞骂孩子仿佛给孩子贴上标签,这个标签会给孩子一个印象,时间久了,孩子就认为自己就是那样子的人。

比如你的孩子在超市里磨磨蹭蹭,不听话,你气得骂他“混蛋!”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并且等于在教他发脾气的时候可以骂人,以后他也会这样骂他的小朋友和同学。

专家建议:如果你发现自己太急躁了,可以对孩子作适当解释,告诉他今天得快点,我们还有事。让他感觉你的急脾气是对事不对人。如果不注意,已经骂出口了,应赶快对孩子道歉。来自父母的道歉是很有效的,承认自己错了,也等于告诉孩子以后他错了应该怎么办。

不要在孩子面前反驳自己的配偶

你告诉孩子该睡觉了,你丈夫打断说:“让他把这套节目看完吧,还早呢。”由于配偶双方来自不同的家庭,在为家长之道上也各不相同,一方可能是威严型的,另一方可能是温婉型的。如果当着孩子表现出你们的分歧,孩子以后遇事就会利用父母间的不一致钻空子。这类小小的分歧往往会在日后酿成大问题。

专家建议:如果你觉得配偶在做的事情你不同意,先让他去,待会儿再跟他私下商量,不要当着孩子表示你的不同意见。专家强调说,有许多夫妻从不在一起讨论他们的为父为母之道。应选一个有闲的晚上,聊聊各自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想法,作些适当的让步,争取达成共识,这样不仅有利于教育孩子,也易于增进夫妻感情。

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怨恨情绪

如果孩子对你说“我恨你,妈妈。某某某比你好”之类的话,你立即作出十分激烈的反应,是不理智也是大可不必的。最好的做法是暂且“王顾左右而言他”。

专家建议:事后可以反省一下或者与配偶谈谈,说不定你近来的脾气是大了一点。一起想想有什么办法控制孩子的情绪。同孩子聊聊他哪里不开心,针对事而不是针对他的怨忿情绪谈话。

停止说教

有时候你觉得是在教育孩子,但是你说到脸红脖子粗孩子仍无动于衷。要知道演说是不能代替行动的。假如你一边告诉6岁的孩子不能撒谎,一边又万分得意地告诉家人你找了个什么样的借口推辞了一个你不想参加的会议,这等于在变相地同意孩子以后可以不说实话。

此外,说教只是一种单向的教育。孩子需要你倾听,这会给他一种获得帮助的感觉。作报告似的说话比与孩子交流容易,但那会令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和说法是不重要的。

专家建议:看看孩子是怎么同他的小朋友们交流的。同孩子说话时常常看着孩子的眼睛,问问他对你说的是怎么看的。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你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你的孩子。尤其是你在家里同配偶说话的方式会成为孩子同人交流的一种模式。

不必做孩子的朋友

孩子有足够的同龄人可以做朋友。在他们心中,你是一个可靠的能干的无条件地关爱着他们的长者。你硬要做他的朋友,他可就失去这么一位长者了。 图/邹勤

而且,父母一会儿是一位有权威的长者,一会儿又成了他的伙伴,会使孩子很难接受。

专家建议:你有你自己的成年人朋友,你可以同他们交流思想。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应该鼓励孩子结交自己的朋友。父母没有必要对孩子谈到自己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因为孩子没有帮你承担这一类负荷的义务。维护你在他心中可以依赖的形象吧。父母的职责是帮助孩子独立面对这个世界,无论他走得多远,让他感到有父母在后边支持他。

不要将惩罚与调教混为一谈

调教孩子是在给孩子上课,而惩罚虽然收效快但不会给孩子带来实质性的改变。6岁的孩子同伙伴在玩,看到你对你说着很不恭敬的话,你马上把他从同伴中拉出来,关到他自己的房间去,这当然是制止他继续无礼的有效方法,但改变的仅仅是这一刻的行为,并没有纠正他不懂得礼貌的坏习惯。

专家建议:在这种情形下最好的做法是,教孩子试试改变一种方式同妈妈说话。要改变孩子的这类坏习惯有这样四个步骤:1)让他清楚哪一种行为是你不喜欢的(如告诉他:在这间房间里不欢迎没礼貌的孩子);2)问问孩子如果别人这样对他说话,他怎么想;3)启发他有没有更好的做法来替代原先的行为(如:你刚才同我说的话听起来真不舒服,我们一起想想下次应该怎么说);4)解释你为什么不赞同孩子的说话方式,让他明白所以然。

不要对孩子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

父母常常将自己曾经的失落化为对孩子的期望,因而常常会对孩子有超出他们能力的期望,比如为了2岁的孩子不肯安静地坐着,为了5岁的孩子输了棋而担忧丧气。

专家建议:了解了孩子在每一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你就不必为了他碍于年龄而表现出的不如人意之处而有过激反应了。许多父母还将自己未竟的梦想寄托到孩子身上。专家指出,父母应该现实一点,孩子可不是你主持的一项工程,他们是人,父母所能做的是保持他的天性,让他按照自己的性格特长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妈妈孩子
不会看钟的妈妈
熊孩子爆笑来袭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