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CIP走进互联网

2001-06-13 21:19文/岳致正
全国新书目 2001年4期
关键词:编目责任编辑出版社

文/岳致正

2000年在全国各家出版社推广实施的CIP(图书在版编目)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首先是和国际图书市场接轨,缩小了和发达国家图书出版方面的差距,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为加入WTO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创了良好局面;其次是给国内广大CIP用户带来巨大的收益,特别是为众多的中小型图书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如今,对CIP重要性的认识在出版社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在实际运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出版社自己所关心的热门话题。在具体的CIP实践当中我们思考并发现:CIP数据的差错率居高不下是困扰我们的问题之一;CIP数据传递时效慢是困扰我们的问题之二;CIP现行操作中的多头参与使责任编辑茫然不知头绪是困扰我们的问题之三。如何想方设法寻找并降低CIP差错率、提高CIP最佳运作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CIP工作发展的有效手段

今天,人类文明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时代,图书出版业作为思想文化战线的排头兵,精神文明的播种者,理应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列。CIP数据作为一部图书的画龙点睛妙笔,更应该在图书文化阵地领导时代的潮流。

回顾CIP工作的发展历史过程,运用科学技术便是促进CIP发展的最好例证。众所周知,早在八九十年代CIP工作起步初期,基本上是采用手工编目、信件邮寄等落后的工作方式,CIP数据的返回速度慢,工作效率低,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CIP工作向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发展,致使CIP工作在手工操作阶段徘徊多年而停滞不前。这种状况一直到了90年代中后期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才得到改善,并推动了CIP工作在全国范围全面开展。事实证明,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是促进CIP工作蓬勃发展的最有效动力。

二、互联网编制CIP的必要性

1.从世界范围看,因特网信息服务技术已经成为牵动当今经济信息资源发展的“龙头”。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大量涌现,图书信息服务技术正在进行一场新的革命。早在199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就认识到网络资源的要求日益迫切,一些图书馆选择网上著名的数据库及较稳定和权威的网址进行编目。我国的CIP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还是较快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抓紧时机,创造条件使CIP工作早日实现在互联网上运行。

2. 让我们从CIP的实质和操作现状分析:CIP的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为在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书目数据”。现实中既然图书是在出版过程中编制书目数据,那么某些项目的变动则是难免的。虽然按出版行业规定图书发稿要求做到“齐、清、定”,CIP工作单也是在书稿发排时填报的,但在书稿的实际编辑出版中难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例如:书名、卷次、作者署名、图表、字数、出版时间等诸多CIP的数据要素,往往会根据实际需要直到付印前才能确定。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变化,由于不能及时沟通,给出版社和CIP中心带来许多麻烦,造成了CIP数据差错的产生。

3.我们再来看,现在的CIP数据制作环节较多,图书责任编辑的参与权较少。通常图书责任编辑按要求把CIP工作单填写好交给总编室就完事了,下面的事情便闷在葫芦里不知所以然了。知道的仅仅是,在与CIP中心远距离的数据传递过程中,在出版社自己内部运作的部门还有总编室、校对科、出版科等,环节多、路径长、过程繁杂,出现差错的概率就高,其中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图书责任编辑都要承担质量责任。多头参与和管理使得图书责任编辑感到无所适从。出现了差错就是想避免也有劲使不上,无可奈何,究其原因乃编辑感觉CIP有“暗箱”操作之嫌,如果在网上运行CIP则透明度大大增加,使责任编辑对CIP制作一目了然,随时和CIP中心沟通,掌握并了解CIP编制进行情况,做到成竹在胸。

上网编制CIP数据促使图书责任编辑重视质量的呼声,便于与CIP中心的直接交流,减少多余的中间环节、优化工作程序,从而减少并避免一些不应该出现的差错。

4.最后再说一说CIP编目中心的难处。编制CIP数据的难度系数要大大高于常规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因为常规图书馆的编目工作是依据已出版的图书进行的,把握图书内容相对容易一些。而编制CIP数据不仅受到图书出版过程中一些变数的影响,还要受到CIP工作单填写质量和图书出版时间上的影响。CIP编目中心和出版社常常会因为一些CIP数据在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打电话联系咨询,而电话中交谈稍有疏漏便会使差错发生。

上述种种理由都迫切要求CIP工作应该尽快跟上时代的潮流,快捷、准确、及时地将出版社与CIP中心之间紧密联系起来,互联网是搭起二者之间的最必要桥梁。

三、图书责任编辑要加强上网编制CIP相关业务学习

利用互联网编目,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操作,而是在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对书稿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因此,对编辑要求更高,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

网络进入各家出版社以后为编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自身学习,掌握网络技术的技能。为了便于非专业的编目工作,国外出现了一系列标识系统及辅助编目程序。例如目前已有Dublin Core Builder等工具帮助作者和出版者使用规范的词汇和准确地描述图书信息。

上网编制CIP需要编辑学习掌握一些分类编目知识。掌握并了解图书分类知识也是时代发展对图书编辑提出的新要求。搞图书的人,不懂得自己所编辑的图书该分入何种学科类目,也会令人贻笑大方。另外,从编辑对图书出版所负的责任要求看,CIP数据出现差错责任编辑也是难辞其咎的。现实中尽管许多编辑精通本专业知识,但由于不懂本专业的图书分类,常常造成了一些不该发生的CIP数据差错。

加大CIP培训工作的力度,培训出版社的图书责任编辑。让图书责任编辑学习一些图书分类知识。编辑不需要精通图书分类,但对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内的图书分类知识还是应当掌握了解的,懂得一些图书著录规则,对简单和常见的图书类目,理当通晓。例如,搞文学的要知道I247.5是中国现代小说;搞历史的要知道K827为中国当代政治人物传等。使每一位图书编辑都能掌握本专业的图书分类知识,把CIP工作扎扎实实地搞上去。

四、完善CIP软件终端技术,加快上网编制CIP进度

CIP中心研制成功的“网上编目”计算机软件已经安装使用,但从实际使用的效果看还不太理想,用户的满意率不高,由于传递速度和传递准确度有时还不如发传真来得及时、准确,以至于有些用户又拐回头来使用传真机发CIP工作单。对现有的“网上编目”软件出版社有意见,CIP中心也感觉用得不顺手,有时为了一二个数据异地之间常常要打多次电话也难以说清。大家的共识是,为要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地架起出版社与CIP中心沟通的桥梁,现有的CIP软件终端技术有必要再进一步开发完善。

如今科学技术手段已不再是阻碍CIP工作进程的主要因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普遍受到出版社的重视,据统计,全国现已有300多家出版社在互联网建立了网站,并在网上开展各项出版业务,诸如,图书发行、图书宣传、编辑交流、出版社简介、新书导航、重点书目、网上征订、书目检索、读者留言、信息反馈等等。在此基础上做些改进,出版社在网上进行CIP数据制作乃举手之劳的事情。有条件和条件成熟的出版单位完全可以先行一步,率先实现在网上完成CIP数据编制工作。

据了解,目前还有许多出版社正在加紧建设上网工作,这说明CIP工作在互联网上运行的时机已经成熟。

五、CIP中心行使监督检查和终审职责,全天候开展网上服务

从全国出版社实行CIP工作一年来的效果看,质量确实比从前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但是,由于目前还缺乏必要的CIP数据质量评审和检查,即“做得好坏一个样”,CIP出现质量问题责任划分不清,CIP数据的质量始终还游离于图书质量之外。CIP中心是编制、审定CIP的权威机构,应当对CIP数据严把质量关。只有在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CIP工作才能够扎扎实实一步步向前推进。

实现上网编制CIP数据,可以放手让图书责任编辑自己编制CIP数据,对图书的CIP质量切实负起责任,图书责任编辑通过互联网和CIP中心随时交流沟通,把自己编制的CIP数据送给中心审核,最后由中心审核确定。

图书责任编辑也可以把CIP工作单上所没有的更多信息发送给CIP中心,把编制CIP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在网上全方位反映出来,CIP中心根据丰富翔实的资料信息帮助图书责任编辑编制或修正CIP数据,并对其质量进行跟踪检查。

上网交流CIP编目数据,CIP中心要全天候为编辑服务,利用网上的广阔天地为编辑提供周到细致的CIP业务知识咨询服务。

CIP中心与联想集团的合作网站即将开通,通过该网站及时、迅速地向社会发布CIP数据将会对图书的出版发行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CIP工作一定会通过互联网给出版社带来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编目责任编辑出版社
我等待……
浅析新时期图书馆编目工作创新
浅析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
谈新形势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变化与优化措施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SO2 and NOx From Flue Gas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for save fuel consumption
Rural power grid resources WebGIS technology research based on ArcIMSBAO Qing—peng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