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
三里屯正在拆迁和即将拆迁中。
这个消息,让许多钟爱三里屯的人叫嚣起来,其中包括队伍正日益壮大,对酒吧情有独钟的“小资”们和“酷”一族们。然而,我听到为此发出的第一声深切的叹息,却是来自日本人小林龙夫。
小林龙夫,是一个生活在中国的自由职业者,为日本的一家周刊写稿,是他维持生计的重要经济来源。认识他的时候,正是北京的冬天,一伙人幸福地围着火炉吃涮羊肉。小林龙夫拿着一本日语杂志《TOKOTOKO》告诉我们,“TOKOTOKO”在日语里是“慢慢走”的意思,是一本散发在三里屯一些酒吧和周围饭店里供人免费阅读的杂志,最重要的是,由他组织起来的“三里屯国际交流会”,最近在上面刊登了一条活动信息,他真诚地邀请大家有空过去坐坐。
参加“三里屯国际交流会”PARTY的人们来自世界各国,其中包括国内各个省份的中国大学生。每周日下午,他们在三里屯的一家酒吧里喝酒、聊天,话题是有关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来自西藏、西双版纳等地的中国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介绍,常常会在此博得最多的掌声。而中国的京剧、水墨画更是经常成为所有话题中的焦点。
小林说,在三里屯除了有许多这样的PARTY外,还有一些小型画展和音乐会,许多和他一样的外国人就是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了解了中国,也积累了对三里屯的感情。他说,在他眼里三里屯是一个文化与娱乐的综合体,但是,三里屯的发生与存在却是因为其在文化交流上的特殊意义。
不安情绪
1992年,一名中国摇滚音乐家在三里屯北街,开了第一个酒吧。他和他的乐队时常在酒吧里演奏被本土化了的摇滚乐。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对此感到好奇的外国人和前卫的中国青年。于是,越来越多的酒吧在此开张。这里逐渐成了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场所。又由于外国人在三里屯的聚集,迅速传达了来自国际上的时尚信息,这里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聚集地。
然而,我感觉到的三里屯却隐隐透着一些不安的情绪。
“来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古老、神秘的传统文化感兴趣,而中国的年轻人似乎不喜欢这些。”小林的发现,终于让我触摸到了这些不安情绪的脉络。
在外国人眼里,三里屯的存在,暗合了他们在中国的一切需要。在三里屯,他们不仅可以感受中国的当代生活,还可以了解中国的过去年代;不仅可以了解北京,还可以了解中国各地。最为可贵的是,这一切还是通过他们最为熟悉、最为亲切的生活方式来传递的。因为酒吧文化,无疑是一种外来文化,它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酒肆、茶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在异国他乡沉浸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氛围中,就能满足自己对这个国家的好奇心,无疑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我就知道一位在路透社驻中国机构实习的法国姑娘,她经常在下班买完菜后,提着青菜胡萝卜到酒吧里去坐。她的身上体现了一种深入骨髓的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不舍。因而,我们能说,外国人对三里屯的钟爱是理性的,深思熟虑的。相比之下,一部分中国人对三里屯的追逐与热衷,却显出一种盲目与单薄的迹象来。
沿着这样的思路继续写下去,心里逐渐渗出悲凉。三里屯现象竟还折射出了中国文化的弱势?!
最为明显的是,中国人在外国,绝对找不到一个坐在中国风格的茶馆里就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更为可怕的是,身在异国的中国人,也不愿意、不喜欢坐在自己祖辈们曾经深深爱过的茶馆里,去和外国人进行文化交流。
三里屯就要拆迁了。以后,在朝阳公园附近,将会有一个新的酒吧街来替代昔日的三里屯,在中国的外国人,他们的精神乐园不会远走。而我所企愿的是,三里屯的内在不安能够就此离开,销声匿迹,从此变化成一块让人多思的化石,陈列在我们历史的场馆。G
《海外星云》(2001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