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评析

2001-03-10 08:31○殷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1年11期
关键词:研究性小题试卷

○殷 俊

一、试卷呈现的特点

1蓖怀鲎ㄌ庑浴J跃碇械冖窬9个专题,第Ⅱ卷6个专题,共15个专题。命题更“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分析和理解”。对于一个个专题来说,内涵更丰富,更深刻。从这些专题的内部构成看:第Ⅰ卷中除第一个专题里只有两小题外,其他专题中少则3~4个、多则5~6个小题,这种情况跟广东等省大综合卷十分近似。第Ⅱ卷中突出表现在最后两个跨学科的综合题,都有5个小题的设问,并将去年“跳高式”的设问改为“跳远式”的设问,去年37题如果第1问跳不过去,一般就拿不到该题分数了,今年则不再专设或增设障碍。现就第Ⅰ卷的专题试题来说,主题以政、史、地面目出现的各有3个,每个专题中的若干小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不但都紧扣主题,而且浑然一体,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在这些专题的小题中,既有学科内外相关知识的交融,又有各科思想方法的碰撞,还有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如,26~28关于“门户开放”题,层层递进,彼此交融;28~29题,从历史学科提到的“经济霸主”考到政治学科提到的“政治霸权”;13~17题是贯通古今的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的专题;18~22题则是通古今之变,以社会改革须以思想解放为前提,这样一个关于变化发展的专题。

2碧逑侄嘌性。这突出表现在试卷中使用了大量的图表数据:其中图12个,比去年多5个;数据表格3个,去年则没有;需考生自己作图1个,去年则只需在现成图上画出规定的标记。就是标出的图中也增加了去年没有的实物简笔图、扇形统计示意图、以坐标系形式出现的曲线图与柱状图、历史形势发展图等。应该说以上这些变化是与时代要求合拍的。信息时代需要快速解读高密度信息的能力,读图表可以为之打下基础。读图表是文科学习中基本且又重要的能力,它对于启发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数据统计调查是很有意义的。此外,综合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第Ⅰ卷3~8题中有地理、政治综合,23~25题中有政治、历史综合,26~29题中有历史、政治综合;第Ⅱ卷跨学科综合中,除了传统的以地理设问来切入的41题外(其实第1小问“分布特点”,亦可视为历史角度的设问),还有以历史首先设问的40题。

3弊⒅匦掠毙浴W酆峡际浴笆蕴馑涉及的材料、情景、问题,对考生来说应该是新颖的”,今年试卷注意了这种新颖性。如第Ⅰ卷中,3~8题用数据表格材料作为主题;25题有关圆明园的题干,不是从人们熟悉和习惯的反对英法联军暴行的角度设问,而是从艺术风格角度设问,设置的情景是从瘦西湖“借景”过渡到圆明园荟萃东西方艺术精华;29题为了说明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用了美机在我国近海频繁侦察这一新的情景材料。第Ⅱ卷中,36题第2小题,要求画出地形剖面图,它既考查了学生的地理作图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技能(必须画出弧行曲线)。38题的第3小题考生可以任选一问回答,细心的考生可以发现,第1问可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来回答,第2问可用学过的经济常识来回答,这便给了政史基础不同的考生以相当大的自主权、选择权。

二、答卷暴露的问题

1毖生整体意识差。不少答卷中暴露出学生整体意识缺乏,厚此薄彼现象严重,表现在重文字、轻图表,重大字、轻小字,重理论、轻实践,重政治经济、轻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1)《考试说明》在文科三个能力层次的“理解能力”阐释中,把“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进行了条分缕析,然而还是没能引起一部分学生的重视。(2)高考的命题原则是依据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因此,命题不可能避开教材中的“小字”内容。一些学生对此关注不够,造成答题失误,这从38、40等题的答卷中可以看出。(3)动手实践能力差。在今年答卷中,大部分学生理论观点还比较正确,但遇到像36题要动手作图时却束手无策了。(4)今年试卷中,科技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多,这部分·24·

一直是被学生忽视的,殊不知历史发展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文化积淀(广义上)。

2鄙筇饽芰Σ睢I筇馐墙馓獾牡谝徊,然而答题中审不清题意或审题出错却屡屡发生。综观考生答卷(第Ⅱ卷),审题错误比较普遍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只看材料,不看说明。如38题材料一、二数据表格上方的说明不少考生视而不见,须知试卷上没有白浪费的笔墨。即便有些信息未能用上,那也应经过筛选判断出。其实该题只需将表格内容变化的程度加到两个说明后便可拿到第1问的8分,即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时间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易混概念,未加区分。如40题第3小题,将土地利用构成当成了土地利用率,不是按图索骥,而是另谋它图,脑中想的只是课本土地利用率的图文,笔下当然难以生出土地利用构成特征之辉。(3)未能多角度审视。如图6中不少考生只看到体力与非体力劳动者的比例一个下降一个上升,而看不到1970年前后,后者已超过前者这一发展态势。(4)未注意题目的要求。如38题第3小题是任选一问回答,明确说明多答不加分,可仍有部分考生两问都答。再如41题第2、4小题是需将三图两两比较后说明变化原因。不少考生却不加比较,凭空臆想,特别是没有注意三幅形势图标注的历史时期,只知写垄断阶段后的情况而不写工业革命后的情况,只写民族解放运动不写殖民国家衰落。

3鼻ㄒ颇芰Σ睢8呖甲酆鲜跃碜⒅刂识、能力、方法的迁移,今年的答卷中反映出相当一部分考生迁移能力较差。突出表现在这几题的处理上:(1)对于25题,不能把世界史和中古史学过的有关知识迁移过来,17世纪的巴罗克建筑显示了君主专制的威严和力量,与此同时,清朝君主专制也得到加强,这样一种建筑风格传到中国当然会被统治者接纳,因而就有了西洋景之一的大水法。(2)对于36题第2、3问,不能把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有关知识迁移过来,不知可从流传民间甚广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去进行联想,从而轻易选出B。(3)对于38题第3小题,不知可将经济常识中有关知识迁移过来。(4)对于41题第5小题,不知可将其他洲殖民地(像新加坡等)独立的意义迁移过来,当然就不可能答出“对于落后国家来说建立民族国家是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前提条件”这样的精辟语句。

三、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币深化单科教学。从今年试卷得分率最低的25题来看(难度值江苏约0.13),它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本学科的内容,使原来大纲、教材中潜在的东西凸显了出来,看似被别的学科牵扯住,其实需要深化自己的单科教学,因为多个视角看问题会更真实、更全面。这方面大学教师的教学对中学教师应有启发性。他们在教学中往往调动各方面知识,摆出多种观点来说明有关问题,学生听了以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学生只有对一个事物理解深入了,才有可能旁及其他事物,更何况综合考试要求对基础知识的重新整合。因此单科教学要进一步深化。那么如何深化呢?除上面提到的以外,笔者认为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构建动态开放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建构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的学科知识体系,不拘泥于教材的篇章结构,注意纵横联系与立体分析。二是切实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要将以讲清、讲透知识为主的教学,变成讲活、用活知识为主的教学,善于发掘教材中那些隐含的、内在的联系,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理推断,努力促使学生的思维外显。要从学生答问的多种可能中,捕捉其潜在能力的闪光点。三是确立人文学科的现代意识。历史学科呈现的是过去的内容,教学中就要设法拉近历史和现实,从现实问题中追溯和探究历史的本源、历史的演变过程,尽可能用现实问题导入新课、带入研讨。

2背导研究性学习。今年试卷第36题的情景是“山区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这属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口和落脚点。高考试题命题体现了课程改革,因此对研究性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认真研究,抓紧落实。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心、使命感。

3币重视典型引路。为了参加高考,不少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其材料五花八门,但最终与高考对路的甚少。建议从高考题中选出一些典型试题来指导学生研究,反复琢磨,从中汲取养分。分析典型的目的是从典型中去发现和发掘命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教益。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对典型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创新的高考改革形势。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责任编辑:林 屹

猜你喜欢
研究性小题试卷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