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象棋兴盛的实证

2000-06-14 03:20□文/张超英
棋艺 2000年18期
关键词:官窑棋子字体

□文/张超英

南宋中国象棋空前发达繁荣,是棋史研究家们的一致结论。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1、在民间,象棋“家喻户晓”。

2、在宫廷,帝王大力提倡,形成象棋待诏制度。

3、一般棋具到处有售,高级棋具层出不穷。

4、第一批现制象棋谱出现。

5、蒙目赛、擂台赛多种赛制出现。

6、诗、词等文字作品歌咏象戏,多有佳篇。

但是上述内容多由文字记载而来,比如说我国象棋史上留存至今的第一部全局谱《金鹏十八变》虽有专家断为南宋,苦无实物,至今仍众说不一、各执己见,成为一桩难断的公案,笔者借工作之便在杭州一带盘桓经年,搜寻到一些南宋陶瓷棋子,窃以为是南宋象坛大繁荣的有力实物佐证。

从《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可知南宋时棋具是热门商品,临安(杭州)就有打马象棋两用盘和其它棋具出售。众所周知,1973年福建泉州发现有宋代沉船,船中有木质棋子。在帝王之家或豪门大户则使用象牙或玉子(“牙子金书字更明”),从现实情况看,木质棋子难已保存,高档玉质、象牙棋子毕竟有限,而陶瓷棋子高中低档兼备,历千年仍不少存世,是南宋象棋活跃的无声见证人。

如照片1、2、3分属三套棋子,直径约25mm,厚3mm,造型朴实无华,从尺寸来看,偏薄,类似铜钱。应上承宋代铜质棋子,是南宋初期之物,照片1的棋子侧面有贯通细孔,曾经作为挂件使用。

照片4棋子直径35mm,厚12mm,通体素光、无釉,笔画粗糙,断非出售用商品,而是烧窑工人利用职务之便烧制的自用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该马字有单人旁,这是因为简易素光陶瓷棋子无法用颜色来区分黑红双方,故加单人旁来进行区别。从象棋字体演变历史来看,加偏旁均用以区分,所以笔者推测用陶瓷烧制棋子应是最早应用不同字体的。这枚“马”字棋子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照片5的棋子系宋代青白瓷,应为景德镇窑厂烧制。宋代青白瓷多光素无纹,以规整的器形和润洁如玉的质地,博得人们的赞赏,这一点通过这两枚棋子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该两枚棋子实际在制作工艺上完全不同,右侧者先刻字体再上釉,左侧者则上釉后,再在字体上施以黑色颜料。

照片6是宋代宫窑产品,弥足珍贵。出售者索价甚昂,笔者反复考虑才咬牙买下。据浙江省文博陶瓷专家鉴定乃是南宋浙江杭州乌龟山郊坛官窑产品,属于浙江青瓷系统,黑胎、青釉、开纹片、紫口、铁足。釉色沉稳大方,造型古朴别致,官窑即皇家御用之窑,其产品为皇家用物,足证南宋宫廷对象棋十分喜爱。□

猜你喜欢
官窑棋子字体
地质视角看冮官窑陶瓷
最强大脑:棋子方阵
“官窑驿站”寻踪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12)
此“官窑”非彼官窑
巧移棋子
枯燥的Times New Roman字体有了新花样
组合字体
官窑
字体安装步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