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 林文
孔子五十三岁那年,做了鲁国的大司寇。这大司寇实际上就是个维护社会治安的官儿。
这天一大早,孔子就驱车来到大堂,刚刚坐定,就听门外传来一阵吵嚷。孔子叫颜回出去看看。一会儿,颜回回报说:"外边有父子俩来告状,是父告子,子告父。"
孔子一听怪稀奇,就让传他们进来。
这一老一少破衣烂衫,灰头土面,来到大堂,倒头便拜,接着吵吵嚷嚷争着诉说。
孔子脸一沉,惊堂木一拍,道:"父不父,子不子,成何体统,老者先说。"那少者赶紧闭了嘴,低下头听老者陈述。
原来,这爷俩一起过活,老者贪嘴,少者懒惰,家中一贫如洗,爷俩常常为吃喝争吵打闹。今儿早上,爷俩又为吃饭吵起来,父亲生气动手打了儿子,儿子赌气摔了家中唯一的饭碗。于是,父子俩就拉拉扯扯闹上公堂。
孔子听了,气愤不已,但该怎样发落,也一时没了主意。他转脸看看颜回,颜回更是一脸茫然。真是清官难断家务案呐。孔子走下大堂,来到花棂子窗前沉思了片刻,对衙役们说:"把他俩都给我关进大牢里去。"
告状的爷俩想让孔子给个公平合理的判断,没想到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投进大牢,双双连喊:"冤枉"
孔子怒道:"身为周朝百姓,不懂伦理道德,简直是禽兽不如,还敢喊冤枉。"孔子对衙役们说:"把那老头子给我押进新牢,把那年轻的押进旧牢,饿他们三天,看还敢说冤枉不"
老者被关在新牢里,一个劲地唉声叹气。突然,梁头上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叫声。老者有气无力地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窝燕子,老燕子衔小虫从牢窗里飞进来,喂给雏燕。老燕子从早到晚,飞进飞出,从不间断。老者倚在墙根看得入了迷……
再说那少者被关在一间旧牢里,里面又暗又潮。少者就趴在窗口往外瞅,庭院里空空荡荡只有一棵大槐树,槐树上有个老鸹窝,就见小老鸹正给老老鸹喂食哩。原来老老鸹生下小老鸹十八天眼就瞎了,自己不能打食了,以后的日子全靠小老鸹来喂养。这样一连看了三天,老老鸹"咂咂"的叫声,终于唤醒了年轻人的良心……
第四天,孔子升堂。从牢里提出老者和少者,这爷俩一见面,在大堂上抱头痛哭,哭得那个伤心哟,使衙役们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有孔子心里最清楚,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孔子问道:"你们知罪吗"
少者抹着泪道:"知罪。"
孔子又问:"罪在哪里"
少者道:"罪在忘恩负义,不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以后怎么办"
"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孔子点点头,又问那老者:"你知罪吗"
老者道:"知罪。"
"罪在哪里"
"罪在教子无方上。"
"好了,"孔子判道,"养不教,父之过。你俩要彻底戒掉好吃懒做的坏毛病,要勤于耕种,好生过日子。去吧。"
退堂后,颜回陪着孔子在院内散步,颜回望一眼树杈上的老鸹窝和低飞的燕子,由衷地佩服道:"老师审案,别具一格,实在是高明呀"
选自《故事大观》199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