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 恒
人才和天才是有区别的,人才做大家做不好的事情,天才做大家做不到的事情。
在围棋领域,拿了冠军并不代表你就是天才,有时时势造英雄。有这么三个年轻人,如果考虑到时间是钻研围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英雄出少年”这句话恐怕就无法解释这三个年轻人的成就了。这三个正在棋坛上形成一种力量,影响着未来的年轻人就是日本的山下敬吾、韩国的李世石和中国的孔杰。毫无疑问,这三个人都是天才。他们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长大,以不同的方式学棋,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的生活经历。除了他们都很年轻,成绩都很出众这两点之外,山下、李、孔,几乎无一相似之处。
山下敬吾是这三个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也不过才22岁。山下在国际比赛中至今并无出色表现,但在日本国内却被公认为是未来的希望之星。在两大循环圈中坐上“黄金交椅”,连续多年胜率第一,仅这些也许并不能证明什么,孔杰在春兰杯中的出色表现,李世石在国内的连胜狂潮都显得更为耀眼。然而你如果仔细地分析一下,你就会发现山下敬吾是这三个人中最矛盾,也是最具勇气的一个。
说他矛盾,是指山下的为人和他的棋风。从表面上看,山下敬吾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传统精神的日本人。在进入对局室时向在坐的人深施一礼,在离开对局室时又是正坐着深施一礼,山下给人的印象总是彬彬有礼的,而且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绝非做作。《棋道》曾这样评价山下敬吾,“他为人处事就像是由透明的湖底升上来的气泡那样使人感到愉快。”
山下的棋却是离经叛道的。
说山下的棋还要从头说起。山下敬吾1978年出生于北海道旭川市,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棋手。但山下最开始是向母亲学下围棋的,当时常陪山下敬吾下棋的是比他大两岁的哥哥,每当五岁的山下敬吾输给哥哥时就会泪水涟涟直至放声大哭,这仿佛是著名棋手儿时的必然经历。1986年,七岁的山下敬吾参加了少年围棋大赛,成为小学生名人,此时距他正式学棋仅二年另四个月。1988年,山下敬吾入绿色学园,拜在菊池康郎门下。从1993年起,山下几乎每年升一段,并在1998年第二十三期新人王战中获胜,得到了他的第一个头衔。山下的成长虽然一帆风顺,却也可以说并无特殊之处。但他的棋却与循规蹈矩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曾有过这种说法,“日本围棋几百年来已将角部定式研究得炉火纯青”。是的,但这仅就小目定式而言。正如中国古代的座子制有他的缺陷一样,小目定式也并非围棋的全部。
山下敬吾的布局不仅放弃了小目,甚至看轻了星位。虽说二十一世纪的下法提倡高位投子,但一上来就把子落在天元、5·五,这种违背传统的走法偏偏就出现在山下敬吾这个人的身上,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矛盾。说山下敬吾勇敢,是因为在极为重要的比赛中他依然坚持使用他那奇异的布局,这样的布局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战斗。
“有时真的不知道,他那瘦削的身躯中如何爆发这么强的战斗力。”这是对手给山下敬吾的评价。年轻人火气大些,好勇斗狠不可避免。孔杰和李世石也以战斗力见长,但都无法像山下那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布局。李世石在飞禽岛是寂寞的,却没有山下敬吾的棋寂寞。孔杰打李昌镐的谱多了,老师刘小光授与的力量隐藏得更深了。可以说,山下敬吾在这三个人中是受李昌镐影响最小的。围棋之中有太多未知的东西,山下敬吾独自前行的路上,有的只会是障碍。
李世石在三个人中段位最低,不过韩国围棋升段之难有目共睹,除非全世界进行统一的段位赛,否则三段这个头衔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在韩国棋坛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李昌镐光环的笼罩之下,其他的棋士黯然失色。提到今天的韩国围棋,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李昌镐,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韩国棋坛反倒没有中国和日本这种群雄逐鹿、激动人心的场面,直到李世石风暴的卷起。
2000年韩国围棋是属于李世石的,他不仅进入了七大棋战的本战,还创造了32连胜的记录。这一切就如给韩国棋界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人们眼前闪来闪去的只有一个名字。然而我们看到李世石时,入眼的依然是一个腼腆少年。他是如何创造了这个奇迹的呢?
1983年3月2日,韩国前南道新安郡一座偏僻的海岛上,一个不爱哭的孩子降生了。他就是李世石。在这个被称为飞禽岛的海岛上没有任何围棋机构,甚至会下棋的人都没几个。在这种情况下,李世石本来应与围棋无缘,可是命运让他有了一个酷爱围棋的父亲。
李世石的父亲名叫李秀吾,是一个农民,在上大学时,李秀吾靠自学,棋力达到了业余5段的水平。李世石的哥哥李相勋就是通过父亲的培养成为职业棋手的,李相勋比李世石大8岁,但是学棋较晚。李秀吾见李世石很有天分,5岁便开始教他学棋。飞禽岛离陆地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所以一开始还是由李秀吾来教授围棋。即使是农忙时期,下田前李秀吾也不忘在棋盘上给李世石摆下死活题。
李世石不负父亲所望,进步很快,当别的小朋友一起嬉戏玩乐时,李世石却一个人在棋盘前寂寞地苦学着。李秀吾看在眼中、喜在心里,终于决定将李世石送到汉城职业进修围棋。李世石到了汉城,棋力更是突飞猛进,当然这里也少不了已成为职业棋士的哥哥的帮助。1995年,在李相勋将要服兵役的前夕,李世石成功地入段了,这时他才12岁。
初中三年级时,李世石退学了,从此心无旁骛地学习围棋(这也是他日后不用服兵役的原因)。李世石最喜欢的就是曹薰铉的棋,而不是李昌镐的。不过他还是喜欢到冲岩研究会去,因为那里有世界上最好的学习和研究的气氛及条件。入段以后,李世石升段并不是很快,成绩也不是十分突出,这是由于他的布局和官子还有欠缺,而且由于年龄小,比赛经验也不够,每次比赛几乎都不用读秒,颇有几分韩国罗洗河的意思。然而他2000年的狂胜是怎样开始的呢?提到这个问题时李世石坦言:“以前比赛下得太快,总出现失误,虽然对自己的中盘很有自信,可是遇到后发制人型的棋手,一旦出现失误就是致命的。今年我决心改变这种情况,棋下得慢了,思考得多了,胜利也就随之而来了。连胜开始时还有些压力,到18连胜以后反倒好了。可能是因为没想破昌镐哥41连胜的记录吧。”
言语单纯,李世石就是这样一个少年,从他身上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飞禽岛上那纯净的蓝天和大海,在围棋世界中游弋了13年的李世石几乎没有任何的改变。前途不可限量,也许他的目标就是达到父亲的遗愿,成为像吴清源大师那样万人景仰的棋士,反正这个韩国少年将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和朋友。
说到中国的孔杰,大家应该十分熟悉了,孔杰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从小他就好静不好动,和山下敬吾与李世石不同的是,孔杰的父亲不是个棋迷,甚至连爱好者都说不上。但自从6岁的小孔杰喜欢上围棋以后,他的父母便开始不遗余力地支持他。当时孔杰家里月收入不过70元左右,请一个老师要花40元,孔杰的父亲就托朋友商量,可能人家觉得孔杰的资质不错,或者是被他的父亲感动了,就只收他25元钱,但这对于孔杰的家庭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为了给孩子增加比赛的经验,孔杰的父亲到处收集资料,只要一有比赛,他就去报名——替孔杰报名。孔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点点地成长起来的。
孔杰的运气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说他运气好,是因为11岁的他便幸运地成为第7届全运会团体金牌得主。由于在北京队中的出色表现,1994年底,孔杰进入了国家少年队。在世界棋坛中,国家少年队可以说是少年棋手们修炼的宝地,身处韩国和日本那样大围棋环境的人都对国少队的小将们羡慕不已。因为在这里,孩子们能得到最好的训练,可以受到中国围棋精英们的亲自指导;在这里,小伙伴们你追我赶,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环境。孔杰在这里如鱼得水,终于有了今日的成就。说他运气不好,是因为他比山下敬吾和李世石更多了一分坎坷。在孔杰学棋的年代,中国对职业棋手这个概念还很陌生,不仅学习条件无法和日本韩国相比,棋手的前途也十分渺茫。如果孔杰不是一直好运相随,很可能这颗围棋的明日之星早已转行,去为养家糊口而奔波了。
不过孔杰并没有给自己定什么目标,他只想下好棋,有什么结果还是随缘吧。
2000年的围棋终于摆脱了浮躁,这些健康向上的年轻人使我们看到了围棋美好的未来。我们终于相信,围棋之路不是走到了尽头,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三个年轻人终会成为各自国家的骄傲,而他们之间的碰撞,也将会为历史留下永远无法抹去的痕迹。如果说从年轻人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未来,那么,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古老的围棋艺术又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