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郑作时
2000年6月18日,杭州世界贸易中心大饭店的一个会议厅。
来自各新闻单位的记者们已经等了半个小时,但他们还是十分有耐心地在等着。因为他们知道,今天的新闻不同一般。
一会儿,一名身材高大的男子带着一行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原金松集团副总经理,现任杭州东宝电器集团公司总经理胡家源。他做了个深呼吸以后的第一句话是:“久违了,朋友们!”第二句话是:“我们今天在这里宣布:恢复东宝品牌!”
深知内里的记者们都知道,这一刻对于杭州的家电业来说,实在是太不平常了。这意味着组建时间长达3年之久的金松集团,到现在终于有了一个不言自明的结论。
事情还要从3年前说起。
合 并
1997年,杭州的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夏天。
而比天气更炎热的是8月30日杭州家电集团的成立。
主席台上杭州市和省府的有关官员坐得很整齐。从浙江省副省长到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从省二轻到市二轻系统公司负责人;集团所属的4个公司的领导层和中层都到了场。领导们也纷纷发言,表示对这次“强强联合”的支持。
这确实不是一件小事。
组成杭州家电集团的是杭州二轻集团的4家大厂,它们是生产“金鱼”和“松下爱妻号”洗衣机而闻名的杭州金鱼电器公司;生产“东宝”空调而在全国空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东宝集团公司;生产“乘风”电扇的杭州乘风电器公司、生产“华美”冷柜而在冷柜市场雄踞一方的杭州家电工业公司。4家公司的资产加起来达到数亿元,而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30亿。
杭州市政府的想法在市长的讲话中表现得十分明确。他说:“这4个企业都属于家电行业,其产品的品牌商标在国内均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拳头。”市政府希望联合重组后,可以形成利益共同体,实行多元化经营,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这个想法由来当然不会是一天两天了。
“强强联合”直到今天还是一个热门话题。而在1997年,杭州市政府提出这一观点更是适应了当时的潮流。事实上,也正如当时政府的一份报告中所指出的:“家电业的生产集中度已相当之高,家电产品的市场基本都被排名前10位的龙头企业所控制。”市政府意识到,在新的一轮竞争中,“短兵相接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这次4个家电企业的联合重组,即是家电行业走资本扩大之路的必然趋势”,所以这“也是政府顺应市场竞争规律的重大抉择”。
合并的组织者们对前景的看好可以在几份报告中明确地看出:“通过联合重组和国家资本金的注入,新的集团公司资产总额将达到18亿元,销售额可列全国第6位。”因此组织者们希望新的集团公司“到2000年时,力争全国家电企业前3位;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力争20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2亿元,力争25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力争12亿元”。另外还分别列出了各项主要产品的产量。而作为扶持,政府注入9500万国家资本金,并为集团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剥离巨额不良资产,集团合并中盘活土地资产时,级差地租全部返还企业作为国家资本金投入;在一定时期内集团投资收益全部用于企业发展;政府承诺帮助企业争取列入国家重点扶持对象,争取上市;优先满足流动资金要求,等等。
形 势
合并的想法来源于市场咄咄逼人的形势。但是各个公司又面临不同的形势,相应地也有各自的想法。
二轻系统的家电业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在整个二轻行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金鱼集团以松下爱妻号洗衣机为龙头,市场占有率为全国第3位,行业属第一方阵,在合并中属主导,把合并看作是壮大实力的机会,还希望借机打出新的品牌;而东宝公司的东宝牌空调市场占有率为全国第10位,属第二方阵,在行业内素以低价销售著名,他们正在扩大东宝的影响,广告投入和低价占有的市场份额正在处于回报期,自然不希望合并打乱自己的部署;而华美冷柜虽然市场占有率为全国第7位,但当时正与刚刚崛起的星星冷柜处于激烈的拼杀中,对合并总的来说也是支持的。而生产“乘风”电扇的杭州乘风电器公司虽然市场占有率为第6位,但电扇市场的总量正在减小,故处境不易,合并对他们来说当然也不错。
市政府对于合并,还有企业改制方面的打算,希望合并过程中理清原出资各方的权益,并实现职工持股。
争论和妥协
如果说所有的合并都会引起轩然大波的话,那么1997年杭州的这一次合并也毫不例外。由于4家企业都是国有或者集体所有制,都属于市二轻系统,当时都不存在生存上太大的危机,政府“居安思危”提出合并的理由似乎也十分充分,所以人们对合并本身似乎提不出太多的意见。干部体系也采取了调和的方式,由二轻总公司的总经理出任董事长,4家厂的第一把手秦吉强、任尧森、蒋德明和胡家源分别依据原厂的实力大小获得了相应职位。
最大的争论出现在品牌上。
4家厂中,实力最强的是金鱼集团,人们可能都会记得早期在单缸洗衣机时代“小小金鱼游大地,千家万户心欢喜”的广告歌词。在后来,虽然金鱼洗衣机淡出了市场,但是金鱼集团又与松下公司合资推出了松下爱妻号洗衣机,在市场上还是有一定份额。十几年下来,金鱼集团当然有很强的实力。在4厂合并的时候,作为二轻集团当然也希望以金鱼集团的品牌来统一4家的产品。金鱼集团在金鱼和松下爱妻号之间,曾经有一小段时间用过金松这个品牌。因此,最后集团确定用金松这个品牌。但是这引起了实力居第二位的东宝集团强烈不满。东宝人无法接受这个品牌,因为金松这个品牌的广告投入与东宝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人间有冷暖,东宝最相知。”在这句话上,东宝真金白银地投入了上亿元,而品牌评估则达到2亿元。且金松并没有成为金鱼集团的主力广告投入品牌,金鱼集团后来的广告投入主要在爱妻号上。
当然,东宝也知道就实力而言,他们无法与金鱼相比。就1997年的销售额而言,金鱼是20亿,而东宝为5个多亿。当时的金鱼集团副总邬侠勇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指出,由于东宝一直走低价政策,所以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财务状况并不良好。言下之意,东宝讨价还价的本钱并不充足。
东宝提出来的方案是:4家厂在合并时成立集团公司,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各自用自己的品牌,而集团公司则用一个4家品牌之外的名称,等到这个名称被大众接受的时候再用那个品牌来统一4个品牌。在东宝的几次内部会议记录上,仍可以感受到当时发言的激烈。由于企业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很难用行政手段捆在一起发展,很多员工都表示了对合并后前景的忧虑。
可能正是由于东宝的坚持,所以在联合一开始的时候,一直想用金松来统一产品品牌的集团公司也只是在两个月后将它用于公司名称中,而且在运作上也采用了回避矛盾的方式:在家电集团的4个下属公司中,3个是分公司性质,属二级法人,而东宝公司保留了子公司形式,为独立法人,品牌也保留过渡一年。这样,东宝保持了很大的独立性。
新闻界对此事也有不同的声音。在一片赞美声中,《浙江经济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东宝该不该留?》的评论,给合并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激化和出走
矛盾的激化是在合并两个月后。当时集团一改和缓的调子,全力推进以金松来统一4个公司的品牌的过程。要求在1998年内全部实现品牌的统一,同时开始在新闻媒体上为金松品牌作宣传。
而这一过程在东宝公司引起了一片混乱。东宝以全国各地区销售经理的名义向二轻工业公司反映,由于东宝品牌停止使用,资金回笼开始大幅下降,要求与二轻公司领导对话,解决这一问题。文字中甚至用了由东宝改为金松后必死无疑的字眼。情绪化的倾向已经出现。东宝人愤怒是有理由的,在“紧急报告”中,他们列举的数字是:9月份资金回笼还有1.33亿元,比上年同期略有上升。而到了开始更改品牌的10月,资金回笼只有4000.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近一半。滑坡速度出乎意外。
东宝的老总任尧森一直不赞成合并,这个也算是家电业强人的老总一直十分看好东宝的前途。事实上,1998年东宝生产已经达到了28万台,任尧森认为这是他低价占领市场策略多年以后开始结果的时候。他当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合并。而当集团一定要把金松品牌加在东宝前面(这是集团给东宝的又一种让步,东宝空调可以以金松·东宝的品牌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过渡),并对销售产生重大影响时,他爆发了。
爆发的形式是出走。时为1998年1月。
任尧森当时已经联系了轻工部上海的一个单位,准备离开杭州。但此时,杭州另外的一个巨头冯根生出手了。他出面挽留任尧森,希望任帮助自己管理已全国闻名的青春宝药业。
但任尧森念念不忘的还是空调,毕竟那是他干了15年的行业。所以在青春宝集团准备进行多种经营的时候,任尧森提出搞空调。
官 司
搞空调的人是现成的。由于在合并过程中与集团有很大的矛盾,东宝公司原有的一批高级管理人员在任尧森出走以后都处于闲置状态。其中有任尧森的继任者、高级工程师叶良,原东宝的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质量师等一大批高级管理人员。
除了这20几个人以外,任尧森并没有忘记东宝这个品牌。在搞新的空调的时候,他把名字取成了东新宝。
金松集团对任尧森的忍耐无疑是到了头。在品牌的问题上,沉默了很久的金松集团发难了。集团以东新宝名称损害了东宝品牌为由,打起了商标官司。
金松集团发言人在会见媒体的时候,指出了东新宝的几大罪状:挖人,用高薪挖走大量东宝生产骨干,甚至一直把汽车开到厂门口,家门口;利用东宝的销售人员抢市场;注册东新宝商标,试图误导消费者。同时他还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任尧森,在承认任尧森在东宝的功劳同时,指责任尧森不该在出走以后从事与金松集团竞争的行业,并呼吁政府部门出面解决此事。
而东新宝的冯根生和任尧森似乎也有很大的不平。有一个事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基本由杭州人组成的东新宝公司不得不注册在宁波镇海(可以想像他们当时在杭州搞空调的环境之恶劣。后来环境一有松动,他们立即搬回了杭州近郊)。他们反唇相讥:挖人?这些人员都已经在金松集团下岗,况且市场经济人才流动本属正常。抢市场?东新宝是与空调大厂在抢,言下之意是金松还不是主要对手,或者说不是对手。注册商标误导消费者?要打官司尽管打。
但是这场双方都声称有必胜把握的官司最后并没有打起来。在一种不言自明的力量的协调下,双方达成了这样一个妥协:金松在法院撤诉,而冯根生和任尧森放弃了东新宝这个品牌以及为这个品牌投入的数百万元的广告投入,重新注册了森宝品牌。
不争的事实是:东新宝和森宝上马以后发展很快,1998年成立以后,到1999年销售即达到10万台,2000年全年销售预计可达20万台。由于是一个新企业,得到冯根生支持的任尧森还顺利地完成了企业的股份化改造。仅仅在几个月内,森宝就完成了在杭州近郊的新厂房的构建工作。
金松的现实
同样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金松越来越不妙的形势:1997年刚合并时4个厂的合并销售额是30亿,到1998年下降为26亿,1999年和2000年则分别下降到了18亿和15亿,已经不足金鱼一个公司在投入合并时的销售额,更是与合并当初的设计目标(150亿)有10倍之差。
而金鱼公司以外的另外3个公司各项指标下降得更是触目惊心。原东宝公司在1997年销售为18万台,到了1999年猛跌到8万台,2000年1到6月份,仅仅生产了1万余台。由于对生产零部件的外协单位大量欠款,生产起动十分困难。一段时间人心浮动。
金鱼和东宝是集团中的两强。那么相对较弱的华美和乘风呢?还是来看看数据:1997年华美和乘风的销售额分别为2亿和1亿;到了1998年华美冷柜销售下降为1亿,乘风电扇的销售额下降到8000万;1999年两个数据下降为冷柜不到2000万,电扇在3000万左右;到2000年,两厂的生产都处于停顿状态。在华美冷柜与星星冷柜的大战中,华美是完全失败了。而乘风在生产停顿后,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利用原有房地产,作一些调整工作,也基本上失去了重新崛起的机会。
从就业看,则更令人痛惜。4个公司原来总共在职员工1.05万人,还负担着5000个退休职工。而现在其中3个公司的职工必须面对下岗分流的现实。整个集团下岗就达2500人,按3年下岗生活费计算,政府因此将增加2000万的支出。
另外复出后的东宝是不是就会一帆风顺呢?行家们的分析结论是未必。现在空调市场正处于价格大战的时候,各大厂家都在将原有利润以价格下降的形式转让给消费者,而东宝以现在如此困难的形势加入战团,唯一可以依靠的是两年未用的品牌优势,而这一优势也并不可靠。东宝现在最紧急的事情是剥离不良资产,调整员工,进行企业改制。
关于东宝的另一则消息则更令人玩味。在脱离金松集团这一为体制内十分看好的“联合舰队”的同时,东宝目前正在和素有“白色家电王国”的伊莱克斯接触,寻找合作的机会。
地方政府对金松集团整个联合过程的支持绝不是口头上的,初期的国家资本金投入就达到了9500万元,后期又以各种形式做过投入,到为联合后的金松集团考虑下岗开支时,有关人士透露,整个投入不会少于1.55亿。但是东宝还是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这不能不让人深思:政府在企业,哪怕是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国有企业的行为中,应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