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的奢侈助产“东亚奇迹”?

2000-06-14 03:57■苏洪涛
南风窗 2000年1期
关键词:东亚奇迹消费

■苏洪涛(山东)

在弄清“东亚奇迹”的产生原因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东亚这几十年的辉煌历程吧。在东亚曾经出现了世界上“最庞大人口的最快速的收入增加”,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一直到20世纪中叶,亚洲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之一。而东亚——除了日本,它曾是亚洲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但它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崩溃了——也不例外。仅仅50年前,韩国和台湾大致上尚不及非洲的扎伊尔富裕。那时,东亚最富裕的国家大约是菲律宾,直到50年代,到菲律宾去给人做女佣还是香港妇女颇为热门的职业(现在的情形恰好颠倒了过来)。但此后,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增长便开始了。

首先是日本。在30多年的时间里,差不多每年都以8%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最终成功地跻身于现代工业化国家。到80年代末,日本已差不多成为最富有的国家。60年代,比日本稍稍滞后一些的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也开始了经济起飞的过程,并被共同称为东亚的“四小龙”。它们的经济从1960年开始,基本都以平均每8年便翻一番的速度成长。到70年代晚期,其他一些东亚国家,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也开始了自己的经济腾飞的历程。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到处都能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繁忙的建设场景,对生产能力的崇拜和热切的渴望使整个东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到90年代,东亚已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经济区域之一,占据了世界经济总量的1/4左右的份额(制造业领域可能更高一些,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值的40%左右)。在一段时间内,上述国家和地区基本都能保持近8%左右的年增长率,其增长速度差不多是西方国家同期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事实上,东亚国家大多都是在30年左右,便走完了西方国家要用100年才完成的社会财富积累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单单只是东亚在如此飞跃,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都没有出现如此显著的经济增长,倘若我们能深入地进行一些分析,大致可以梳理出以下几点原因。

多出少进

重商主义是资本积累时期流行的一种轻消费重积累、多卖少买的原则。在西方,由于重商主义通过国家干预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曾受到广泛的批评。但从50年代日本开始的东亚经济增长运动中,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首先面临的往往是战后一穷二白的处境,重建的困难重重,国家的现状既不允许,国民也没有能力进行消费。东亚国家的最大目标,并不是要如何尽快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而是要增强经济的力量,提高综合国力,以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因此,生产者的利益在东亚一直比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更多的照顾,也使得各国政府基本都是自觉不自觉地拿起了重商主义的武器,千方百计争取多出口,少进口,限制消费鼓励投资,对进口大都有大量关税和非关税的限制。

事实上,这些措施后来几乎成为所有东亚国家的共同策略。而儒家思想客观上为这种政策的执行,提供了思想、观念、行为等一系列价值规范上的帮助。大多数东亚国家都非常推崇儒家思想,从而使儒家思想的声誉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并进而成为了东亚奇迹的思想基石。它的提倡节俭,节制欲望的主张,令东亚人大都形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并一直被视为美德。这一习惯对政府推行多出口少进口的政策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多挣少花

储蓄的最大作用,是能够将分散的资金汇集起来,形成相对较大的资本投入到生产领域,随着这些投资产生效益,经济开始增长,财富增加,个人的收入也增加;而再储蓄便可以获得更多一些的资本量,由此可以再投入到再生产过程,又可以产生出更大的效益,如此往复循环,便可以使东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就诞生出巨大的生产能力。

当然在这种结构安排下,银行会发挥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储蓄中产生的贷款成为最重要的融资途径。事实上,在日本的经济起飞期,其产业的发展基本都是靠大量借贷完成。当时一家普通日本公司的自有资本比率平均一般只有17%,就是说一般企业都有超过其自身资本比率200%~300%左右的负债。现在人们对韩国大企业的高资本负债率感到深深惊讶,其实这种情况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东亚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只不过韩国采取这种策略时面临的时机不佳罢了——当它还在全力扩张之时,正碰上了全球市场的普遍过剩饱和。

不管怎么说,在经济起飞阶段,东亚都曾受惠于社会上的高储蓄率,从中获得了大量好处,对于企业加大投资规模,扩大生产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高的储蓄率,东亚就不会存在如此巨大的投资资本,可能也就不会有被称作“东亚奇迹”的神话。

多干少休

有对口的政策支持,有充实的资金,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会成功,生产者还必须让自己的产品具有竞争力,使这个市场乐意使用他提供的产品。在这方面,东亚人民的勤劳、智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东亚的人民是如此地勤劳(受苦人出身都会勤劳吗?并不一定);如此地聪明(最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与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上);如此地能干(这是毋庸置疑的,东亚人民总是可以将许多产品稍稍进行一点改进,然后制造出来,往往比它的原发明者制造出的还要精致,还要巧妙,还要受欢迎)。另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东亚具有对教育高度重视的传统,可以不断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不断升级的产业变革中去。这一系列因素,使得东亚的劳动生产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一直相当地高,也造就出了在世界得到广泛欢迎的高质量的消费品。

欧美的奢侈和浪费

“东亚奇迹“是上述3个方面努力的必然产物吗?不是,因为成功的链条中还缺少最后、最重要的一环:市场。东亚国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顺利地销售出去才能产生财富。天助东亚,奢侈的欧美国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关键的市场。所有其他的因素都必须围绕这一前提才有可能存在。这种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成了东亚经济的一大特征。不管东亚奇迹产生的原因多么神奇,多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必须有一个容量巨大,且能够始终保持畅通无阻的域外大市场。而美国和欧洲宽松的进口管制,奢侈的消费习惯,以及有着庞大收入的国民,无疑成功地负担起了这一角色。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东亚所有国家都可以受益于这样一个大市场,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会发生生产过剩问题。

美国人的浪费和奢华是闻名的。相比较而言,欧洲各国要稍稍节制一些,并且欧洲还普遍存在一种较为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即便如此,就绝对值业说,东亚向欧洲输出的货物仍然是比较多的)。

美国人的浪费与奢华是有客观原因的。大半也与他们先天优越的自然和生活条件有关。除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其他国家受战争摧残的影响,经济实力和社会财富都受到了极大的损耗;而美国由于距离交战区相当远,经济基本上未受多大影响,反而由于战时经济的刺激,极大地膨胀起来。到1950年,美国经济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上占压倒优势的大国。

巨大的经济规模诞生出巨大的消费市场。自二战后,美国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地位,在几乎所有的主要消费品消耗上,美国都位居首位。不但世界各国商家对之趋之若鹜,甚至一度使很多美国公司都懒于开拓国外市场,专注于国内的发展。

另外,还必须指出的一点是,美国人经历过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对节俭造成的危害都有切身的认识,因此再也不认同节俭是一种美德的观念了,反而受消费刺激经济观点的影响,不断掀起一轮轮的大肆消费的浪潮。社会上随处弥漫一种及时行乐的气氛,消费被培养成他们难以割舍的欲望,并受到了各方面的鼓励。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相当一部分东亚国家并没有认识到消费因素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反而开始讪笑起美国的浪费和奢侈,甚至一度一本正经地劝告美国人,应当向节俭的“亚洲价值”学习,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难道那些人一点看不出,如果真的出现那种情况,将会发生怎样灾难性的后果?其实,即便这种情况没有发生,美国人仍旧一如既往大手大脚消费,不加节制,而东亚由过度投资、过度生产、节制消费造成的生产过剩,依然无法逃脱经济法则的惩罚。仅仅依靠投入的增长是不能保持永远的。因为市场的容量不是无止境的。东亚生产过剩造成的危机首先从金融市场上引发出来,然后迅速席卷了除中国以外的所有东亚国家,最后在这些国家演变成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衰退、大萧条。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东亚模式的经济奇迹已经完结了,维持这一奇迹延续下去的唯一可能——欧美市场的无限性已经被证明是不存在的。东亚必须彻底做经济的调整工作,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加快变革,真正在扩大内需上做好文章。通过内需特别是消费的增长,达到稳定的增长之路。□

(编辑:张良)

猜你喜欢
东亚奇迹消费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国内消费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什么构成了奇迹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新消费ABC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