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张哲诚郑作时
北京的书生公司是一家私营软件公司,它的产品是一种专供银行的软件。生意应该说是不错的,书生公司的软件销售已经渗透到了四大国有银行中的每一家。但是,当这家专做银行生意的公司试图得到银行贷款的时候,得到的却是银行信贷部门冷冰冰的拒绝。书生公司的总经理苦笑着说:“我们拿到订单的是银行的科技部,那往往离信贷部只有几十米。但是凭这些订单,我们也没有办法拿到贷款。”
与国有企业在银行大笔得到贷款而且造成大笔坏账相比,私营企业在银行贷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可能性上都要小得多。因此融资始终是私营企业主们一个头痛的问题。调查表明,国内现存的私营企业在20年时间内通过国有银行和信用社体系取得融资的比例,始终没有高过它们得到的资金的20%。而且随着这几年国家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加强,这个比例还在下降。而企业通过自我积累和主要业主的进一步投资则始终高于60%。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担心的数字是,企业通过非正规渠道得到的融资占到了他们融资额的10%左右。所谓的非正规渠道,很大一部分是民间集资。
温州的台会为什么能存在
台会是温州的一种特产,外地人知道台会多半是通过媒体,而且它的后面都紧跟着一个定义:非法集资。简单地说,台会就是由一个组织者把几个到几十个人的钱集中起来,然后以高息放给使用者的一种组织形式。
按现行的金融法规来讲,把这种方式定为非法完全是正确的。因为这种以会头发起的民间集资形式首先没有得到过任何官方批准;其次一般利息都很高;另外还伴有很多会头携款逃跑的事情。
但是当我们接二连三地看到温州在政府明令禁止以后还出现台会的时候,就不得不问一句:“为什么温州人会如此热衷于台会?”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先生的解释看来是比较合理的。他说:“温州台会之所以屡禁不止的原因与它的经济结构有关系。温州地区的经济由大量中小型的私营企业构成,而它们从国家银行里得到金融支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私人之间的借贷又往往数额太小,所以向台会借款一方面比较方便,同时也容易得到较大数额的资金。因此利息高一点,企业有时也可以接受。”
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中国的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产生过借贷要求。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要求是不可能被满足的。这些企业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求助于民间借贷,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温州这个私营企业集中的地方会产生大量台会这样一种民间借贷的形式了。
温州青田彭先生就经历过向台会借款的事情。彭先生像许多青田的居民一样,家里也出产石雕,不过他一向都是把石雕卖到集市的小商贩那里。1995年偶然一次机会,他在省城的一个亲戚告诉他说有一家公司想要一批石雕作展览会的样品,数量不小,价格也不错,但是交工期很紧,如果还像以前那样自己做是肯定不行的。于是他通过温州的同学找到了一个台会的会头,向他借了几万元的款子,回家把村里会石雕手艺的工匠都雇上,按时交了货。虽然交货后他给了会头将近1万元的利息,但是扣掉工款,他自己还是有将近两万元的赚头。
现在,在国有银行向商业制度转化的时候,台会的问题是否完全消失了呢?未必。周德文先生指出,现在中小型的私营企业在贷款方面还是存在困难。事实上,很多作坊型的家庭企业很难拿得出一份符合商业银行要求的财务报表,更不用说要符合银行贷款的信用要求了。而现在很多银行大力推出的抵押贷款,一方面手续比较繁琐,另外一方面,由于中小型私营企业的财产很多比较难以评估,运用的空间也还是不大。比如说很多企业的厂房都是利用宅基地建设起来的,不能得到符合银行要求的房产证,等等。周先生还举例说:在台会借款,企业只要负责人签字,马上就可以拿走现款,而在国有银行贷款,往往需要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相比之下,会使企业失去很多商业机会。
非法集资成不治之症?
不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像台会这样的非法集资还是有存在的空间。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单东先生认为,私营企业得不到国家合法的金融支持的话,非法集资就会有存在的可能。同时他还指出这种民间金融存在有它的合理性,企业有需求,而富裕的民间资本又在寻找出路,供给也不成问题。关键在于现存的组织形式有问题,台会这种形式,一方面组织者会头的信用度不够,资金安全得不到保证;另外一方面,台会中普遍存在的利率也过高,在抑制了企业的贷款需求的同时,还经常会导致企业无力还款,引起整个信用体系的破裂。他认为这种民间金融的出路在于合理地组织起来以后,形成在国家监督之下的金融体系。
多年研究温州及附近的台州地区金融情况的人民银行杭州分行的应宜逊副研究员则更深刻地指出了出现目前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他认为,针对温州地区这样成群成片的小企业,国有商业银行这种组织形式实际上并不具备金融支持的能力。因为大银行运作成本较高,手续严格,只适用于大笔的贷款,这并不是有意为难私营企业,任何一家大银行来做都是一样的。与国外相比,我们缺少的是小银行服务。
事实也是如此。记者走访的数家温州地区农业银行职员也都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型的私营企业贷款要求都很高,一般也不可能由银行来进行对客户的信用考察,通常情况都要求客户出示完整的资料。因此,虽然当地的私营企业很多,但到银行贷款的,除了有限的几个比较大的企业外,中小型私营企业并不多。另外在现行体制下,银行放贷给私营企业的动力不足,贷款给私营企业的信贷员往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由于私营企业的财务制度比较松,因此这些贷款的信贷员往往会陷入“说不清”的尴尬。
当然,在私营企业十分集中、资金需求旺盛的地区,创新的金融实践是不可能不存在的。离温州仅有几十公里之遥的台州路桥,就出现了数家民间背景的城市信用社。
路桥的实践
路桥的信用社一共有6家,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银座和泰隆两家。它们的主要客户就是整个地区范围内的中小型客户。
应宜逊先生对这两家信用社有长期的研究。他发现,在对小企业的贷款中,这些地区性的小银行有着大银行无可比拟的优点。它的员工都是本地人,对当地商户的信用情况十分了解,甚至对客户最近有什么生意也十分清楚。另外股份制和民间的背景也使他们的员工更富有责任心。在这种情况下,它的决策机构就很容易作出是否放贷的判断。比起国有商业银行的繁琐来,他们的服务更有效率。数年发展下来,这些小银行的存贷款数额都已经超过了当地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的规模,尤其令国有银行羡慕的是,它们的不良资产比率都只有2%~3%左右,同时资金周转率和客户反应都不错。
问题在于,这些信用社身份的小银行在国内并没有得到重视。银座的董事长陈晓军先生曾经对记者表示,他们的营业资格是当地政府经过多方争取才得到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处于一种理论上不许可而事实上存在的状态。而且现在也只是省内的一个试点。也就是说,虽然他们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但还是一种试验性质的企业。
另外,国家现在统一的贷款利率也对这些小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妨碍。事实上,由于面对的企业不同,银行贷款的风险和所要求的回报也是不同的,而现在统一的利率,使得哪怕是小银行,当它们面对风险略高的贷款时,也倾向于保守的态度。
谁的银行?
计划体制当然不会给现在私营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多少金融支持的空间,但是在私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当他们已经承担起税收的1/4,就业的近1/2的时候,我们的经济体系应该、也必须留有给他们金融支持的设计。但另一方面,无论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国有大银行向私营企业贷款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国有的银行更像是国有企业的银行,而不是整个市场的银行。
那么,我们能不能发展一个与经济多元化一致的多元的金融体制,让企业可以得到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呢?这个多元的金融体制应该包括基层的小规模贷款协会、股份制的地区小银行、民间的风险投资等等多种小型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金融服务。让具有活力的私营企业能够轻松地解决他们的资金需求。
这也许就是不久以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