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浙江嘉兴青年俞星伟将收藏多年的496件史前文物捐赠给嘉兴市博物馆。正值当地文化部门准备奖励时,有人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俞收藏、占有文物有悖《文物法》,“捐赠”行为不值得表彰。
今年27岁的俞星伟是嘉兴市秀城区凤桥镇人,初中毕业后就迷上了文物收藏。嘉兴近年来因大规模城市建设,史前文物出土量大,流失现象严重。俞萌发了收集整理嘉兴史前文物、筹建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的想法。1996年,他曾将139件史前文物捐赠给嘉兴市博物馆,经鉴定其中有2件为国家一级文物,7件为国家二级文物。
俞近日听说嘉兴市正筹建历史博物馆,又将收藏的530多件史前文物陶、玉、石、骨等捐赠出来。经嘉兴市博物馆初步认定,这批文物中的陶器最早距今5000年至7000年,最晚也在春秋战国时期,经鉴定后接收了496件。
这些文物大多是俞平时以几十元至数千元不等的价格从市场和农民手中买来的。然而,根据《文物法》规定,公民个人不得从事文物的买卖和占有,一旦发现文物应及时上报各级文物保护部门。显然,俞在捐赠文物前的收买和收藏文物行为与现行文物法相悖。
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十分矛盾,作为《文物法》的执行主体单位,又不能对俞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浙江省有关文物专家表示,国家文物保护力量有限,客观上是民间收藏家使很多文物得以保存。
有关法律人士指出,《文物法》颁布于1982年,其中有关条文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明显滞后,即无视大量民间收藏的存在。
(杨世国据《羊城晚报》万润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