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溃败时,爱情依然坚守阵地

2000-06-13 23:44文/何瑛儿
现代妇女 2000年3期
关键词:化疗女儿母亲

文/何瑛儿

当我在浙江诸暨城关镇一间叫不出名字的小旅馆里,找到这对相依为命的恋人时,除了感动,更多的却是沉重和酸楚:这是一个在过道上隔出来的房间,狭小、杂乱,又漏风。除了两张坐上去就“吱吱”作响的木板床,还有几包他们当作一日三餐的方便面,房间里什么也没有。真令人难以置信,这样恶劣的环境竟然是一个重病患者的栖身之处。

谁见了阮伟旦就会为之流出同情之泪:俊俏的面孔苍白得毫无血色,满头黑发因化疗脱落得一丝不留,瘦小的身躯下架着的拐杖触目惊心。说起当前艰难的处境,向来乐观单纯的阮伟旦禁不住悲戚落泪。她说,如果没有爱情,自己也许支撑不到现在。

面对巨额医疗费,亲情脆弱得不堪一击

22岁的阮伟旦是诸暨五一镇陈外村人,与其他同龄女孩子一样,她的青春本该在这个季节绽放出迷人的光彩。两年前从诸暨技校会计专业毕业,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镇上一家超市找到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相恋两年的男友同在镇上开有一家摩托车修理店,对她关怀备至。美丽的容貌,称心的工作,阳光明媚的爱情,一切都那么美好。然而,大约两个月前,阮伟旦突然感到右腿酸痛,开始她以为是在镇上超市做工长时间站立的缘故,并没放在心上。可后来随着疼痛一天天加剧,她不得不去医院检查。

在杭州半山医院,阮伟旦的病被确诊为“恶性骨肉瘤”,即骨癌。当时陪同她前去的是母亲和男友,男友冯骆明被这个突如其来的结果击懵了,瘫坐在医院的长椅上半晌回不过神来。阮伟旦母亲一听是癌,没有问医生能治不能治,所讲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看别治了,回家去弄点草药吃吃,吃得好吃不好就看造化”。在这位文化程度不高的村妇眼里,癌症就等于死亡,治疗就是白白把钱扔到水里,她可不愿意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阮伟旦是个性情温和的姑娘,当养育她22年的母亲一字一顿地亲口说出放弃她生命的计划时,她并没有任何激烈的表示,只是用两道平静的目光望着男友冯骆明。冯骆明的心被这两道清澈无瑕的眼光深深刺痛了,也被阮伟旦母亲满不在乎的口吻激怒了:这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啊,是一个尚未来得及品尝人间六味的年轻的生命,别说是与她关系最亲近的人,就是旁观者也不忍心看着她不作任何挣扎地坐以待毙啊。他决定挽救阮伟旦,不仅仅为了他们的爱情,更为了做人的良知和道德。阮伟旦有一个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工作的堂姐,冯骆明与她商量后,带着阮伟旦去浙二医院复诊。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浙二医院医生认为此瘤虽是恶性,但尚属早期,有70%左右的治愈希望,需15万元左右费用。

医生的话犹如给冯骆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当他兴高采烈地把浙二医院医生的话转告给阮伟旦母亲时,满以为会看到她转悲为喜的笑脸。万万没想到,当她听到要15万元医疗费的消息后,当头就给他浇下一盆冷水:我们家里没钱,医不起。如果你坚持要医,我会给伟旦准备8条棉被,让她名正言顺成为冯家人,你们想怎么医就怎么医。在冯骆明苦口婆心地劝说下,阮伟旦父母同意送女儿去上海做再次确诊。

在上海瑞金医院,在骨癌治疗上很有建树的骨科主任医师张伟滨给阮伟旦诊断后明确表示:治愈率为70%至80%,但需20万元左右费用。阮伟旦母亲一听还是要那么多钱,依然初衷不改:没钱,医不起。说完竟要带着阮伟旦走人。

这位母亲的薄情激怒了瑞金医院的医生护士,他们纷纷站出来帮阮伟旦说话:“这病又不是绝症,既然有这么大的把握可以治好,做父母的怎么可以撒手不管呢?”张伟滨医师得知情况后也三次找阮伟旦母亲谈话,告诉她80%的希望在癌症治疗上已是很大的把握,因为没有一个医生会向病人保证百分之百能治好,希望她能够珍惜女儿的生命,积极配合治疗。他对伟旦母亲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是我女儿,哪怕砸锅卖铁也要给她治。”阮伟旦相邻床位还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患的是跟她同样的病,送来治疗时已是中期,现在经过治疗虽然失去一只手,但病已痊愈,小姑娘的妈妈也帮着劝伟旦母亲:“你女儿病情比我们轻,我女儿都能治好,你女儿怎会治不好?”但所有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不能感动伟旦母亲的铁石心肠,她不但仍然不肯配合女儿治疗,面对女儿充满求生渴望的面孔甚至还动不动板着脸训斥:“我患子宫肌瘤好几年了还没钱去医呢,你爸爸身体也不好。你这病反正治不好了,留在这里也是白花钱。”在伟旦入院不久,惟恐人财两空的她,竟将原本准备治病用的16000元钱带回了老家,以后再也没去上海看过女儿。

生与死的边缘,恋人的肩膀是惟一的家园

在伟旦孤单无助的时候,她的男友冯骆明却自始至终坚守在她身边,在为她的生命能够延续而奔走呼吁。25岁的冯骆明是枫桥旺妙村人,与阮伟旦相识不过两年,他们之间的恋爱过程并不惊心动魄,如果没有这场意外,一切都很平常。但有了这场意外,一切就不平常了。尤其当伟旦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被家人所弃时,这个正直善良的小伙子深深感到自己对她不仅有爱,更有责任。

冯骆明家里本不宽裕,他三岁丧母,以卖藤椅为生的父亲含辛茹苦把他姐弟俩拉扯大,好不容易让他学了技术,几个月前又筹资在镇上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生活刚刚理出个头绪来。为给伟旦治病,他把心爱的摩托车卖了,修理店关了门,又动员父亲和姐姐倾尽积蓄筹集了2万多元钱。但这点钱支付伟旦的巨额医疗费还远远不够,万般无奈之下,冯骆明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社会。阮伟旦在上海化疗期间,他奔走于上海红十字会、上海慈善总会、《新民晚报》社等地。化疗间歇回到诸暨,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镇政府、诸暨市妇联、诸暨市慈善总会等单位筹款。

每筹到一笔钱,伟旦就可以去上海接受一次化疗,每接受一次化疗,伟旦就像在鬼门关前徘徊,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让她感到生命只剩下一个躯壳。这个时候,她身边惟一的亲人只有冯骆明,恋人心痛的眼泪滴落在她因化疗而光秃秃的头上时,她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每一次化疗后,伟旦都虚弱得没有力气走路,又没有多余的钱打的,从医院到车站那么漫长的一段路,每次都是冯骆明背着她一步一挪地走,引得路人为之侧目。有时行李太多,他只得先把东西寄放在车站,待把阮伟旦背到医院后再往返近两个小时回过头去拿行李,脚底都走起了泡。

阮伟旦生病至今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冯骆明没有正儿八经睡过一次觉,吃过一顿饭,甚至有时候一个星期都顾不上洗一次脸。筹钱买药、照顾病人,没有人帮他的忙,也没有人替他的班,里里外外全靠他一人操持。化疗病人的大小便特别频繁,每两三分钟就要解一次手,还要经常翻身,护理病人的家属几乎离不开病房一步。阮伟旦同病房的病友们,一般都是由三个以上亲人轮流值班照顾。冯骆明只有一个人,端屎倒尿,翻身擦背,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从来没坐下来好好休息过。因为化疗时不能动弹,阮伟旦的大小便都在床上进行,稍不留神,床单上就是一大片秽物,每当这时,冯骆明总是一声不吭地端水擦洗,或是拿来干净的床单,小心翼翼地给她换上。邻床一位护理女儿的大妈,经常目睹冯骆明的这一“常规劳动”,感动得一遍遍淌眼泪:“我给自己女儿换床单有时还要捂起鼻子来呢,这样重情重义的小伙子,天下难寻啊……”由于身体超负荷地运转,加上病房里的药物刺激,在阮伟旦入院不久,冯骆明就诱发了急性肠胃炎,翻江倒海地吐了两天两夜,脸色白得像一张纸。同病房的病友们实在看不过眼,都劝他回家休息两天,可他担心自己离开后,阮伟旦的大小便没人处理,硬是咬牙强撑着,一直到第四天,终于支持不住晕倒在厕所里……

如果仅仅是照顾阮伟旦住院,冯骆明还不至于两个月下来就熬得又黄又瘦、蓬头垢面,最让他揪心的是钱、给阮伟旦救命的钱。做一次化疗就要8000多块钱,而阮伟旦的病要治愈起码需要18次化疗,钱从哪里来?为给阮伟旦筹钱治病,这几个月里冯骆明走过的路简直够得上“两万五千里长征”,但钱还是远远不够……阮伟旦的主治医生非常同情这对年轻人,也非常佩服冯骆明的勇气,他指点他们:化疗药物直接从医院里买,价格相对较贵,不如去找一下生产厂家,也许能以优惠价直接从那儿买药。医生的话让冯骆明如获至宝,他循着药瓶上的地址马上从静安区赶到药厂所在的虹口区,由于上海地方大,他又不熟悉地形,整整找了一天才找到药厂。不巧的是他要的这种药,厂里已经没有库存,值班人员指点他去厂门市部问问。门市部离厂部相距十多里路,冯骆明二话不说又撒开两条腿赶路。几乎磨破嘴皮,等他终于以每瓶优惠50元的价格买到药时,已经没有力气走路了。

在农村,冯骆明的做法是让许多人费解的,25岁的大小伙子,要模样有模样,要人品有人品,要技术有技术,又是独生儿子,家境也不错,方圆几十里什么样的好姑娘找不到,偏要去侍候一个生死未卜的癌症病人?人家结了婚的碰上这档子事还千方百计要离婚,你才不痛不痒谈了两年恋爱,犯得着一辈子背上这个沉重包袱吗?关心他的人,无一不提醒规劝过冯骆明。

别人的闲言碎语,冯骆明都当作耳边风,而最让他感到不平和愤慨的是,他为挽救女友的生命舍弃了一切,阮伟旦的家人却视他为仇人。在他们眼里,伟旦对生命的渴望是“胡闹”,冯骆明的所有努力是“天真幼稚”。冯骆明父亲原来对儿子的做法还比较支持,但由于伟旦父母的反对,再加上村里的风言风语,观念传统的老人改变了态度:“女儿是他们的女儿,你花了钱花了力气还要挨人家骂,是不是脑子里少根弦!”与弟弟相依为命的姐姐,在阮伟旦患病之初,也帮着弟弟一起忙前忙后地照料,但当她亲耳听到阮伟旦父母嫌弟弟“多管闲事”的辱骂后,善良的心倏地发寒了,哭着对弟弟说:“我不是不心疼伟旦,也不是心疼花钱,可是现在……我们是本分人家,我实在不甘心劳神费心,还要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呀。”因为怕被父亲拦住出不了门,冯骆明两个月前出来后一直不敢回家,尽管已是隆冬天气,他身上却依然穿着出门时的秋装。

在记者采访后的第二天,冯骆明又要背着阮伟旦赴上海化疗。在繁华的大上海街头,在衣着光鲜的人群和如潮的车流中,命运,在考验这对苦命恋人超越生命的爱情……M

猜你喜欢
化疗女儿母亲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跟踪导练(二)(3)
和女儿的日常
给母亲的信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